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加利銀行大樓 (上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麥加利銀行大樓,曾改稱春江大樓,是上海外灘建築群中的一座文藝復興式樣的建築,位於外灘18號,南鄰字林大樓,北鄰匯中飯店大樓。大樓啟建於1922年,由英資麥加利銀行出資,公和洋行設計,英商德羅·考爾洋行承建[1]。建成後作為麥加利銀行,即今渣打銀行的上海分行所在地。1994年,大樓入選第二批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2002年,上海珩意房地產經營有限公司接手外灘18號樓的修復改建工程,聘請威尼斯古建築修復專家Kokaistudios精心修復。該修復工程還獲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6年亞太文化遺產保護獎[2]。2004年11月20日,外灘18號改建完工後,1—2樓的歐洲名牌精品店陸續開張。此外,現在大樓內還有藝術中心、畫廊、餐廳和咖啡館等。
麥加利銀行又名渣打銀行(Chartered Bank),1853年由英國皇室特許成立,先後開設了第一批3個海外分行:加爾各答、孟買和上海。1857年11月,麥加利銀行在上海設分行。上海分行的首任經理為麥加利,銀行故而得名。首家分行開設在北門街(今河南南路,在延安東路至人民路之間),後又在江西路設分行。1892年,上海第一家外資銀行麗如銀行破產,其在外灘18號的行址被麥加利銀行買下,這是一座3層磚木結構的英式大樓。但之後,大樓受匯中飯店大火的波及,需要重建。但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5層的新樓到1922年才開始興建。
1949年後,雖然麥加利銀行得以繼續營業,但因規模縮小,於1955年遷出這座大樓,到圓明園路185號設留守辦事處。房管局接管這座大樓後,改名春江大樓,曾由上海家用紡織品公司、中波輪船公司等國營單位使用。後來渣打銀行沒有回到外灘原址,上海分行選址在浦東陸家嘴。
歷史
麥加利銀行,又翻譯為「渣打銀行」,是其中一家老資格的英國皇家特批銀行,因第一任經理叫麥加利,故名。該行歷史悠久,咸豐間,1858年就在倫敦開業,同年7月在上海北門街(今河南南路,在延安東路至人民路之間),後在江西路設分行。光緒間,1892年遷到外灘18號,即停辦的英商麗如銀行行址。地產也為麥加利購得。
麥加利銀行是英國人為了在中國、印度、澳洲經商而建立的。他們還向清政府貸款,以獲取開發中國部分資源的權利,它在華的地位僅次於滙豐銀行。
新中國建立後,在華的絕大多數外資銀行都撤離上海回國,而麥加利繼續開業,一直延續至今,因此,它的在華歷史比大名鼎鼎的滙豐銀行還整整多了10年,是在華歷史最長的外資銀行。1949年上海解放,麥加利與滙豐一同遷往圓明園路185號,只經營中國政府批准的部分外匯業務。改革開放後,1991年恢復全面外匯業務。[3][1]。但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5層的新樓到1922年才開始興建[1]
1955年麥加利銀行大樓改名「春江大樓」,陸續有上海家用紡織品公司、中波輪船公司、市水產局、水產協會遷入辦公。 [4]。
建築特色
麥加利銀行大樓分前樓和後樓。前樓為一方形建築,共5層,占地1755平方米,建築面積10256平方米。大樓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文藝復興式建築。立面為三段式,底層花崗岩貼面;2到3層為中段,中間正方形部分凸進,設立地窗,立地窗前貫以2根愛奧尼柱式的大石柱。故而中段也是該建築最壯觀的部分[1]。四層上挑出檐口。五層中部的3個窗柱間又以2根小柱分為3格。屋頂上還設有平台。後樓建在19世紀,在改建後同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占地893平方米,建築面積達2466平方米[1]。
相關條目
視頻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1.3 1.4 席氏"華經理"雄踞的麥加利銀行大樓(中波輪船有限公司) 上海地方志辦公室.
- ↑ UNESCO獎項 外灘18號.
- ↑ 萬國建築博覽——外灘(三) 上海黃浦檔案信息網.
- ↑ 久事美術館18號藝術空間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