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閃蝶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閃蝶科
閃蝶科
原圖鏈接

中文學名:閃蝶科
拉丁學名:Morphidae
別稱:燦蝶、閃光蝶、摩爾浮蝶
界:動物界
門:節肢動物門
亞門:六足亞門
綱:昆蟲綱
亞綱:有翅亞綱
目:鱗翅目
亞目:錘角亞目
科:閃蝶科
種:該科已記載80多種
分布區域:南美洲,少數分布於墨西哥及北美洲南部。中國無分布 。

閃蝶科 [1] 指的是節肢動物門,六足亞門,昆蟲綱,有翅亞綱,鱗翅目,錘角亞目的一科。閃蝶科的學名Morphidae來自希臘詞「Morph」,為美神維納斯的名字,意味着美麗、美觀,也叫燦蝶閃光蝶摩爾浮蝶。幼蟲特徵:幼蟲圓柱形,細長,中部稍大,飾有明亮的紅褐、黃褐、黑褐的斑紋,幼蟲具有明顯的彩色「毛叢」,通常有一個尾叉,類似眼蝶的幼蟲。閃蝶的鱗片結構複雜,細微結構是由多層立體的柵欄構成。[2]

簡介

閃蝶科的學名來自希臘詞「Morph」,為美神維納斯的名字,意味着美麗、美觀。這對於閃蝶這個小科來說,是再合適不過了。在任何博物館或蝴蝶展覽廳里,大多數閃蝶那迷人的藍顏色都會首先吸引住觀眾的目光。最小的閃蝶翅展只有75毫米,最大的則超過200毫米。其碩大的翅膀使它們能夠快速地在天空翱翔。也叫燦蝶、閃光蝶、摩爾浮蝶。該科已記載僅有1屬81種,只分布在南美洲。並非所有的閃蝶都具金屬般的藍色光澤,而有的只限於雄蝶。根據資料整理,閃蝶科的蝴蝶全世界僅有1屬81種。只分布在南美洲

概述

閃蝶科Morphidae。也叫「燦蝶科」,大型,華麗,多為金屬藍色或灰白、橙褐色,翅展75~200mm。腹部特別短,翅反面褐色,有成列的眼斑。日間活動,飛翔敏捷,常以墜落果實的汁液為食。雄蝶特別活躍,在明媚的陽光下經常相互追逐。該科蝴蝶外形與環蝶相似(有的學者將其歸入環蝶科中),但眼上無毛,雄前足跗節上長毛,後翅中室開式。卵半球形。幼蟲圓柱形,細長,中部稍大,飾有明亮的紅褐、黃褐、黑褐斑紋。懸蛹,蛹的頭部和翅部有許多突起。主要危害雙子葉樹木的葉及豆科植物,與環蝶科有顯著區別。該科蝴蝶主要分布在南美洲。本科以其大型閃光的色彩,為人們所喜愛和珍藏。

形態特徵

大型或中型蝴蝶;腹部特別短。前翅脈紋基部不膨大;後翅開式或有細橫脈;翅大,具金屬般的藍色光澤,色澤燦爛;在翅的反面或多或少都有成列的眼斑。卵特徵卵為半球形。幼蟲特徵:幼蟲一般群集生活,取食各種攀緣植物,特別是豆科植物,多數幼蟲以雙子葉植物的葉子為食,只有小藍閃蝶吃單子葉植物。若遇到危險,幼蟲會從體內的腺體發出刺激性氣味,驅走捕食者。蛹特徵:懸蛹,蛹的頭部和翅部有許多突起。成蟲特徵:並非所有的閃蝶都具金屬般的藍色光澤,而有的只限於雄蝶。所有種類,不論是藍色的、綠白色的,還是褐色的,在翅的反面或多或少都有成列的眼斑。大型華麗,多為金屬藍色或灰白、橙褐色,翅展75--200mm ,觸角細而短,腹部特別短,翅反面褐色有條紋,所有種類,不論是藍色的、綠白色的,還是褐色的,在翅的反面或多或少都有成列的眼斑。日間活動,飛翔敏捷,常以墜落果實的汁液為食,其碩大的翅膀使它們能夠快速地在天空翱翔。該科蝴蝶的外形與環蝶相似(有的學者將其歸入環蝶科中),但眼上無毛,雄性前足跗節上張毛,後翅中室開式。

閃光原因

蝴蝶翅膀上密布着含有多種色素顆粒的鱗片,鱗片上微細的色彩脊紋越密,產生的閃光也越強。閃蝶的鱗片在結構上則更為複雜,當光線照射到翅膀上時,會產生折射、反射和繞射等物理現象,在光學作用下產生了彩虹般的絢麗色彩,但並不是所有閃蝶都有這種亦真亦幻的金屬光澤,一些種類和大部分閃蝶的雌蝶是沒有閃光的。

視訊

活生生的閃蝶!美國蝴蝶園之旅



參考文獻

  1. 閃蝶科. 百度百科. 
  2. 關於光明女神閃蝶的知識. 2018-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