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惠玲 山鄉巨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重定向至:
《山鄉巨變》是中國當代作家闕惠玲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山鄉巨變
據說丹麥的住宅建築五彩繽紛,是為了防止醉酒的人「誤入歧途」,不知此為笑談還是確有其事。可見,有特點的建築才具有很高的辨識度。
2000年,第一次劃着小船登陸瀘沽湖的小落水村,那裡的房屋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記憶里。不甚衛生的環境,泥濘的小路,迷宮式的里弄,寫滿滄桑的圓木摞砌的四圍老屋,掛滿炊煙的老祖母房,煙霧裊裊的火塘,火塘那隻裹滿煙灰的鍋架,還有祖母房裡塌上墊着的冒油的毛氈,這一切的一切,都在我的腦海里。這就是我認識的「瀘沽湖」。
十二年後再進瀘沽湖小落水村,歷史比較悠久的這樣的老屋院外就多了一塊牌子,意思就是保護性建築。
幾年前,聽說湖上的遊船要統一改為機動的。村民的住宅也要統一規劃,整體要平移,遠離湖面。
趁着疫情漸平穩,旅遊大潮未來。初夏,我們一行人又進了湖。
在聯繫住宿時,對方告訴我:我們的酒店是高端的,嶄新裝修,設施一流。我心想,我們就是衝着「鄉味」來的,高檔就免了。好玩的是,嚮導為我們在達祖村聯繫的一個熟人的住宿,價廉物超值,馬桶居然是保溫的。也許是我們選了一個淡而又淡的旅遊季,爽極了。
天氣晴好,我們逛到了小落水村。五年前,我們在湖邊草地攤吃到從湖裡剛撈上來的鮮魚,觀賞到的楊二車娜姆的展覽,如今已難覓蹤影。進到小村莊,湖邊水中的葦草好像是經過了清理,原來一棵入鏡絕配水中枯樹也消失了。村民的住房真正地在改造:向離湖邊更遠的地方移建了,造型趨同了,樓層加高了,色彩一致了。
聽嚮導說,她家的老房子改建申請剛剛得到了批覆,限期竣工。不知是喜還是憂?自從瀘沽湖被外界認識,開發旅遊以來,她家的這幢老屋(一個不小的院落)就是接待遊客的熱點,因為她們有一個民族餐的項目,更有一個特色鮮明的老祖母屋可供參觀。旅遊正常的時候,她們家可以同時容納幾十名客人,天天忙到暈。
小落水村,地位很有優勢。它正好坐落在雲南和四川兩省的交界處,來往的遊客,必定會在象徵進入四川的一個彝族雕像前拍照留念。雕像旁的一個岔路下去就是小落水村。
進到小村,我依然是在寫着小落水簡介的石牌前停留一陣,然後沿着既熟悉又陌生的湖邊小道(後經過鋪石)漫步。藍色的天空映照着藍色的湖面,以往往來穿梭的彩色豬槽船,此時正靜臥岸邊,隨着湖波蕩漾。不知它們是在傾訴着曾經繁忙的故事?還是在召喚着躍躍欲試的城裡人?還是在靜觀着這小山村的巨變?[1]
作者簡介
闕惠玲,女。宜昌市文化和旅遊局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