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松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麥松威 | |
---|---|
| |
出生 |
1936年10月 香港 |
籍貫 | 廣東鶴山 |
母校 |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
職業 | 科研教學工作者 |
研究領域 | 超分子化學 |
麥松威[1]
(1936年10月 - ) 出生於香港,籍貫廣東鶴山。是一位結構化學家,1960年畢業於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1963年獲該校博士學位。香港中文大學偉倫研究講座教授,曾任該校化學系主任、理學院院長。200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教育背景
- 1960年,獲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一級榮譽理學士學位
- 1963年,獲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
人物生平[2]
- 1963年--1965年,任美國匹茲堡大學晶體學系副研究員
- 1965年--1969年,任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化學系副教授
- 1969年起,任職香港中文大學,歷任化學系講座教授 、系主任 、理學院院長、理工研究所所長,現任偉倫研究講座教授
- 1999--2014年,任Polyhedron的中國地區副主編
- 200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研究方向
研究領域包括結構化學、無機合成、超分子自組裝及晶體工程
科研成果
- 在超分子化學領域,首例確定主客分子間可以氫鍵相連,闡明三類b-氫醌包含物的結構異同,開闢了新型尿素/陰離子包合物的發展方向
- 無機化學方面,系統研究了甜菜鹼類配體與金屬離子的鍵合模式
- 在晶體工程領域,提出陰離子最高配位數的概念,結合銀-銀親和作用,對類鹵銀鹽和乙炔銀的復鹽、三鹽及四鹽深入研究,豐富了陰離子的配位化學
- 與周公度合著的Crystallography in Modern Chemistry: A Resource Book of Crystal Structures (Wiley-Interscience, 1992) 和 Advanced Structural Inorganic Chemistry (OUP, 2008)得到學術界高度評價。在推動香港和內地學術交流和為國家培養科技青年人才方面作出多項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