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黑龍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麗江黑龍潭公園也稱玉泉公園,位於麗江古城北部,始建於乾隆二年(1737),其後乾隆六十年、光緒十八年均有重修記載。舊名玉泉龍王廟,因獲清朝嘉慶、光緒兩朝皇帝敕封「龍神」而得名,後改稱黑龍潭。位於城北象山腳下,從麗江古城四方街沿經緯縱橫的玉河溯流而上,約行一公里有一處晶瑩清澈的泉潭,即為中外聞名的黑龍潭。
古建築包括龍神祠、得月樓、鎖翠橋、玉皇閣,以及後來遷建於此的原明代芝山福國寺解脫林門樓、五鳳樓,原知府衙署的明代光碧樓及清代聽鸝榭、一文亭、文明坊等建築。
歷史
黑龍潭風景區的古建築始建於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由文明坊,鎖翠橋、一文亭、解脫林、光碧樓、戲台、龍神祠、得月樓和五鳳樓九個單體組成。1996年列為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009年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2]。
麗江古城
麗江古城所成為麗江盆地,四面環山。黑龍潭由眾多泉水組成,位於盆地東北部象山山麓,由海拔高程2800米到3588米的九子海斷塊溶蝕區補給,九子海斷塊溶蝕區將伏流的暗河水轉化為地下水(泉水)後形成大氣降水、地表水以及地下水運輸到20千米外的黑龍潭泉群,當九子海的年降水量達到1400毫米時黑龍潭水終年不斷流,而小於1000毫米會持續枯竭。黑龍潭岩溶地下水係為南北向,北高南低,匯水面積約180平方公里,黑龍潭水體面積則約5萬立方米,黑龍潭泉群地下水屬碳酸鹽岩類半裸露型岩溶地下水,含水層主要為三疊系北衙組灰岩和白雲質灰岩。象山山麓百餘米內有十幾處泉眼,出水量為2立方米每秒到4.4立方米每秒,黑龍潭水自鎖翠橋下瀉,分東、中、西三路流入麗江古城。除中河為天然河流外,東河和西河分別於清代和元代。
黑龍潭水在歷史上有多次斷流,自20世紀初至20世紀80年代,約每20年出現一次;自20世紀80年代至20世紀末,約每5年出現一次。而自21世紀以來出現年年斷流情況,至2012年1月21日黑龍潭水再次全面斷流,一直持續至2014年4月10日斷流809天,為歷史上黑龍潭斷流天數最久的一次[3]。
傳說
相傳在很久以前,有十條蛟龍常作惡於人間,呂洞賓收服了其中的九條,鎮壓在市區拓東古幢(即古塔)之下,留下一條小黑龍住在這裏,要其為民謀利。
參考資料
- ↑ 黑龍潭旅遊資源介紹. 新浪城市. 2010-07-12 [2011-10-25] (Chinese (China)).
- ↑ 黑龍潭晉級國家4A級旅遊景區 文筆山被評定為3A景區. 中國麗江旅遊網. 2009-04-08 [2011-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Chinese (China)).
- ↑ 和慧東、謝佩琦. 黑龍潭斷流809天已創史上最長斷流時間……. 雲南信息報. 2014年4月10日 [2016-05-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