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馬紹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馬紹堯

馬紹堯

馬紹堯,男,1939年6月出生,職業是醫生。大學本科學歷,教授、主任醫師,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皮膚科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中醫藥年鑑》編委、上海中醫藥學會皮膚科分會顧問。1962年自上海中醫學院畢業,1990年晉升為教授、主任醫師。代表作品<<現代中醫皮膚性病學>>。

人物經歷

長期在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擔任皮膚科主任(首任)、皮膚性病教研室主任、性病防治中心主任、上海市紅斑狼瘡協作中心副主任、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委員等。1993年赴英國倫敦、1997年赴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地區診治疑難性皮膚病,1990年以來所主持成立的中醫皮膚性病科在醫教研各方面均取得顯著成績,2001年被聘為上海市高層次中西醫結合臨床科研人才研修班指導老師, 2002年被聘為中醫緊缺人才研究班指導老師,2003年被聘為全國第三批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研究班指導老師。2003年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醫院為繼承他的學術經驗成立了馬紹堯老中醫工作室。2004年被評為上海市名中醫。

研究成果

馬紹堯教授跟隨著名中醫外科學家顧伯華教授抄方和臨證長達20年,故馬氏臨床特色頗有顧氏影響的痕跡。其結合現代皮膚病學和自己四十多年的臨床實踐,進一步探索中醫皮膚病發病機制和特點,歸納總結出了具有鮮明特色的以傳統中醫臟腑學說為核心的診治經驗:皮膚病,尤其疑難性皮膚病大多從風濕熱和蟲毒論治,而歸納病因病機主要以火毒為主,燔灼營血、內侵臟腑,而以心火、肝鬱、腎虛為常見,辨證施治,常規多以清熱解毒、養陰清熱、活血化瘀、補益肝腎等為法。 皮膚病臨床,從臟腑學說辨證分型。認為濕疹乃稟賦不耐,風濕熱邪客於肌膚所致,或因脾胃虛弱,運化失調,素質遺傳,以及各種致敏物質和毒素侵襲而成。以清熱利濕方為主隨證加減,治療各種濕疹,獲得較好有效率,濕疹專科成為上海中醫藥大學A級專科,該方衛生局立為新藥臨床研究課題。銀屑病從肝論治,分型為血熱證、血瘀證,分別採用涼血解毒、活血化瘀解毒法治療,隨證加減,取得較高的臨床療效。並從有效方劑中篩選出有效的內服藥和外用藥,從而提高療效。如解毒化瘀湯經臨床及動物試驗,均證實其臨床有效。慢性皮膚病如脫髮、痤瘡、皮炎,由內臟損害致病者,多表現為陰虛火旺症候。如痤瘡從腎論治,以養陰清熱方治療;各種皮膚「疣」、「皰疹」,從肺論治,以清熱解毒方治療,均取得較好療效。 臨證用藥因時、因地、因人、因病、因證、因型、因階段、因緩急而變,靈活加減。治療頑固性皮膚病如銀屑病等注意顧護胃氣。用藥劑量以輕巧為重,「平 治於權衡」,對於有副作用的藥物尤其謹慎,中病即止,毋使過之,毋使傷正,並注意食物果素食養之。

個人作品

曾主編《現代中醫皮膚性病學》、《實用中醫皮膚病學》、《中醫皮膚科處方手冊》、《現代中醫皮膚性病診療大全》、《中醫皮膚病臨床手冊》、《中醫學問答外科》、《中醫學多選題·外科》等專著 12 部。參與編寫《中醫外科學》教材、《醫學百科全書》等十多部。其中 《 現代中醫皮膚性病學 》是一部匯集他平生的臨床經驗和國內研究成果的學術專著,所編著的《顧伯華外科經驗選》獲衛生部部級獎。 在 《 新中醫 》、《中醫雜誌》、《上海中醫藥雜誌》、《 遼寧中醫雜誌 》等發表有關「 皮膚病的辨證分型施治 」及中醫藥治療 銀屑病、紅斑狼瘡、濕疹 、硬皮病、毛髮紅糠疹 等學術論文60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