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縣第二初級實驗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雄縣第二初級實驗中學位於河北省保定市雄縣,地處雄縣城南一鋪東村,是一所處於城鄉結合部的學校。
辦學歷史
1976年學校始建,原名雄縣雄州鎮第一中學,2020年,更名為雄縣第二初級實驗中學[1]。
辦學條件
學校占地面積62畝,現有教學樓四棟、綜合實驗樓一棟、五層宿舍樓一棟、三層多功能餐廳一棟;信息技術[2]教室三個,有多功能會議室和錄播教室各兩個,有音樂教室、舞蹈教室、美術教室各一個;省級標準化圖書館一個;300米跑道標準操場一個。
學校共有22軌76班,教師260餘人,學生4000餘人,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
校園諮詢
追憶革命歷史 傳承紅色精神|雄縣第二初級實驗中學紀念抗美援朝73周年活動紀實
又到10月25日,這是值得每一個中國人銘記的日子,1950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打響赴朝後的第一次戰役,以光榮的勝利拉開了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的帷幕。1951年黨中央決定將10月25日定為抗美援朝紀念日。為紀念這一重要日子,雄縣第二初級實驗中學開展了系列愛國主義教育活動追憶歷史,緬懷先烈,傳承紅色精神。
鄭通校長利用10月22日-23日兩天的時間為九年級學生講述 戰場上的「千里眼」—望遠鏡的起源、構造和發展。作為中國紅色收藏協會會員,鄭校長專注紅色文化和紅色教育已有30餘年,在這次講述中他拿出多個自己收藏的革命戰爭時期的望遠鏡。其中一個是真正上過抗美援朝戰場的望遠鏡。能夠真正看到、感受到、觸摸到革命戰爭時期的武器裝備,同學們感到非常好奇、驚喜和震撼。
鄭校長有着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他講到,在革命戰爭時期,望遠鏡和手槍一樣,是軍事指揮員們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他生動形象地為同學們詳細講解望遠鏡的起源、發展和它們在革命戰爭時期的重要作用,這次講解開拓了同學們的眼界,把他們帶到了一個從未探索過的領域。講解過後鄭校長讓同學們親身體驗望遠鏡的強大功能。同學們手拿抗戰時期的望遠鏡,感受它在抗戰時期發揮的巨大作用,感到無比驚喜與新奇。
(二)戰場上的決勝武器—炮彈
鄭校長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上過抗美援朝戰場的三七高射炮炮彈、高射機槍子彈、子彈夾等革命文物,給同學們一一進行講解。
鄭校長講到,三七高射炮是抗美援朝戰場上,中國人民志願軍最主要的野戰防空武器,這種高射炮射程高、威力大,可以對付中、低空的敵機,電影《金剛川》里美軍飛機和中國人民志願軍高炮部隊圍繞一座浮橋進行決戰,最終志願軍取得擊落兩架美軍F4U「海盜」戰鬥機時使用的就是蘇制M1939式37毫米高射炮。同學們聽到後感到非常震撼,更加期待之後的觀影活動。
接着,鄭校長向同學們展示了另外一個兵器—DP機鐵盤,俗稱「轉盤機槍」,他說這也是抗美援朝戰爭時期的功勳武器,我軍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利用這款槍與敵人展開陣地防禦戰,這款槍因此也成為了志願軍戰士的親密夥伴。同學們感受兵器的神奇,更敬佩與敵軍奮勇作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的革命精神。
之後,鄭校長拿出一箱子彈,讓同學們上台來感受它的重量,同學們紛紛說子彈箱太重。鄭校長告訴大家,「在革命戰爭時期,每名戰士每天都要手提4個子彈箱,負重前行10公里」。同學們聽到後目瞪口呆,這份驚訝里飽含着對革命戰士的佩服,也蘊藏着對現在美好生活來之不易的感嘆。
鄭校長心情沉重地從軍用書包里拿出一個精心保存的紙張。上面寫着革命軍人犧牲證明書,底部蓋有寫着中國人民志願軍步兵第二0一師政治部的紅色印章。鄭校長說,這是中國人民志願軍蒲東友的烈士證,他在朝鮮前線東門戰中光榮犧牲,這張證明書就是背負着家國情懷赴死的證明。他說,當他看到擺在攤位上的烈士證時,想都沒想就買下來了,不能讓英雄在外流浪。同學們聽到後,深受感動,感動於鄭校長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感動於革命英雄的偉大。
參考文獻
- ↑ 實驗中學是什麼意思?實驗學校都是好學校嗎和普通中學區別是什麼,精英考試網,2020-08-01
- ↑ 現代信息技術在現代教育技術中的應用 ,道客巴巴,201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