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盡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鞠躬盡瘁 |
jū gōng jìn cuì |
出 處 :《後出師表》 體 裁 :成語 屬 於 :褒義詞 |
鞠躬盡瘁是一個中國的漢語成語。拼音為 jū gōng jìn cuì,一般與死而後已連用,意思是彎着身子,盡心竭力,到死為止。指小心謹慎,貢獻出全部精力。 出自三國時期蜀漢諸葛亮所寫的《後出師表》。
原文
《後出師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1]
譯文
彎着身子,盡心竭力,到死為止。
典故
三國的諸葛亮是有名的謀士,是讓劉備勢力持續壯大,成為三分鼎立之一方的智慧錦囊。他不僅才能出眾,而且一心為國,成語鞠躬盡瘁就是由他而來。
在關羽丟失荊州這個戰略要地,劉備征伐東吳失敗後,身為蜀國丞相諸葛亮認真分析當前的形勢主張聯吳伐魏。他平定南方的孟獲以後,一直積蓄力量,準備北伐曹魏,為蜀國的生存爭奪空間。
經過很長時間的修養生息,蜀漢已經恢復了國力,兵精糧足。諸葛亮覺得時機已經成熟,便決定統率人馬,攻打魏國。出師前,他給皇帝劉禪上了一道奏表,名曰《出師表》,勸劉禪虛心納諫,重用人才,把心思都用在治理國家方面。
可惜的是,第一次北伐失敗了,諸葛亮只得退兵,等待時機。過了幾年,諸葛亮又決定北伐中原。當時,很多大臣覺得蜀國力量太小,老是這樣動用軍隊,不是國家之福,因此反對北伐。
諸葛亮針對這種情況,又上表給後主劉禪,對當時的敵我形勢進行詳細分析,說明蜀漢和曹魏勢不兩立,你不去伐他,他就會派兵來對付你,倒不如主動攻打他,說不定還會找出一條生存之路。後主劉禪看了,表示全力支持諸葛亮伐魏。
這第二道表,史稱《後出師表》。在這道表的最後,諸葛亮表示他一心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視頻
諸葛亮臨死前還想要看看自己的軍隊,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