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偉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
鮑偉東,男,北京林業大學副教授。
人物簡歷
1984-1988年,本科畢業於內蒙古大學生物系動物學專業。1990-1993年,碩士畢業於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飼料學專業。1995-1998年,博士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生態學專業。2002-2003年,匈牙利聖斯蒂芬大學野生動物系訪問學者。2001-2004年,博士後出站於北京林業大學生物學博士後流動站。1988-1990年,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環境保護監測站工作,1993-1995年中國農業科學院草原研究生工作,1998年至今在生物學院從教。
研究方向
野生動物保護生物學、動物行為學、動物分子生態學、入侵生物生態學。重點關注物種:東北虎、金錢豹、歐亞猞猁、斑羚、馬鹿、黑鸛、大鴇、鴞類、巴西龜。
承擔項目
- 2015-2016年,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項目:北京市野生動物棲息地類型劃分及建庫。
- 2015年,國家林業局保護司項目:猞猁破碎化棲息地重建與維護。
- 2015年,環保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項目:鳥類獸類鑑定。
- 2012-2015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理科生物學基地項目:基於糞樣DNA提取技術的貓科動物個體鑑別基因ID的研究。
- 2014-2017年,國家林業局科技司948引進項目:野生動物遠程智能監控平台。
- 2013-2015年,北京市科委重點應急項目:北京市瀕危物種拯救和動物肇事防控技術研究與示範子專題。
- 2014年,國家林業局保護司項目:吉林汪清猞猁種群及棲息地調查監管。
- 2014年,國家林業局調查規劃設計院項目:林業自然保護區管理。
- 2013年,國家林業局保護司項目:大興安嶺南段山地猞猁種群及棲息地調查監管。
- 2013年,北京市西山試驗林場生物多樣性綜合科學考察。
- 2012年,內蒙古烏蘭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綜合科學考察。
- 2011年,內蒙古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綜合科學考察。
- 2010-2011年,北京市自然保護區(漢石橋、四座樓、雲蒙山、野鴨湖、蒲窪)生物多樣性綜合科學考察。
- 2010年,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項目:北京市野生動物資源信息化管理系統構建。
- 2008-2010年,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自然保護區建設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子專題。
- 2006-2009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森林草原過渡帶狼與猞猁的共存生態及其與獵物群落結構的關係。
- 2007-2009年,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項目:影響金絲猴可持續生存的關鍵因子評價和保護研究。
- 2005年,本校科技振興計劃基金項目:北京地區金雕的保護生態學研究。
- 2004-2005年,教育部歸國留學人員科研啟動基金項目:金雕的保護生物學研究。
- 2004年,科技部政府間科技合作項目:中國北方大、中型食肉目動物種群動態長期監測體系的構建。
- 1999-2004年,北京市風景名勝區(十渡、石花洞、譚柘寺-戒台寺、松山、八達嶺-十三陵、雲蒙山、慕田峪、霧靈山、喇叭溝門)生物多樣性綜合科學考察。
獲獎情況
研究生論文:吉林琿春自然保護區東北虎及其獵物資源調查,獲得2011年度動物學雜誌優秀論文獎。2010年,指導碩士研究生獲得校級優秀論文,暨優秀研究生導師稱號;指導本科生畢業設計獲得學院優秀論文。2003年,生物學院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中獲第一名。參加課題獲1998年農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2000年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科技進步二等獎。
社會兼職
2010年在中國動物學會獸類學分會下創立貓科動物專家委員會 (China Expert Commission for Cats, CECC),任委員。2011年創辦我國鳥類學研究第一本學術期刊:Chinese Birds(後更名為Avian Research),任編委。自2009年連續2屆入選IUCN貓科動物專家組委員。自2007年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重點項目、教育部歸國留學人員科研啟動基金項目、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同行評審專家。擔任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Integrative Zoology、Zoological Research、南京林業大學學報、動物學雜誌、生態學雜誌、應用生態學報、安全與環境學報等期刊審稿人。
自2003年連續3屆入選中國民主同盟科技委員會委員。
學術成果
文章
以第一作者和責任作者發表學術文章56篇,教學改革文章2 篇,合作發表論文19篇。主編專著1本,參編4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