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馬家垸遺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馬家垸遺址

中文名稱;馬家垸遺址

地理位置;沙洋縣五里鎮

所處時代;新時器時代

級別批次;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號;Ⅰ-158

批准單位;國務院

批准文號;國發〔2006〕19號

馬家垸遺址是現存城垣內側護坡平緩,外側坡面陡直。古城西依東港河,北、東、南為人工水道,與東港河流連為一體。城內有一條河道,由西北流向東南,與護城河貫通。東、南、西、北城垣各設一道門,其中東、西城垣為水門。據專家考證,這是長江流域同期考古發現中保存最好、最完整的新時器時代文化遺址。

面積;約50萬平方米

簡介

馬家垸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五里舖鎮顯靈村古河道的東岸,1989年10月發現,為新石器時期古城遺址,距今4500年左右。是我國中南地區規模最大、年代最久、保存較完整的古城遺址之一。城址呈長方形,南北長600-700米,東西寬300-400米,總面積約50萬平方米,城垣為土築,夯層清楚。城垣內築護坡,一般寬5米,城垣外坡陡直。城垣外有護城河,東、南、西、北各闢一城門,其中西城垣及東城垣還設有水門。近年來,考古工作者在城址上採集了大量的陶器、石錛、古斧、、碗、豆、高領罐、盆、瓮、管形器、缽、缸等生產工具和生活器具。馬家垸城址的發現,引起國內外文物考古界專家學者的極大興趣,日本美國中國社科院、武漢大學等考古專家學者多次實地考察研究。[1]

遺址介紹

荊門馬家垸遺址圖片

馬家垸遺址位於五里鎮顯靈村。該遺址既是一處新石器文化遺址,同時又是一處保存較完好的古城遺址。該城呈長方形,城牆均為土夯壘成,城垣保存完整。古河道和人工護城河保存較好。城內文化層厚實,其中最底層有距今6300年的大溪文化層。馬家垸遺址是我國中南地區規模最大、年代最久、保存較完整的古城遺址之一,極具科研和旅遊開發價值。

歷史文化

荊門馬家垸遺址圖片

這個城址是1981年第一次全國文物普查時發現的,當時農民反映在農田耕作,在取土的時候經常地發現很多瓦礫、紅燒土,這個時候我們的文物專家、學者來反覆考證,發現這是一座完好的古城址,它的年代大約是屈家嶺時代。

屈家嶺是考古學上一個標誌性的名詞,1954年,文物工作者在荊門地區的屈家嶺管理區發現了距今4000多年前的古人類遺址--屈家嶺遺址。

馬家垸所處的年代,與龍王山遺址大致相同,在生產力水平不高的原始社會,這些城池現在看來依然具有完備的防禦設施。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條河是一條自然河,馬家垸原始人在築這座城的時候,很聰明地利用了這條自然河作為它的西面城牆的護城河,自然的西護城河,和南面的東面的北面的人工築的護城河連成一體。城內有一條專門供生活用的一條河,從城的西北角發源,流經城內到東南角出來,再和護城河接通,然後通過這條護城河排在這條自然河向南流過去了。

屈家嶺和馬家垸都發現了城壕遺址,可以推測那個時候部落之間搶奪人口、食物和財富的戰爭十分頻繁。馬家垸部落和屈家嶺部落在築好城牆保護自己的時候,也因為頻繁的戰爭而無法得到遠在北方的玉石。他們部落首領身上戴的裝飾品,只能是稍稍光滑一些的青石或葉臘石。而興起年代更早,距離產玉地區更近一些的龍王山玉石資源也不豐富,早年通過交換得到的玉石很快就用完了,部落首領不小心摔斷的玉鐲要修復使用,這也許就是那隻奇怪的玉鐲最好的解釋。

由於沒有更好的證據證明那隻分成兩半的玉環是部落首領的信物,玉石資源匱乏的推斷也許能解釋玉環的成因。老的首領去世後,生前的玉器被埋入墓中,為新首領製作禮器時,早年存下的玉石已經沒有能做整隻玉環的了,匠人們只好用小塊的玉石做出兩片,而後再鑽孔拼接起來,穿成一個整體而便於佩戴,這樣看來玉環不是戰國虎符那樣的信物。

通過發掘出來的文物,我們試圖了解這些富足的墓主人,他們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在這片墓地隨葬器物裡面還有一個非常獨特的地方,204座墓中只有一座墓裡面發現有石器,其他的就是紡輪,大部分的墓裡面隨葬有紡輪,紡輪一般不止隨葬一個,有的話,一般都有幾個,有的甚至十幾個,或者是二十幾個,隨葬的量比較大。全國其他地方發掘過的新石器時代同時期的墓來看,一般出土紡輪的墓是女性墓,其他石器的墓,都是男性墓,如果按這個來推測的話,我們來推測這個墓地的性別,有可能這個墓地大部分是女性的墓。

這些被發掘出來的5000年前的女性,我們知之甚少,她們只留下了幾塊白骨和數以千計的陪葬陶器,還有精美的玉器,這些母系社會部落的首領們,炫耀着生前的權力和財富,也為我們現在研究他們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寶貴實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