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陳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陳孚
出生 1259 - 1309
國籍 中國
別名 字剛中,號勿庵
職業 元代學者
知名作品 著有《觀光集》、《交州集》等

陳孚,生於元太宗十二年,卒於成宗大德七年,年五十歲[1]。《元史》有傳,稱其"幼清峻穎悟,讀書過目輒成誦,終身不忘。"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2],陳孚以布衣之身,將其所作的《大一統賦》獻給朝廷,受到青睞,授臨海上蔡書院山長,任滿後升翰林國史院編修官,擢奉訓大夫、禮部郎中。元至二十九年(1292),朝廷任命陳孚為五品副使,隨梁肅出使安南(即今越南)。至元三十年(1293)正月,陳孚等至安南。按當時安南接

待中國使者禮節,安南世子應開中門,親自前往郊外迎候。但是,安南世子陳日燇卻以丁憂為由,派"陪臣",開邊門迎接。陳孚對安南國這種不友好、不禮貌的行為,

極為氣憤,立即返回使館,連續給安南世子寫子三封信,指出這種不友好的行為是錯誤的,陳孚迫使對方按正常禮儀接待,從而維護了國家的尊嚴[3]

陳孚出使安南,未嘗辱命。按常規回國後應委以重任。但當時蒙古統治者在人才使用上,實行民族歧視,它把自己統治下的人分為4等:一是蒙古人,屬自己人;二是

色目人,指近東及中東-帶較早與其合作的人;三是漢人,指原金朝統治區域而歸屬較早的人;四是南人,指南宋統治地區最後被征服的人。陳孚是南人,當然不能重

用。所以,先後只任翰林待制及建德、衢州、台州三路治中(相當於這個地區行政領導的第三把手)等職。他在這種情況下,仍不顧歧視和個人的安危,盡力做好護民工

作。大德七年(1303),台州大旱,百姓無食,路上常有餓死者,不堪目睹。這時,陳孚就如實將台州的災情上書江浙行省浙東元帥脫歡察兒,要求"發粟賑濟",但是,

脫歡察兒貪瀆成性仍"怙勢立威不恤民隱",並威脅下屬州縣,嚴刑鎮壓不滿的人。這時,陳孚拍案而起說:"使吾民日至莩死不救者,脫歡察兒也。"於是,他就向宣撫使

上書,控告脫歡察兒"不法蠹民"的十九條罪狀。接着,宣撫使查實了脫歡察兒的罪行作了嚴肅查辦。並命有司"發倉賑濟,民賴以全活者眾"。這時,誰也想不到,陳孚卻為解決台州百姓賑濟問題,日夜奔波,積勞成疾,-病不起,卒於台州路治中任上,終年64歲。墓建在現白水洋鎮楊岙前園。

