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凡氏症候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馬凡氏症候群為一種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由於組成結締組織成份的fibrillin-1基因缺陷,使得多種器官系統受到影響,特別是骨骼、眼睛、心血管系統。
馬凡氏症(Marfan syndrome)是一種全身性結締組織病變的疾病,主要是因第15對染色體上的肌原纖維蛋白(fibrillin—1,FBN1)基因發生突變所致,為體染色體顯性遺傳,發生率約為5千至1萬分之1,其中約有1/4病患是屬於自發性突變,沒有家族史。[1]
目錄
臨床表徵與診斷
典型的馬凡氏症患者,外型又高又瘦,因此有「蜘蛛人」的別稱。三國的劉備(傳言手長過膝)、瘦高的美國總統林肯,均被懷疑是馬凡氏症病患。然而,臨床上病患的表徵差異性極大,涉及全身性器官,其中以
(1) 眼睛:水晶體脫位、高度近視;
(2) 心血管:主動脈擴大或剝離、明顯的二尖瓣脫垂與逆流;
(3) 骨骼:胸廓異常(雞胸或漏斗胸)、明顯的脊椎側彎;
最影響病患的生活品質。這些表現是漸進式的,症狀多於青少年時期才漸漸顯現出來。
目前約有超過1000種不同的 FBN1 基因突變被發現,然而,至今尚無法完全得知突變位置與臨床症狀之相關性。最新的診斷標準是由 B. Loeys 等人於2010年依據 1996 年的 Ghent criteria 重新修訂,新的標準提高了心臟、眼睛與基因突變的比重,降低肌肉骨骼系統表徵的比重,以增加診斷的特異性。
治療
馬凡氏症候群的診斷有賴於醫療團隊,包括基因遺傳科、眼科、骨科與心臟科等醫師共同合作,有時也需要其他專科醫師協助。近年來,隨著醫療與開心手術的進步,馬凡氏症的預後有顯著的改善,平均壽命已接近正常人;許多新的藥物及手術方式正陸續發展中。
藥物治療
目前最常被使用的藥物有(1)乙型阻斷劑(β—adrenergic receptor blocker),(2)血管張力素受體阻斷劑(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藉由降低心跳速率與血管重塑來減輕主動脈管壁所承受之壓力,進而延緩主動脈瘤的形成及主動脈剝離的發生。
手術治療
預防性主動脈手術是預防主動脈剝離無庸置疑之方法;當(1)主動脈直徑達到5公分,或(2)主動脈直徑生長速度每年超過1公分時,則建議施行此預防性手術。
生活型態之調整
馬凡氏症候群患者應避免有碰撞、跳躍、競賽型以及肌肉等長性收縮(如:舉重、 啞鈴、單槓)等體育活動,因為這些運動會增加主動脈擴大以及破裂之危險性。然而,在容許的情況下,病患還是應該被鼓勵持續輕〜中度有氧活動;這些活動長期下來可增進骨骼、心血管以及身心方面的健康,有助於提昇生活品質與延長壽命。[2]
及早發現治療,馬凡氏症不麻煩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各種新藥物與治療方式持續推出,造福馬凡氏症的患者已非不治之症。藉由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定期服藥與追蹤,馬凡氏症患者的病況多能獲得穩定控制,壽命也與常人無異。
馬凡氏症需要對症下藥,針對患者各器官病變進行即時矯正或預防性的投藥以及手術治療,以下簡列各器官病變之治療方法:
1.眼睛病變:透過眼鏡或手術矯正水晶體脫位。
2.骨骼病變:藉由背架或手術矯正持續進展性的脊椎側彎。
3.心血管問題:主要使用乙型阻斷劑或血管張力素受體阻斷劑的藥物,減低主動脈所承受之壓力,以此延緩主動脈的病變速度。若對此兩藥物耐受性不佳,則可能改用鈣離子阻斷劑或血管張力素轉換輔酶抑制劑。若主動脈生長過快,每年長超過1公分,或直徑已達5公分,則建議接受預防性的
4.主動脈手術,避免日後出現主動脈瘤或主動脈剝離。
5.在生活方面,馬凡氏症患者需減少如舉重、啞鈴等劇烈運動,以減少主動脈剝離的機率,平日仍應從事快走、慢跑或游泳等中度有氧活動,以維持骨骼與心血管的健康。[3]
預防
‧每年定期作心臟超音波追蹤心臟與主動脈的功能。避免劇烈運動,降低主動脈剝離的危險。明瞭主 動脈瘤剝離症狀,若出現胸、背、腹痛症狀,需至急診求治。
‧早期與定期作眼科檢查是矯正視力問題的關鍵。
‧每年評估骨骼生長狀況,特別是快速生長時期,需注意脊椎、胸骨的發展。
‧女性患者懷孕容易有急性主動脈剝離的危險,於懷孕前與懷孕期間必須作心血管功能評估。
‧產前診斷包括連鎖分析、胎兒心臟超音波或藉超音波測量肢體長度推斷。
‧確認是否有家族性遺傳史,自家族成員中篩檢出患者,定期追蹤檢查,必要時尋求心理支持。 [4]
馬凡氏症候群恐造成主動脈剝離
馬凡氏症對身體各器官都有分別的影響,以下說明:
1.心血管系統:心臟方面主要有二尖瓣或三尖瓣脫垂與逆流,嚴重新生兒病患則可能有鬱血性心臟衰竭、肺高壓;血管方面則會使主動脈根部擴大,形成腫瘤,導致主動脈剝離、破裂或心包膜填塞。
2.眼睛:可能造成眼睛的水晶體脫位(Ectopia lentis),或屈光異常,如深度近視、散光、視網膜剝離、青光眼、早發性白內障等。
3.肌肉骨骼:肋骨會過度生長造成胸廓變形,形成雞胸、漏斗胸。嚴重者則會壓迫胸腔,影響心肺功能。患者也常有脊椎側彎、髖關節突出、扁平足,或下頷顏面骨發育不全,造成睡眠障礙。
4.皮膚:肌膚容易鬆弛,關節處也有生長過快的皮紋。新生兒、青少年則易有復發性腹股溝疝氣。
5.肺部:末端肺泡擴大,形成大型肺泡,並有約4~15%病患會合併自發性氣胸,造成呼吸困難。[5]
視頻
不麻煩!認識馬凡氏症
曾春典:淺談馬凡氏症候群
【大愛醫生館】20200604 - 另類手相~馬凡氏症群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