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龍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飛龍篇》 |
作品名稱: 《飛龍篇》 創作年代: 三國時期 文學體裁:詩 作者:曹植 |
《飛龍篇》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曹植作品。[1]
曹植的創作以220年(建安二十五年)為界,分前後兩期。前期詩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負,洋溢着樂觀、浪漫的情調,對前途充滿信心;後期的詩歌則主要表達由理想和現實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憤。他的詩歌,既體現了《詩經》「哀而不傷」的莊雅,又蘊含着《楚辭》窈窕深邃的奇譎;既繼承了漢樂府反應現實的筆力,又保留了《古詩十九首》溫麗悲遠的情調。曹植的詩又有自己鮮明獨特的風格,完成了樂府民歌向文人詩的轉變。
詩詞正文
“ | <晨游泰山,雲霧窈窕。
忽逢二童,顏色鮮好。 乘彼白鹿,手翳芝草。 我知真人,長跪問道。 西登玉台,金樓復道。 授我仙藥,神皇所造。 教我服食,還精補腦。 壽同金石,永世難老。 > |
” |
— <《飛龍篇》>,<詩詞名句網> |
譯文
晨起興高我游泰山,雲纏霧繞景致可觀。
忽然遇到兩位仙童,活潑伶俐青春美顏。
他們雙雙乘着白鹿,手中似有靈芝閃閃。
我知眼前必是真仙,跪拜請把長壽指點。
二仙領我走上復道,來至金樓玉台上面。
笑着賜我一丸仙藥,此藥應是神皇制煉。
立即動手教我服下,精氣復足腦力補全。
從此我壽可比金石,長生不老永存世間。
作者簡介
曹植[2](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於東陽武,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後諡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3]
曹植自小非常聰慧,才十歲出頭,就能誦讀《詩經》、《論語》及先秦兩漢辭賦,諸子百家也曾廣泛涉獵。他思路快捷,談鋒健銳,進見曹操時每被提問常常應聲而對,脫口成章。曹操曾經看了曹植寫的文章,驚喜的問他:「你請人代寫的吧?」曹植答道:「話說出口就是論,下筆就成文章,只要當面考試就知道了,何必請人代作呢!」
再加之性情坦率自然,不講究莊重的儀容,車馬服飾,不追求華艷、富麗,這自然很合曹操的口味。漸漸地,曹操開始把愛心轉移到曹植身上。
黃初三年(222年)四月,31歲的曹植被封為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戶,也就是在這次被封王之後回鄄城的途中,他寫下了著名的《洛神賦》。在《洛神賦》中,詩人描摹了一位美麗多情的女神形象,把她作為自己美好理想的象徵,寄託了自己對美好理想的傾心仰慕和熱愛;又虛構了向洛神求愛的故事,象徵了自己對美好理想夢寐不輟的熱烈追求;最後通過戀愛失敗的描寫,以此表現自己對理想的追求歸於破滅。[4]
視頻
參考資料
- ↑ 《飛龍篇》 古詩文網
- ↑ 曹植簡介, 古詩詞網,
- ↑ 曹植為何沒被曹丕除掉, 與七步詩並無關係, 而是有一人出手相救 快資訊,發布時間;2020-08-27 15:07
- ↑ 「曹植」詩詞全集(140)首) 詩詞文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