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隋唐洛陽城定鼎門遺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隋唐洛陽城定鼎門遺址是公元7-10世紀絲綢之路東方起點都城洛陽城的南入口及街區遺址,位於中原地區的洛陽盆地、隋唐洛陽城遺址南區,是絲綢之路鼎盛時期東方起點城市洛陽城的代表性遺存,見證了東方農耕文明發展鼎盛時期帝國的文明水平,展現了唐代都城城市文化的禮制特徵及其影響力[1],並與絲綢之路上繁盛的商貿往來具有密切關聯。

基本概況

隋唐洛陽城定鼎門遺址位於中國河南省洛陽市,是中國隋唐時期(公元7-10世紀)東都洛陽城的城門和街區遺址,遺產區面積91.3公頃,主要遺存包括定鼎門門址、城牆遺址、天街遺址、里坊遺址、水系遺址等。定鼎門是隋唐洛陽城外郭城正南門,位於洛陽城城市軸線的最南端,南對伊闕(龍門山)。定鼎門始建於隋代(7世紀),稱「建國門」,唐代改稱「定鼎門」,並一直沿用至北宋,其間多有重修。唐代定鼎門遺址的主體墩台東西長44.5米,南北寬21.04米。墩台內以兩道隔牆分隔成三個門道,墩台四周包磚。此外還有飛廊、闕台、馬道和涵洞等遺存。門址東西兩側與洛陽城外郭城城牆遺址相接。門址以北為唐代洛陽城的城市軸線幹道——天街,寬約109米。天街東、西兩側分布有洛陽城市兩處里坊遺址——明教坊和寧人坊。里坊南北長約530米,東西寬約460米,坊牆寬1.5-2米,四面開有坊門,坊內發現有建築遺址。里坊之間及坊內有坊間道路、坊內十字街、通津渠河道、排水渠等遺蹟。定鼎門門址南側發現有唐代路面,存有人的腳印、動物蹄印和車轍等遺蹟

絲路價值特徵重點物證

它以定鼎門門址的墩台、門道、隔牆、飛廊、闕台、馬道和涵洞等遺存、夯土包磚的城門建造工藝,以及外郭城城牆、天街、里坊的規模和格局見證了唐帝國的城市建築面貌及物質文明發達程度,見證了7-10世紀絲綢之路鼎盛時期中國農耕文明的發展水平。隋唐洛陽城定鼎門遺址的門址是洛陽外郭城的正南門,是城市軸線的南端起點。它與周邊的外郭城城牆、里坊、道路、水系等遺存集中體現了隋唐洛陽城承襲北魏洛陽城並發展確立的的城市規劃特徵,即以外郭城、宮城、皇城組織城市整體布局,具有明確的南北向城市軸線,城市軸線上辟主街,以里坊作為城市的基本構成單元,城市呈網格狀布局,有完善的道路、水網體系。這些城市形制布局展現了隋唐時期中國古代都城規劃的典型禮制特徵,並對唐代東亞地區、尤其是日本平城京、平安京等城市的規劃建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65。定鼎門門址南側發現的駱駝蹄印,是絲綢之路沿線以駱駝作為主要運輸工具進行商貿活動的獨特物證,印證了西域與中原的密切往來,與絲綢之路[2]上繁盛的商品交流活動密切關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