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彌山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須彌山博物館固原市政府計劃新建5500平方米須彌山博物館,改造須彌橋、普度橋等附屬設施。古絲綢之路寧夏段保護性基礎設施建設的主要內容有固原古城、開城遺址等環境整治項目。
基本內容
固原市政府計劃新建5500平方米須彌山博物館,改造須彌橋、普度橋等附屬設施。古絲綢之路寧夏段保護性基礎設施建設的主要內容有固原古城、開城遺址等環境整治項目。須彌山石窟是絲綢之路上中國十大石窟之一,始建於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繼續營造,以後各代修葺,成為固原規模最大的佛寺遺址。須彌山石窟現存石窟150多座,分布在連綿2公里的8座山峰上,自南而北分大佛樓、子孫宮、圓光寺、相國寺、桃花洞、松樹窪、三個窯、黑石溝等8個區。六盤山是我國西部黃土高原上的重要水源涵養林地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素有「高原綠島之稱」。目前,寧夏正在着力整合南部山區的旅遊資源,打造包括須彌山石窟、古絲綢之路、六盤山、蕭關遺址等在內的大六盤山旅遊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旅遊區服務設施檔次和水平,吸引海內外遊客的到來。
相關資訊
須彌山博物館之絲路上的固原城
須彌山博物館是國內首個以絲綢之路和佛教石窟藝術為主題的專題博物館。博物館由序廳、絲路開通、佛教東傳、球幕影院、須彌之光、佛國眾生、佛窟集萃和尾廳八個部分組成,運用實物、圖片、場景和電子多媒體等多種手段,全面展示了絲綢之路文化和佛教石窟藝術,達到了追溯歷史、傳播知識的目的,為遊客搭建了看世界絲綢之路、看世界佛教石窟藝術的平台。
西漢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了以長安(西安)為起點,經甘肅,寧夏,新疆到中亞,西亞,並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絲綢之路[2]」。
絲綢之路,既是一條橫亘東西的貿易之路,也是人類文明的十字路口。
200多年後,一個大唐的僧人踏上了絲綢之路,他要前往遙遠的西方,尋求佛法。他就是玄奘。俗姓陳,名禕。出生於河南洛陽。最早對玄奘西行記載的是十二卷《大唐西域記》。全書講述了他親自經過的110個國家,聽到傳聞的28個國家。
絲路上的固原
固原城坐落於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南部,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由於固原處在中原與邊地的結合與過渡地帶,歷來被古人稱為是「左控五原,右帶蘭會」的地方,因其「北控塞外,南屏關中」 的特殊地理位置和軍事地位,自漢唐至明清,歷代統治者軍事與政治並舉,對固原城池進行修建,以增加它的防禦和指揮功能。固原古城歷經了數次修建、毀滅、再修建的過程,至明代中期,已成為西北地區的一座雄關重鎮,古城池建築的傑作之一。
場景中有一位中原商人和一位波斯商人在商量價格,但是他們商量價格的方式不是用口頭來表述,而是兩個手捏在一起,稱為「捏價」,這種古老的交易模式一直沿用至今。
固原城最能體現其自身險峻與宏偉的歷史時期,是明萬曆時期。石茂華出任陝西固原三邊總督,他是在前任總督秦紘已經修築的城垣的基礎上,對固原城進行大力修築營造,形成清代《宣統固原州志》所記載得規模和形制。我們可以從這個投影圖中看到,固原城呈「回」字形,內城:周圍九里三分,高三丈五尺,垛口一千零四十六座,炮台十八座。外城:周圍十三里七分,高三丈六尺,垛口一千五百七十三座,炮台三十一座。城外修嵌壕,寬深各兩丈。南門增築瓮城一座,外城增築瓮城一座,東西內城增築瓮城一座,構成南門四座、北門一座、東門三座、西門兩座,共計十道城門。外城關門四座,南稱鎮秦、北稱靖朔、東稱安邊、西稱威遠。
視頻
須彌山博物館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474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最新名單 ,搜狐,2018-06-10
- ↑ 絲綢之路的路線 ,搜狐,2021-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