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池城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麻池城址 |
---|
位置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 分類 古遺址 時代 漢 編號 Ⅰ-33 批準時間 2016年 批準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麻池城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1]包頭市九原區麻池鄉,是一座古城遺址。該城通常被認為是秦九原郡郡治所在地,是秦直道北端終點。該城自東漢末年起逐漸被荒廢。該城分為南北兩城,城中心有兩座建築基址。總面積90餘萬平方米。
2006年5月25日,麻池城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麻池古城始建年代不詳,僅知其始建於戰國時期,通常被認為是秦九原郡的故城,是秦直道的北端終點。西漢時,該城是漢匈戰爭中的重要據點。西漢綏和二年(前7年),麻池城因大地震而遭到嚴重損毀。新朝之後,麻池古城受到戰火摧殘。東漢建安二十年(215年),五原郡被削除,麻池古城也落入了北方遊牧民族手中,自此之後逐漸荒廢。1958年,內蒙古文物工作隊在麻池一帶進行調查,出土了一批戰國錢幣及其鑄范等戰國時期文物。1964年,麻池古城遺址被列為內蒙古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麻池古城作為麻池古城和召灣墓群的一部分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結構
麻池古城位於包頭市郊區麻池鄉鄉政府西北約800米,昆都侖河以東3.5公里。古城南緊鄰麻池—哈林格爾公路。古城城牆為夯土製成,方向為185°,分南、北兩城,南面城址的西南角呈矩尺形內折,北面城址的西南角斜折,北城西南角因平整土地而被夷平。北城東城牆長563米,南城牆長300米(西段),西城牆長665米,北城牆長778米;南城東城牆長664米,南城牆600米,西城牆522米,北城牆(東段)357米,總面積約34萬平方米。北城北牆中段和南城西牆、南牆中段各設寬15米的門。北城南牆北側有兩個相距102米、高5米、直徑32米的夯土堆,其上有大量磚瓦堆積,應為建築基址
文物遺存
麻池城址內地表散見板瓦、筒瓦、瓦當等建築材料和罐、盆、碗、豆等陶器殘片,有「五銖」錢、鐵田片、鐵鏟和銅鏃等出土。20世紀50年代,發現印有「萬石」字樣的磚。1954年,麻池城址出土金、銀虎、豹、駱駝形等鏤空花飾片,及大量狩獵圖案,召灣漢墓中發現的大量西漢瓦當「單于天降」,「單于和親」等燒制文字。
研究價值
麻池城址是秦九原郡的治所,且是穿越陰山南北稒陽道上的重要城鎮,是秦直道遺址北面起點。麻池城址均為匈奴的文化特色,為存在過匈奴生活的歷史提供了資料,這也是印證光祿塞屬性的重要部分。麻池城址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具有重要的歷史文物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