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陽川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陽川鄉

中文名 :陽川鄉

所屬地區:甘肅省平涼市莊浪縣

陽川鄉,隸屬甘肅省平涼市莊浪縣,位於甘肅省莊浪縣西南部。東鄰大莊鎮,南接萬泉鎮,西與靜寧縣的仁大鎮余彎鎮接壤,北靠臥龍鎮葫蘆河貫穿全境。行政區域南面積70.02平方千米,北長12.7km,東西寬6.2km,鎮政府駐地劉家灣,是莊浪縣海拔最低的鄉鎮,素有莊浪小江南之稱,全鄉16個行政村,均為漢族。 [1]

介紹

1949年以前,分屬寧陽鄉,臥龍鄉。1949年以後分屬新泰區,臥龍區。1961年6月,分社陽三川公社(後簡稱楊村公社),社址設在劉家灣;12月恢復莊浪行政區時,為莊浪縣陽川公社。1983年陽川公社改為陽川鄉,2015年改為陽川鎮。

2011年末,陽川人均收入2867元,截止2018年末,陽川鎮有企業15家。

2011年末,陽川鎮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86人,專任教師2人,小學11所,在校生1864人,專任教師13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中學2所,在校生2090人,專任教師137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末,陽川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723.1萬元,比上年增長6.4%。

公辦醫院一所。2011年末,陽川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7個,其中門診部1個;床位22張;固定資產總值五萬元,專業衛生人員32人,其中執業醫師4人,執業助理醫師2人,註冊護士13人。年門診人數3.6萬多人次,收治住院病人300多人次,16個村村民全部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年平均氣溫7.9°,無霜期180天。

地理環境

海拔在1400~1600米之間。 這裡人傑地靈,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葫蘆河貫穿全境,兩岸河谷川地水資源豐富,光照充足,渠系網絡健全,灌溉條件優越,為陽川鄉發展果菜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便利條件。全鄉現有盛果園面積4600畝,幼園近1萬畝,河谷川區10村基本成為果菜專業村。畫等文化藝術作品頗受人們喜愛。陽川人民藉助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底蘊深厚的文化遺產,高舉果菜和勞務兩大產業,振奮精神,真抓實幹,頑強拼搏,為構建和諧、富裕、文明的新陽川而奮鬥!

經濟狀況

陽川鄉黨委、政府立足區位優勢,積極發展果菜產業,大膽嘗試走生態農業發展的路子,累計果園面積達1.8萬多畝,占全鄉可適宜發展面積的40%,蔬菜種植以砂田西瓜、辣椒為主,輔之以早熟地膜商品薯而聞名。果品以紅富士為主,色澤艷麗,風味濃香,含糖量高,耐貯運,譽為"平涼金果"的美名。獨具特色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日趨完善,農民增收前景十分可觀,2006年果品收入1300萬元,蔬菜收入400萬元,全鄉果菜產業人均收入達680元,占當年人均純收入的37%。在發展果菜產業的同時,依託陽川建築公司,抓勞務、促增收。始建於上世紀80年代的陽川建築公司,經過多年發展,其設備技術資質良好,技術實力雄厚,已有獨立分隊15個,在甘肅、陝西、內蒙、寧夏等省市建築領域內享有盛譽。年輸出剩餘勞動力4500名,勞務收入達2500多萬元,勞務成為農民收入的半壁江山。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