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預期違約責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預期違約責任
圖片來自優酷

預期違約責任是指當事人合同生效後當事人履行前,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簡介

為了及時解決經濟糾紛,不少國家以及一些國際公約組織規定,只要有確鑿證據證明對方當事人將不履行合同義務,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前追究其違約責任。這在法學上稱之為「預期違約責任」。

預期違約責任主要有:1、繼續履行;2、賠償損失:違約方以支付金錢的方式彌補受害方因違約行為所減少的財產或者所喪失的利益;3、承擔違約金:如果雙方當事人事先約定了違約金,就按約定的違約金賠償。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第五百七十八條 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前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第五百七十九條 當事人一方未支付價款、報酬租金、利息,或者不履行其他金錢債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支付。

評價

預期違約是首先在英美法上確立的一種違約理論。它以合同約定的履行期限屆滿為界,將合同違約分為預期違約和實際違約(即違約責任)。其含義是指:在合同有效成立後至合同約定的履行期限到來之前,當事人一方向另一方明確表示其將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當事人一方的自身行為或客觀事實默示其將不能依約履行合同義務,或者當事人一方的自身行為或客觀事實默示其將不能依約履行合同義務,引而產生的責任即為預期違約責任。依預期違約定義,將其分明示違約和默示違約。

預期違約制度為世界上一切國家的合同法律制度所認可,它的存在有其客觀必然性。這一制度與當今社會法律所追求的公正、效率、效益、安全價值目標密切相關,具有追求經濟效益的合同合理性。預期違約的構建基礎亦是誠信原則下的義務。合同雙方當事人簽約後,即使合同中沒有明文規定,合同中也顯然包含着下列條件,即一方當事人的履行是以另一方當事人能夠履行、願意履行、準備履行或已經履行為條件的。一旦一方當事人在合同生效後,履行期屆滿前發出明示違約或默示違約,這一條件便喪失。合同雙方當事人互為履行的期待權,就被一方預期違約行為所侵害。雖然違約方這種預期違約行為引發的危險是未來的一種可能,但這種可能性頗大,如果在此階段,法律不給予債權人以權利救濟,而有等到履行期滿後再對這種違約行為進行制裁,這將對債權人以權利保護是非常不利,也有失公正。同時,在此階段採取預期違約制度,對違約方也是一種解脫。因為違約方之所以違約,也是從經濟角度考慮。因此,採取預期違約制度對合同當事人都是有利無害的,而且基於誠信原則,法律也應該支持這一理論的運用。

視頻

【楊爍民法精練059】預期違約

嗶哩嗶哩

預期違約:又稱先期違約

好看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