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潭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陳潭秋 | |
---|---|
出生 | 1896年1月-1943年9月27 |
國籍 | 中國 |
民族 | 漢族 |
職業 | 無產階級革命家 |
知名作品 | 創建中國共產黨 、中共一大代表 、中共武漢地區領導人 、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
簡介
陳潭秋( Chen Tanqiu ),(1896年1月-1943年9月27),名澄,字雲先,號潭秋,湖北黃岡縣(今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陳策樓人。無產階級革命家。1920年和董必武、劉伯垂等7人創建武漢共產主義小組,組織馬克思主義學說研究會。1921年創辦湖北人民通訊社,任社長。7月,陳潭秋與董必武參加了中共一大,成立了中國共產黨。回武漢後先後任中共武漢地委、武昌地委、湖北地委主要負責人,1923年2月發動與領導了武漢各工團學生組織支援京漢鐵路工人罷工鬥爭。1943年9月27日在新疆遭殺害,壯烈犧牲於天山腳下。
人物生平
陳潭秋,原名陳澄,潭秋為其字,1896年1月出生於湖北黃岡縣一個書香之家。他祖父陳疇中過舉人,終生在鄉間教書,是當地名流。父親陳厚怙,一生守田躬耕;母親龔蓮馨,操持家務。陳潭秋兄弟姐妹共十人,八男二女,他排行第七。由於父親多病,兄弟姐妹多在上學,所以父輩家道中落,但還有能力供他上新式小學,併到武昌入省立一中,到他和八弟陳蔭林大學畢業時,家中田地已所剩無幾了。陳潭秋的五哥陳樹三是同盟會會員,參加過辛亥革命,曾在孫中山南京臨時政府陸軍部任職,後不幸逝世。陳樹三十分關心陳潭秋的學業和成長,親手將潭秋頭上的長辮子剪去,送他到族辦的聚星學校讀書,並且再三教育弟弟,不要死讀書,要善觀察,勤思考。陳樹三常給陳潭秋講些革命故事,講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和清政府壓榨人民的罪行,講同盟會的革命主張和革命志士的鬥爭生涯,使潭秋從小便受到民族民主革命思想的薰陶,萌發了反帝反封建的意識。陳樹三還對陳潭秋說:"你的名字叫陳澄,就是要澄清渾濁世界的意思,你長大後,要努力去澄清這個世道。"
陳潭秋自小讀書勤奮,文思敏捷,在小學就一直是優等生,為本班同學所讚許。濮陽孫嘯千在聚星任教時,對潭秋和蔭林獎勵備至。這位先生離開聚星時還將潭秋和蔭林兩兄弟帶到自己家鄉的學校,免費就讀。
1912年,陳潭秋離開黃岡,來到省城武昌,入省立一中讀書。
1914年他進入武昌中華大學補習,1916年又考入高等師範學院(武漢大學前身)英語部。在中學和大學期間,陳潭秋酷愛文學,精英語,同時也以校內的足球健將和長跑能手著稱。
在1919年的五四運動中,他是遊行的帶頭人,並被推選為武漢學生代表之一到上海聯絡各地學聯。
通過閱讀陳獨秀主辦的《新青年》雜誌,並經董必武介紹,他在思想上接受了共產主義。同年秋大學畢業後,他擔任了湖北人民通訊社記者,併到董必武主持的武漢中學兼任英語教員,該校後來成為了湖北建黨的發源地。
1920年秋,董必武在武昌撫院街寓所里秘密召集陳潭秋等人,發起成立了共產主義研究組,隨後又建立了半公開的社會主義青年團(S.Y.)。
1921年7月,陳潭秋同董必武一起去上海參加中共成立的"一大",會後在中共武漢區委分管組織。他以教師身份為掩護,到女子師範發動學生反對封建式的管教,主張剪髮、讀新書。女師學潮中的骨幹徐全直隨後參加了共產黨,並與陳潭秋相愛成為夫妻。
1923年京漢鐵路發生了"二七"大罷工,陳潭秋是組織者之一,事後遭通緝,轉赴安源從事職工教育。
1924年秋潛回武漢,組建中共武漢地委並擔負領導。
1927年7月武漢政府反共,陳潭秋因身份暴露轉赴江西任省委書記,秘密配合南昌起義。
翌年他調任順直省委(北方局)任組織部長,後曾到中央組織部協助周恩來工作。
1930年又到瀋陽任滿洲省委書記。他到哈爾濱布置工作時被捕並受刑,堅不吐實,關押兩年後獲釋。
出獄回上海後,於1933年轉移到中央蘇區。他的妻子徐全直因分娩未能同行,隨後被捕就義於南京雨花台。
