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風采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風采樓位於廣東省韶關市湞江區風采路郵政大廈旁,西望武水,東臨湞江,是明代宏治年間韶州知府錢鏞為紀念北宋名臣余靖而建,屢經重修。因余靖有「更加丰采動朝端」之譽,故名丰采樓。明代學者陳白沙所書「風采樓」墨跡柔韌蒼勁、瀟灑俊逸,鐫刻成石匾高掛門樓。風采樓高約22米,樓體重檐碧瓦,頂為三重飛檐翹角,正中有華飾小圓頂。整座建築物雄偉獨特,氣勢軒昂,是韶關市的標記建築。風采樓坐落在韶關市區風采路,是明代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韶州知府錢鏞為紀念韶關藉北宋名臣余靖而建的,屢經重修。

意義

在韶關市區,風采樓是唯一的古建築物,在現代大廈下的映襯下,風采樓就更顯得格外古雅,那是一種從歷史中走出的玲瓏美感,當風采樓在過去已經完成了它的歷史任務,而這種風采似乎又在預示在明天的經久不衰。它是古城的一個象徵,至今仍有不少商家以「風采」作為字號、商標[1]

由來

風采一詞是來自於宋襄讚美余靖的詩句:「必有謀猷俾帝右,更加風采動朝端。」宋襄是借用「風采」一詞比喻余靖的學識和品格。「風采樓」三個字的題額,是明代書法家陳白沙茅筆字的存世珍品。

建築概況

風采樓東臨湞江,西望武水,氣勢軒昂,建築精巧,古色古香,被譽為韶關的標記。

地理區位

風采樓坐落在廣東省韶關市區風采路與上后街(舊名學宮街)之交叉口,建築雄偉獨特,氣勢軒昂,被譽為韶關的標記。

始建時間

風采樓是明代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韶州知府錢鏞為紀念韶關藉北宋名臣余靖而建的,屢經重修。風采樓在中「風采樓」三個大字,寫得柔韌而蒼勁,筆力神韻活躍於字中,是明代書法家陳白沙(獻章)毛筆字的存世珍品。

結構特點

風采樓與北京天安門、故宮為同時代同風格的建築物,樓高22米,正方形,頂為三重飛檐翹角,正中有華飾小圓頂。占地100多平方米,原是磚林結構,於1932年以水泥鋼筋結構重建,保持原有建築的一些特色,樓底可通行各種車輛,北門建有鐵柵小門,循迴環形樓梯而上便是一層主樓,東西鞏園上有「風采樓」三個大字,風采樓內有一塊玉石碑,署有《風采樓前後記》 。「風采」兩字取自宋襄稱讚余靖的詩:「必有謀猷俾帝右,更加風采動朝端」之名。風采樓西望武水,東臨湞江,氣勢軒昂,建築精巧、古色古香、氣勢軒昂,樓上有餘靖的生平介紹展,晚上在彩燈的裝飾下更顯其「風彩」。

現狀

風采樓原為磚木結構,幾度毀於戰火,幾度重建,最後一次重建於1933年,為水泥鋼筋結構。風采樓樓高22米,正方形,頂為三重飛檐翹角,樓底可通行車輛。

2003年,中國郵政發行了《中國·韶關風采樓》郵資信封,上有韶關市標誌性建築[2]——「風采樓」的圖案

視頻

風采樓 相關視頻

風采樓博物館
廣東韶關南華寺風采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