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難言 |
難言多是表達人感情的一種說辭,一個詞語,常用於概述那種用語言也無法 表達的意思.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難言 [1]
外文名稱 wordless
拼音 nán yán
基本解釋 非語言所能表達的難言之苦
詞語
詞語信息
【詞目】難言
【拼音】nán yán
【基本解釋】
1、[wordless]:未被言詞表達或非言詞所能表達
令人窒息的惱怒和難言的恥辱。
2、[unverbalized]:非語言所能表達
病人可能有難言之苦。
詳細解釋
1、不容易說;說不清楚。
《禮記·檀弓下》:"喪有死之道焉,先王之所難言也。"《史記·五帝本紀》:"太史公曰:學者多稱五帝,尚矣。然尚書獨載堯以來;而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馴,薦紳先生難言之。" 宋 李清照《滿庭芳》詞:"難言處,良宵淡月,疏影尚風流。"明 黃道周《節寰袁公(袁可立)傳》:"史周氏曰:嗚呼!二正之際,與阿柄者難言之矣。"《兒女英雄傳》第十二回:"公子也覺心中十分傷慘,哽咽難言。" 郭沫若 《蔡文姬》附錄《談蔡文姬的》:"雖然得歸故土,而是拋別了親生的二子,這應該是有難言之痛的。"
2、論難之言。
《鬼谷子·權篇》:"難言者,卻論也;卻論者,釣幾也。" 宋 曾鞏《先大夫集後序》:"至其難言,則人有所不敢言者。雖屢不合而出,而所言益切,不以利害禍福動其意也。"
3、韓非的一篇文章。
其它相關
《韓非子·難言》
原文
臣非非難言也,所以難言者:言順比滑澤,洋洋纚纚然,則見以為華而不實。敦祗恭厚,鯁固慎完,則見以為掘而不倫。多言繁稱, 連類比物,則見以為虛而無用。總微說約,徑省而不飾,則見以為劌而不辯。激急親近,探知人情,則見以為譖而不讓。閎大廣博,妙遠不測,則見以為夸而無用。家計小談,以具數言,則見以為陋。言而近世,辭不悖逆,則見以為貪生而諛上。言而遠俗,詭躁人間,則見以為誕。捷敏辯給,繁於文采,則見以為史。殊釋文學,以質信言,則見以為鄙。時稱詩書,道法往古,則見以為誦。此臣非之所以難言而重患也。
故度量雖正,未必聽也;義理雖全,未必用也。大王若以此不信 ,則小者以為毀訾誹謗,大者患禍災害死亡及其身。故子胥善謀而吳戮之,仲尼善說而匡圍之,管夷吾實賢而魯囚之。故此三大夫豈不賢哉?而三君不明也。上古有湯,至聖也;伊尹,至智也。夫至智說至聖,然且七十說而不受,身執鼎俎為庖宰,昵近習親,而湯乃僅知其賢而用之。故曰:以至智說至聖,未必至而見受,伊尹說湯是也;以智說愚必不聽,文王說紂是也。故文王說紂而紂囚之;翼侯炙;鬼侯臘;比干剖心;梅伯醢;夷吾束縛;而曹羈奔陳;伯里子道乞;傅說轉鬻;孫子臏腳於魏;吳起收泣於岸門,痛西河之為秦,卒枝解於楚;公叔痤言國器反為悖,公孫鞅奔秦;關龍逄斬;萇弘分胣;尹子阱於棘;司馬子期死而浮於江;田明辜射;宓子賤、西門豹不鬥而死人手;董安於死而陳於市;宰予不免于田常;范雎折脅於魏。此十數人者,皆世之仁賢忠良有道術之士也,不幸而遇悖亂暗惑之主而死。然則雖賢聖不能逃死亡避戮辱者,何也?則愚者難說也,故君子難言也。且至言忤於耳而倒於心,非賢聖莫能聽,願大王熟察之也。
譯文
我韓非不是認為進言本身困難,所以難於進言的情況是:言辭和順流暢,洋洋灑灑,就被認為是華而不實;恭敬誠懇,耿直周全,就被認為是笨拙而不成條理;廣徵博引,類推旁比,就被認為是空而無用;義微言約,直率簡略而不加修飾,就被認為是出口傷人而不善辯說;激烈明快而無所顧忌,觸及他人隱情,就被認為是中傷別人而不加謙讓;宏大廣博,高深莫測,就被認為是浮誇無用;談論日常小事,瑣碎陳說,就被認為是淺薄;言辭切近世俗,遵循常規,就被認為是貪生而奉承君主;言辭異於世俗,怪異不同眾人,就被認為是荒唐;口才敏捷,富於文采,就被認為是不質樸;棄絕文獻,誠樸陳說,就被認為是粗俗;動輒援引《詩》《書》,稱道效法古代,就被認為是死記硬背。這些就是我難於進言並深感憂慮的原因。
所以法則雖然正確,未必被聽取;道理雖然完美,未必被採用。大王若認為這些話不可信,輕則看成是說毀誹謗,重則使進言者遭到災禍、死亡。所以伍子胥善於謀劃而吳王殺了他,孔子善於遊說而匡人圍攻他,管仲確實賢能而魯國囚禁他。這三個大夫難道不賢嗎?但三處的君主不明智。上古有商湯,極其聖明;有伊尹,極其聰明。極其聰明的去進說極其聖明的,這樣尚且多次進說不被採納,還要親自拿着炊具做廚師,親近熟悉後,湯才知道他賢並重用了他。所以說:用最聰明的去進說最聖明的,未必一到就被接受,伊尹說湯就是這種情況;用聰明的去進說愚蠢的必定不被接受,周文王進說殷紂就是這種情況。所以文王進說紂而紂囚禁了他;翼侯被烤死;鬼侯被做成肉乾;比干被剖心;梅伯被剁成肉醬;管仲被捆綁;曹羈逃奔陳國;伯里子沿路乞討;傅說被轉賣;孫子在魏遭受臏刑;吳起在岸門拭淚,痛心西河將成為秦地,最後在楚國被肢解;公叔瘦推薦國中傑出人才反被認作糊塗,公孫鞅出奔到秦;關龍逄被斬;萇弘被剖腹;尹子陷入牢獄;司馬子期死後屍首浮在江上;田明被分屍;芯子賤、西門豹不鬥而被人殺害;董安於死後被陳屍市中;宰予不能逃避田常政變;范睢在魏被打斷肋骨。這十幾個人,都是仁義、賢能、忠良而有本領的人,不幸遇到荒謬昏庸的君主而死去。那麼即使賢聖也不能逃避死亡和刑辱,為什麼呢?就是昏君難以勸諫,所以君子難以進言。況且合情合理的話是逆耳衝撞的,除非賢聖沒人能聽進去。希望大王仔細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