陳潭秋到蘇區後任福建省委書記,又轉任中央臨時政府糧食人民委員(部長)。在反"圍剿"鬥爭中籌足了軍糧,保證了部隊供應。
1934年秋紅軍長征後,他留下來任中央分局委員,翌年初率一部突圍到閩西,途中作戰負傷,赴上海治療。
1935年8月又去蘇聯,入列寧學院並參加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的工作。
1939年夏回延安途中,在新疆接替鄧發擔任中共駐新代表和八路軍辦事處負責人。
1939年6月,從莫斯科回國的陳潭秋被任命為中共中央駐新疆代表和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負責人,化名徐傑。秋天,陳潭秋主持新兵營的野營訓練,至此,陳潭秋與王韻雪相識。
1942年2月,陳潭秋與王韻雪結婚。9月17日盛世才派他的衛戍隊以"請客"為名將陳潭秋、毛澤民等5人軟禁起來。
1943年2月7日,陳潭秋被投入監獄,受盡各種酷刑,始終堅貞不屈。9月27日,陳潭秋、毛澤民、林基路被盛世才秘密殺害。陳潭秋遇害之時,他與王韻雪的兒子才只有兩個多月。陳潭秋給他起個小名,叫"纖纖"(陳楚三)。1944年冬,其餘家屬及20幾個孩子也被投入監獄,此時王韻雪才知道陳潭秋已經犧牲了。
被捕前後
1939年9月,陳潭秋奉命回國,任中共中央駐新疆代表和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負責人。他同新疆軍閥盛世才進行了靈活巧妙的鬥爭。當盛世才公開走上反蘇反共道路後,1942年夏,黨中央同意在新疆工作的共產黨員全部撤離。陳潭秋把自己列入最後一批,表示:"只要還有一個同志,我就不能走。"
1942年9月17日,陳潭秋被軟禁。1943年2月7日,陳潭秋被投入監獄,敵人對陳潭秋施以酷刑,逼迫他"脫黨"。陳潭秋拒不屈服。1943年9月27日,陳潭秋被秘密殺害於獄中,時年47歲。
人物軼事
一九二九年四月,陳潭秋同志以中共中央特派員的身份親臨邢台。在邢台城西郭莊張信卿家召開了直南黨的擴大會議,建立了邢台中心縣委。這次會議,是直南黨的一個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轉折點。對於大革命失敗後直南黨組織的恢復和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知難而進 一九二七年,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北方的反動軍閥與蔣介石遙相呼應,奉系軍閥張作霖於四月二十八日殺害了北方區委書記李大釗等共產黨人,致使邢台黨組織與北方區失掉了聯繫。同年六月,武裝農民占領邢台城。沒幾天,閻錫山派晉軍蘆豐年師攻占了邢台城,鎮壓了我黨領導的武裝農民反軍閥的鬥爭,搗毀了"冀南武裝農民運動辦事處",通緝邢台黨和農民運動的負責人,使革命處於低潮。
一九二八年,國民黨鹿鍾麟部程希賢師進駐邢台城,建立國民黨區、縣黨部和國民黨政府,成立反動的工會、農會、商會等組織,大量吸收地主、豪紳、地痞、流氓參加國民黨。隨軍的國民黨"戰地常務指導委員會",舉辦國民黨員登記,到處捕殺共產黨員和愛國青年。在白色恐怖下,邢台臨時地委書記沈國華對革命失掉信心,叛離黨組織,到磁縣國民黨的報社當了編輯。組織委員何子箴、負責工運的趙西山以及張懷昆、王玉賓等跨黨分子(當時允許既加入共產黨,也加入國民黨)參加了國民黨員的登記,使直南地區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正如一九二九年三月省委黨刊《出路》第八期上發表的和齋的《我對直南黨的觀察和我的覺悟》一文中指出的那樣:"邢台是直南黨的發源地,當時還剩有一個同志,一樣的找不到團體。其它地方不用說。同志呢?有的闊了,當國民黨指委去了;有的正在運動什麼局長;有的犯了惡化嫌疑,進不了國民黨的門,正在家裡垂頭喪氣倒霉哩!這時我才知道直南老早已和省委斷絕了關係,並連份通告也沒接到過。
"實在說,直南同志在這一年來,完全是深山野人。七月擴大會閉會後,京津同志們鬧得那樣有味,直南同志根本不知道這回事。見到那次決議案的找不到幾個人。全國同志已經本着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的精神幹起來了,可是直南呢?大名、濮陽一帶連決議案也還沒有見到哩!"
