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鴻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鴻雁(學名:Anser cygnoides)是大型水禽,體長90厘米左右,體重2.8-5千克。嘴黑色,體色淺灰褐色,頭頂到後頸暗棕褐色,前頸近白色。遠處看起來頭頂和後頸黑色,前頸近白色,黑白兩色分明,反差強烈。主要棲息於開闊平原和平原草地上的湖泊、水塘、河流、沼澤及其附近地區。以各種草本植物的葉、芽、包括陸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蘆葦、藻類等植物性食物為食,也吃少量甲殼類和軟體動物等動物性食物。性喜結群,常成群活動,特別是遷徙季節,常集成數十、數百、甚至上千隻的大群。分布於中國、西伯利亞南部、中亞,從鄂畢河、托博爾河往東,一直到鄂霍次克海岸、堪察加半島和庫頁島;越冬在朝鮮半島和日本。

形態特徵

鴻雁雌雄相似。雄相似。但雌鳥略較雄鳥為小,兩翅較短,嘴基疣狀突亦不明顯。成鳥從額基、頭頂到後頸正中央暗棕褐色,額基與嘴之間有一條棕白色細紋,將嘴和額截然分開。頭側、頦和喉淡棕褐色,嘴裂基部有兩條棕褐色顎紋。背、肩、腰、翅上覆羽和三級飛羽暗灰褐色,羽緣較淡或較白,形成明顯的白色斑紋或橫紋。尾上覆羽暗灰褐色,但最長的尾上覆羽純白色,尾羽灰褐色。前頸和頸側白色,前頸下部和胸肉桂色,向後逐漸變淡,到下腹則全為白色。尾下覆羽亦為白色,兩脅暗褐色,具棕白色羽端;翼下覆羽及腋羽暗灰色。嘴黑色,虹膜紅褐色或金黃色,跗跖橙黃色或肉紅色。雄鳥上嘴基部有一疣狀突。雛鳥體被絨羽,上體黃灰褐色,下體淡黃色,額和兩頰淡黃色,眼周及眼先灰褐色,額基無白紋。嘴黑色,嘴尖淡黃色,虹膜淡黃色。幼鳥上體灰褐色,上嘴基部無白紋。

大小量度為:體重♂2850-42508,♀2800-3450g;體長♂821-930mm,♀800-850mm;嘴峰♂89-99mm,♀75-95mm;翅♂442-468mm,♀375-445mm;尾♂128-156mm,♀103-134mm;跗跖♂77-97mm,♀75-85mm。(註:♂雄性;♀雌性)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開闊平原和平原草地上的湖泊、水塘、河流、沼澤及其附近地區,特別是平原上湖泊附近水生植物茂密的地方,有時亦出現在山地平原和河谷地區。冬季則多棲息在大的湖泊、水庫、海濱、河口和海灣及其附近草地和農田。

生活習性

遷徙

每年9月下旬至10月末即開始大量從繁殖地遷往越冬地,有的早在9月初至9月中旬即開始遷徙。遷徙時常集成數十、數百、甚至上千隻的大群。1993年10月末至11月初,我們曾在吉林省白城地區見到一群多達500多隻的鴻雁遷徙群。遷徙是逐步分批進行的,從9月下旬一直持續到10月末至11月初。據在吉林省西部草原的觀察,常常是遷走一批再來一批,每批的遷離與遷來,常與氣候的突然變冷有關。每當寒潮來臨,停留的鴻雁突然遷走,不久另一批又遷來。春季遷徙出現在3月中旬至4月末,持續約一個多月。但春季遷徙群明顯較秋季小,通常十幾隻至幾十隻,最多一次是1983年4月在琿春見到110隻。

習性

性喜結群,常成群活動,特別是遷徙季節,常集成數十、數百、甚至上千隻的大群,即使在繁殖季節,亦常見4-5隻或6-7隻一起休息和覓食。善游泳,飛行力亦強,但飛行時顯得有些笨重。警惕性強,行動極為謹慎小心,休息時群中常有幾隻'哨鳥'站在較高的地方引頸觀望,如有人走近,則一聲高叫,隨即而飛,其他鳥也立刻起飛。飛行時頸向前伸直,腳貼在腹下,一個接着一個,排列極整齊,成'一'字或'人'字形,速度緩慢,徐徐向前。邊飛邊叫,聲音洪亮、清晰、單聲,但拖得較長,似'嗯-嗯-'聲,數里外亦可聽見。

