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城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靖城鎮位於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是南靖縣的舊縣城,距漳州市區18千米,距南靖縣城20千米;東界薌城區天寶鎮,西接南靖縣山城鎮,西南與平和縣文峰鎮、龍海市程溪鎮相鄰,東南與龍海市九湖鎮毗鄰,北與南靖縣豐田鎮和五鳳農場相接,西北與南靖縣豐田華僑農場相連,屬沖積平原和黃壤丘陵,國道319線通過北境,九龍江西溪縱貫南北。2005年12月,靖城鎮所屬蘭陵社區、靖城村、湖林村、院前村、東坂村、靖安村歸南靖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管轄,2019年8月,漳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實現區地合一,靖城鎮所屬1社區18個行政村劃歸漳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直屬漳州市;現靖城鎮實際管轄阡橋村、尚寨村2村。2017年,行政區域面積13479公頃,常住人口73407人。2019年10月,靖城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1]
中文名: 靖城鎮
別 名: 蘭陵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福建漳州
地理位置: 南靖縣東南部,漳州市西部
面 積: 228 km²
下轄地區: 阡橋村、尚寨村
政府駐地: 福建省南靖縣靖城村布夏街自由路149號
電話區號: 0596
郵政區碼:363601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73407人(2017年)
著名景點: 寶珠岩,岱房庵
機 場: 漳州機場(籌)
火車站:漳州站,南靖站,漳州北站
車牌代碼: 閩E
建制沿革
靖城鎮地域商代屬揚州,周和春秋為七閩地,戰國為閩越地,即百越族居住區部分。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征服百越族及其邊境其他民族後,全國分為36郡(後擴建為46郡),閩越故地被劃為閩中郡,境地屬之秦滅亡後,在楚漢之爭中,由於無諸和徭棄楚從漢,劉邦完成統一大業後,便正式承認無諸為閩越王。境地屬閩越國轄地。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漢廷為強化閩越故地統治,在閩越故地建置冶縣,東漢時更名為侯官縣,隸屬會稽郡,縣治在冶(即今福州)。冶縣是福建最古老的縣,境地屬之。靖城鎮為閩地,北宋地理全書《輿地廣記》記載福建全部(漳州等)為閩地。1985年5月14日,龍溪地區行政公署改為漳州市人民政府,境地屬漳州市南靖縣靖城鎮。2013年12月20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41號)同意將南靖高新區(南靖縣靖城鎮),圓山新城(龍海市顏厝鎮、九湖鎮以及薌城區橋南片區)、薌城區天寶鎮、大房農場、金峰開發區和龍文區藍田開發區成立漳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直屬漳州市政府管轄。其中圓山新城和靖城園區為漳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直管園區。靖城鎮屬於漳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轄,行政區劃仍屬南靖縣。2019年8月,漳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實現區地合一,靖城鎮所屬1社區18個行政村劃歸漳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靖城古稱蘭陵,相傳古時大帽山下出產一種名貴蘭花,由此而得名。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至民國27年(1938年)580多年間,為南靖縣治所在地。元、明、清時期屬坊。民國時期屬城廂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為第二區,1958年為靖城人民公社,1984年7月改稱靖城鎮。1990年,劃分為24個行政村、1個居民委員會346個村民小組,共有13467戶、57407人。
人文歷史
靖城是漳州市區通往閩西和江西的必經之道,歷來是軍事要地,民國21年4月中國工農紅軍東路軍挺進漳州時,國民黨軍閥張貞部在榕仔嶺至峰蒼嶺、十二嶺設重兵把守,紅軍分兩路進攻,張貞部全線崩潰,紅軍勝利進漳。1932年中央紅軍十五軍進駐靖城時,司令部設在文廟,政治部設在城隍廟。名勝古蹟有元代建築的寶珠山道原亭和建於明初的文昌塔及圓山北坡的三道亭。
行政區劃
靖城鎮下轄2社區居委會25行政村,實際管轄2行政村:阡橋村、尚寨村南靖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蘭陵社區、靖城村、湖林村、院前村、東坂村、靖安村漳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靖城園區:漳州農校社區、草坂村、大房村、草前村、天口村、古湖村、徑里村、滄溪村、廍前村、游坑村、武林村、下割村、龍合村、下魏村、鄭店村、田邊村、珩坑村、湖山村、瀝陽村。
基礎設施
這裡基礎設施配套,投資環境優越,龍廈鐵路穿境而過並設立漳州貨運站,實現全鎮村村通水泥路目標,境內設有省級重點預備建設項目——南凌項目區,境內靖城大道,廍前大道,圓山大道均已通車。
經濟發展
全鎮耕地48764畝,其中水田38024畝。農業以水稻為主,其次為甘蔗、花生。1990年產糧24284.1噸,產蔗67647噸,產花生383.9噸。水果四季飄香,草坂荔枝、徑里金桔、珩坑楊桃、瀝陽芒果、下割香蕉,尤負盛名。此外,還有石榴、枇杷、龍眼、西瓜、鳳梨等。1990年,水果總產19162.5噸,其中:柑桔505.2噸、荔枝628.0噸、香蕉16701.0噸、龍眼563.3噸。魚池1638畝,產魚336噸。農業總產值9144.9萬元(按1990年不變價格計算,下同),歷來被譽為水果魚米之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大力發展鎮(社)辦企業,創辦了糧油廠、鐵廠、竹器廠、木工廠、機磚廠和建築業等。1990年,工業企業總產值88萬元、傳統產品有下魏草蓆、湖山竹笠、天口磨刀石、武林畚箕。當地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迅速,擁有民營企業、「三資」企業978家,基本形成農產品加工、電子、食品、鞋業、建材、家俱等六大工業群體。高度發達的工農業直接帶動了第三產業的全面繁榮,商業、飲食、流通、運輸、修理、信息、健身娛樂等八大服務體系日臻完善。2017年,全鎮實現工業產值24.2億元、稅收342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6876元。
歷史變遷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建立儒學。明永樂十三年(1415年),設立社學。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創辦縣立高初等兩所小學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創辦南靖第四中學、靖城中學以及26所小學。還興建1座鎮辦影劇院和1所鎮辦衛生院、24所農村醫療站。靖城位於荊江和龍山溪匯合處,地勢平坦,河床略低于田地,歷年常受水患。清光緒三十四年至三十九年間(1904~1908年)曾發生3次特大洪水,其中光緒三十七年七月十八日,西河石佛壩決口,縣衙、侖庫、學宮、鼓樓、武屆均被沖毀,淹死153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政府多次撥款修築堤岸,興建湖前電力灌溉站和滄溪電排站,以及具有116萬立方米容量的大房水庫和7個10萬立方米的水庫。
獲得榮譽
2019年10月,靖城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