一九二八年秋,中共中央特派員劉少奇、陳潭秋、韓連會到天津整頓北方黨組織,代行省委職權。在一次"惠、邵、潭"座談會上,陳潭秋同志針對直南的政治形勢和黨的狀況明確指出:"直南一向與省委關係不好,有時與豫省委接頭,幾次報告都無甚工作。最近始派一人去,邢台只一、二同志,擬從此樹立中心工作。"省委先後派朱林森、馮溫等人到邢開展工作,由於環境惡劣,難以打開局面,成效甚微。因此,於一九二九年四月。在省委農民部長郝德玉陪同下,陳潭秋同志親自來邢台開闢工作。
開拓局面 陳潭秋同志來到邢台後,與當時正在邢台開展工作的馮溫取得聯繫,住在邢台火車站東邊的小旅店裡,聽取了馮溫的工作匯報,他充分利用馮溫所提供的線索和條件,深入地開展了群眾工作。一是廣泛地接觸群眾,他所接觸的人員中,有皮毛工人、農民、商人、學生、教員等,和他們促膝相談,了解他們的境況,關心他們的生活,同情他們的疾苦,很快就交結了一大群朋友。二是聽取多方面的情況。他不僅傾聽正面意見,還多方聽取反面意見;他不僅廣泛接觸群眾,而且還利用種種條件接觸官方人員。三是調動和利用一切積極因素。西郭莊張信卿的老父親,是個天主教信奉者,陳潭秋同志耐心地向他講解共產黨的政策,談到共產黨要拯救廣大貧苦大眾於水深火熱之中時,這位老先生精神大振,說這是和他信奉的天主教義完全一致的,於是二人遂結為忘年至友,並硬把陳潭秋同志接住他家去住,致使西郭莊成為直南革命的大本營。陳潭秋同志由於深入群眾,在短短的幾天時間裡,就對邢台一帶的情況了如指掌。比如閻系軍閥開赴河南途經邢台時,向邢台縣要米七百擔,草二百萬斤,雜糧三百擔,馬二百匹,捐款三萬元等等。以及邢台一帶廣大貧苦農民家破人亡,民不聊生,迫切要求改變這一現狀的情況等。
陳潭秋同志掌握了一些情況後,找馮溫談了話,講明要召開直南黨的擴大會議,建立直南黨的領導機關-一中共邢台中心縣委,並責成馮溫着手籌備。馮溫準備就緒以後,即安排邢台四師黨員學生王邦彥到南和、磁縣、大名等縣通知參加會議的代表,會議確定在邢台城西郭莊張信卿家召開。參加會議的代表匯報了各縣的情況,接着陳潭秋同志講了"六大"的主要精神和"六大"以後的形勢,然後根據"六大"決議精神提出了直南黨的幾項任務:(一)在黨內反對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的問題。(二)恢復整頓原有黨、團組織,大力發展新的組織,原則上參加國民黨登記的統統不要,但經我黨允許,作為反奸而打入國民黨內部的除外。(三)積極領導群眾的自發鬥爭,如各式各樣的抗捐抗稅和反軍閥鬥爭,在鬥爭中發展壯大黨團組織和工會、農協會等群眾組織。(四)注意團結中農和城市小資產階級。針對各縣在匯報群眾自發鬥爭中,貧、僱農傷害中農利益的現象,陳潭秋同志反覆強調要團結中農。他指出:"'六大'決議已把農村土地革命的路線明確了,地主、豪紳是主要的敵人,貧農、僱農是土地革命的主要力量,中農是同盟者,他們在抗捐抗稅鬥爭中還是積極的。如果不團結中農,對於革命鬥爭的發展是不利的。"省委農民部長郝德玉也在會議上講了話,會議開了一夜。最後,陳潭秋同志讓馮溫將會議的情況寫成決議,並明確馮溫(當時化名張振邦)擔任邢台中心縣委書記。馮溫將陳潭秋同志的講話內容進行整理,油印發至各縣。會後,相繼調喻屏、劉大風、劉峰、王文田、王振山等人到邢台中心縣委工作。各縣有了統一領導,很快就打開了局面。
穩步前進 邢台中心縣委成立後,機關開始設在南門內西順城街路北一家木匠鋪內,後來搬到城西南二三里的南瓦窯村,在村里開一麵坊作掩護。在陳潭秋同志的關懷和指導下,主要開展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協調和領導各縣工作。中心縣委成立後,不斷派人到各縣指導工作,並多次召開各縣委書記聯席會議布置工作。如一九三O年二月在邢台驢夫營街召開的一次會議,省委派人參加了會議,明確指出各縣黨組織的主要任務是:要不斷在人民群眾中宣傳黨的政策,揭露敵人的反革命罪行,採取合法鬥爭和非法鬥爭相結合的方式,利用有利時機打擊敵人。