食性

主要以各種草本植物的葉、芽、包括陸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蘆葦、藻類等植物性食物為食,也吃少量甲殼類和軟體動物等動物性食物,特別是繁殖季節。冬季也常到偏遠的農田、麥地、豆地覓食農作物。覓食多在傍晚和夜間。通常天一黑即成群飛往覓食地,清晨才返回湖泊或江河中休息和游泳,有時也在岸邊草地上或沙灘上休息。

繁殖方式

繁殖在西伯利亞和中國東北。繁殖期4-6月。3月末4月初遷入中國東北繁殖地。對的形成多在遷徙途中和進入繁殖地後,也有部分在越冬地即已形成。求偶行在飼養條件下的觀察,雄鳥首先在雌鳥前面激動的遊動,同時尾垂直豎起,並反覆的進行頭浸水運動,有點像覓食動作。交配時雄鳥開始張開翅,雌鳥開始鳴叫,同時雌雄鳥都伸長脖子,兩翅半張,雄鳥上到雌鳥背上進行交配。

常成對營巢繁殖。巢多築在草原湖泊岸邊沼澤地上或蘆葦叢中,亦有在靠近山地的河流岸邊營巢的。營巢地方通常植物茂密,環境偏僻,難於進入,很少在開闊而又裸露的荒漠平原上營巢。巢材為干蘆葦和乾草,巢中心呈凹陷狀,內墊以細軟的禾本科植物、乾草和絨羽。每窩產卵4-8枚,多為5~6枚。卵呈乳白色或淡黃色,大小為76-89毫米×53-59毫米,平均重130.5克。雌鳥單獨孵卵,雄鳥通常守候在巢附近警戒。如有入侵者,它們常常偽裝成跛腳或一隻翅膀塌下,裝成受傷的樣子將入侵者從巢附近引誘開,然後又偷偷回到巢前,孵化期28~30天。

雛鳥孵出後,由雙親帶領着游水,或在湖邊沙灘和草地上休息和覓食。發現危險,雙親中一隻發出驚叫,同時護送小鳥隱蔽於附近草叢中或游至遠處。換羽期開始後成鳥離開幼鳥,集中在湖泊、海濱、河岸等人跡罕至之處換羽。時間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中旬,換羽時飛羽幾乎同時脫下,在一定時間內喪失飛翔能力。幼鳥2~3年性成熟。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日本哈薩克斯坦韓國朝鮮蒙古俄羅斯

旅鳥: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俄羅斯聯邦,泰國,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

在中國主要繁殖於黑龍江省、吉林省和內蒙古自治區;越冬在長江中下游和山東、江蘇、福建、廣東等沿海省份,偶見於台灣,也發現少數在遼寧和河北省越冬;遷徙時見於新疆北部阿爾泰山脈、西部天山、青海柴達木盆地、河北和河南等省。

摺疊編輯本段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4]

種群現狀

鴻雁是中國大量飼養的家鵝的祖先,也是中國人民長期以來重要的傳統狩獵對象,曾擁有很大的種群數量。20世紀60年代以前估計種群數量在10萬隻以上,但多年來種群數量明顯下降。據調查,1950-1960年湖北省江漢湖泊中水禽的主要成分是鴻雁、豆雁、白額雁和灰雁,約占年獵獲量的60%,下降到僅占年獵獲量的1%-2%。鴻雁的種群數量,據國際水禽研究局1990年組織的亞洲隆冬水鳥調查,越冬種群數量為20956隻,其中中國20942隻。鴻雁種群數量的下降,主要是由於排水、圍湖造田、越冬和繁殖環境的喪失和過度狩獵所致。應加強對鴻雁種群和棲息環境的保護,已列入世界瀕危鳥類名錄和紅皮書。[4]

摺疊編輯本段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易危(VU)。

列入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