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預期損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預期損失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術語。

漢字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方塊字[1],是世界上最典雅、最俊美的文字。四角方方,大氣承當。四平八穩,神州永昌。她講究字體的間架結構,平衡布局。也講求字形的沉穩厚重,大氣端莊。橫要平豎則直,切不可頭重腳輕根底輕飄[2]

名詞解釋

預期損失是指商業銀行的正常經營過程中能夠預期到的損失額,是反映信用風險的一個指標,銀行通常會為緩衝這部分損失而設置貸款損失準備金。

預期損失的計算公式

預期損失的計算公式為:預期損失(EL)=違約概率(PD)×違約損失率(LGD)×違約敞口風險(EAD)

違約概率是指借款人在未來一定時期內發生違約的可能性。

違約損失率表示既定違約損失率,反映一旦債務人違約將給債權人造成損失的嚴重程度,是違約後損失的金額與違約前總的風險頭寸暴露之比。

違約風險敞口是銀行在貸款違約時所面臨的總價值。

顯然,違約概率既定的情況下,既定違約損失率LGD越高,信用風險越大,因此預期損失就愈大。

預期損失和非預期損失的關係

預期損失是指商業銀行的正常經營過程中能夠預期到的損失額,是反映信用風險的一個指標,銀行通常會為緩衝這部分損失而設置貸款損失準備金。

非預期損失是銀行超過上述平均損失以上的損失,它是對期望損失的偏差——標準差(σ)。

換而言之,非預期損失就是除期望損失之外的具有波動性的資產價值的潛在損失。在風險的控制和監管上,意外損失等於經濟資本。

非預期損失隨容忍度的改變而不同、銀行承擔的風險正是這種預料外或由不確定因素造成的潛在損失,這種損失也正是需要由資本彌補的部分。

非預期損失是商業銀行一定條件下較大損失值超過平均損失值的部分。這裡的一定條件下,對應的是置信水平。

比如,在99%可能性的條件下,較大損失值不會超過X,也就是在99%置信度下的較大損失值是X。

一般情況下,實際損失只是處在平均值附近,不會達到較大損失值的程度,只有很少的特殊情況下才會接近較大損失值。

平均損失值是確定的,但較大損失值隨着設定不同的置信水平而改變,因而超過平均損失值的部分,也就是非預期損失值,它是相對不確定的,隨置信水平的改變而不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