二是組織學潮。主要是在邢台城附近的直隸四師、三女師、十二中、邢台縣一高、二高的學生和教師中發現進步分子,宣傳革命思想,揭露國民黨反動面目,組織以進步分子為骨幹的學生會。在學生會的領導下開展罷課、遊行示威等學潮。通過活動吸收先進分子入黨、入團,建立和發展黨團組織。
三是建立農民協會。在農村主要是紮根於貧僱農,進行反對地主剝削、反對新軍閥混戰的宣傳。城東祝村劉萬善在本村建立起直南的第一個農民協會,並選派楊少祖、姚聚堂二人為代表,參加了省委在天津召開的會議。緊接着,農民協會在直南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發展到二百多個。
四是開展兵運工作。邢台中心縣委選派黨員王卓如、趙子云到駐邢晉軍開展兵運工作。其任務是在部隊中通過結交朋友、拉關係廣泛宣傳黨的政策,待時機成熟後組織兵變,把部隊拉出來組織紅軍游擊隊。
五是爭取紅槍會工作。邢台中心縣委派劉漢生、胡震二同志跋山涉水,到邢台縣山區將軍墓、漿水一帶與紅槍會的頭目取得聯繫,爭取這些武裝力量為我黨的革命鬥爭服務。
由於邢台中心縣委積極領導直南地區廣大群眾進行革命鬥爭,使邢台、隆平、任縣、南和、大名、肥鄉、磁縣、濮陽、南樂等縣的黨組織得到了恢復和發展,黨員發展到五百多名,扭轉了直南革命鬥爭瀕將滅亡的危局,在王十餘縣點燃了革命的星屋之火。這些星星之火,終於匯成了全國的燎原大火,燒毀了舊世界,迎來了新中國。
紀念
陳潭秋故居位於湖北黃岡黃州區陳策樓鎮陳策樓村,建於清清光緒二十二年(1866),一進二重,面闊五間,面積約280平方米,硬山頂,磚木結構。
1928年春房屋被國民黨反動派全部燒毀。為了更好地對廣大幹部群眾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艱苦奮鬥的教育,1980年6月修建故居紀念館(現簡稱故居公園)。同年7月7日由原國家主席李先念親筆題寫館,陳潭秋故居居室為原黃岡縣政府仿原貌復建。20多年來,該館經不斷的擴建,已初具規模。現有青磚瓦房"明5暗10兩幢,青磚樓一幢兩層,另有接待室3間。故居前,陳潭秋全身銅像一座,水塘一口6畝,周圍坪地80畝,連接106國道的故居大道(水泥路面)一條。
還有一處在武漢,靠着戶部巷,具體地址在武昌都府堤20號。1983年,對故居大修,建成陳潭秋烈士紀念館。在二樓復原了陳潭秋夫婦臥室,布置了"陳潭秋革命活動陳列"。此處也是中共"五大"的會址(1927.4.27-1927.5.9召開),毛主席和楊開慧在武漢居住地方和開展農民運動講習所的原址也在附件,著名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就是在這裡寫出的。以上三處都是免費參觀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我曾特地去瞻仰,感慨良多,希望武漢各大中小學校多組織學生參觀,愛國主義教育不可一日懈怠!
人物評價
參加中共"一大"的代表,都是來自學堂的知識分子。在他們中間,雖出現過毛澤東這樣的軍隊統帥,卻只有一人以戰士之勇持槍作過戰,火線負過傷,那就是來自武漢的代表陳潭秋。這位中英文俱佳的才子,當初在綠茵場上身形矯健的記者,有着鐵一般的意志,最後壯烈犧牲於天山腳下。從建黨到犧牲,陳潭秋歷任華中、東南、華北、東北、華南和西北黨的負責人。1945年召開中共"七大"時,代表們因不知其犧牲噩耗,仍選他為中央委員,其功績始終為黨內同志懷念。
2009年9月14日,他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