父輩陳貽範陳貽序因好讀書,都中了進士,始建"慶善藏書樓",成為台州第一位建立私人藏書樓之人。至元間將慶善樓擴建,號為"萬卷樓",他成了"萬

卷樓"第一任樓主。至明朝,其孫陳楧亦是讀書之人,和當時名士王禕交厚,在杭州相會時,陳楧囑王禕作藏書樓記,遂有《萬卷樓記》問世。該文記敘了當

時"萬卷樓"藏書、讀書的盛況:"臨海陳氏,有藏書之樓曰萬卷樓,其書之藏以卷計者不啻萬數,而曰萬卷焉者,萬盈總稱之也。陳氏世儒家,五季時,自金華來居縣西

之松里,族大以蕃,衣冠相繼,至宋少卿府君(指陳貽範)始即所居作樓藏書"。後來"聚書益多"發展到"樓為楹間者五"。"東西兩偏皆實以書,虛其中以為賓客之所登

覽,歲延名師,集弟子肄業於樓下,宏狀而亢爽,四面豀山環繞如拱。下臨廣池荷芰交茂。"《萬卷樓記》中有一講究讀書之法,說得很透闢,"故為學者,於凡載籍求

之必博,而取之必約;求之不博,則無以極其廣……取之不約,則無以守其要。"光是藏書是不行的,而讀書亦要講究方法。

文學成就

陳孚一生業績卓著,載入史冊。其實,在當時社會中,他的詩作比他的業績影響更大。《元史》稱他"天才過人,性任俠不羈,其為詩文,大抵援筆即成喊,不事雕

斫。"明張綸言在《林泉隨筆》中評論說:"陳剛中之詩豪邁卓異,每每驚人。其《題范增墓》雲:'七十衰翁兩鬢霜,西來一笑火咸陽;平生奇計無他事,只勸鴻門殺漢

王。'《博浪沙》雲:'一擊車中膽氣高,祖龍社稷已驚搖;如何十二金人外,猶有民間鐵未消。'此皆有出人意外之見,較之杜牧《赤壁》、《項羽廟》二詩庶幾近之。而

他作亦不減此雲。"《元代文學史》一書評論陳孚"五言古詩有簡談之風",可以《煙寺晚鐘》為代表:"山深不見寺,藤陰鎖修竹。忽聞疏鐘聲,白雲滿空谷。老僧汲水

歸,松露墮衣綠。鍾殘寺門掩,山鳥自爭宿。"他的"七律整麗勻和"可以《鄂渚晚眺》(即《登黃鶴樓》)為代表……

陳孚一生著作甚富,著有《天游稿》、《觀光稿》、《玉堂稿》、《交州稿》、《桐江稿》、《柯山稿》等。目前,臨海市博物館存有《觀光稿》、《交州稿》、《玉

堂稿》。觀其內容,則是一職一稿或一地-稿。"觀光"則反映其進京時的一路風光;"交州",則記述其出使安南往返之事;"玉堂",則是他在任職翰林期間之作。

"仙人黃鶴何的返?搔首踟躕無限情。"陳孚仙逝已近七百年了,但是,他的《登黃鶴樓》、《黃鶴樓歌》二首詩,仍伴隨着黃鶴樓,永留人間,讓人吟誦!

元史文載

陳孚,字剛中,台州臨海人。幼清峻穎悟,讀書過目輒成誦,終身不忘。至元中,孚以布衣上《大一統賦》,江浙行省為轉聞於朝,署上蔡書院山長,考滿,謁選京

師。二十九年,世祖命梁曾以吏部尚書再使安南,選南士為介,朝臣薦孚博學有氣節,調翰林國史院編修官,攝禮部郎中,為曾副。陛辭,賜五品服,佩金符以行。三

十年正月,至安南,世子陳日燇以憂制不出郊,遣陪臣來迎,又不由陽明中門入,曾與孚回館,致書詰日燇以不庭之罪,且責日燇當出郊迎詔,及講新朝尚右之禮,往

復三書,宣布天子威德,辭直氣壯,皆孚筆也。其所贈,孚悉卻之。詳見《梁曾傳》中。使還,除翰林待制,兼國史院編修官。帝方欲置之要地,而廷臣以孚南人,且


尚氣,頗嫉忌之,遂除建德路總管府治中,再遷治中衢州,所至多著善政。秩滿,復請為鄉郡,特授奉直大夫、台州路總管府治中。大德七年,詔遣奉使宣撫循行諸

道。時台州旱,民飢,道殣相望,江浙行省檄浙東元帥脫歡察兒發粟賑濟,而脫歡察兒怙勢立威,不恤民隱,驅脅有司,動置重刑,孚曰:"使吾民日至莩死不救者,脫

歡察兒也。"遂詣宣撫使,訴其不法蠹民事一十九條。宣撫使按實,坐其罪,命有司亟發倉賑饑,民賴以全活者眾,而孚亦以此致疾,卒於家,年六十四。

孚天材過人,性任俠不羈,其為詩文,大抵任意即成,不事雕斫,有文集行於世。

詩作選摘

【江天暮雪】

長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

雁影不復見,千崖暮如曉。

漁翁寒欲歸,不記巴陵道。

坐睡船自流,雲深一蓑小。

【博浪沙】

一擊車中膽氣豪,祖龍社稷已驚搖;

如何十二金人外,猶有人間鐵未銷?

【金山寺】

萬頃天光俯可吞,壺中別有小乾坤。

雲侵塔影橫江口,潮送鐘聲過海門。

僧榻夜隨鮫室涌,佛燈秋隔蜃樓昏。

年年中有中泠水,不受人間一點塵。

【居庸疊翠】

斷崖萬仞如削鐵,鳥飛不度苔石裂。

嵯岈枯木無碧柯,六月太陰飛急雪。

寒沙茫茫出關道,駱駝夜吼黃雲老。

征鴻一聲起長空,風吹草低山月小。

【銅雀台】

古台百尺生野蒿,昔誰築此當塗高。

上有三千金步搖,滿陵寒柏圍鳳綃。

西飛燕子東伯勞,塵間泉下路迢迢。

龍帳銀箏紫檀槽,怨入漳河翻夜濤。

人生過眼草上露,白骨何由見歌舞?

獨不念漢家長陵一抔土,玉柙珠襦鎖秋雨!

視頻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