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麻黃根,麻黃根異名苦椿菜,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或木賊麻黃或中麻黃的根及根莖。乾燥根彎曲不整,長約20厘米,粗約2厘米,表面紅棕色,有明顯的縱溝,根莖有突起的節。質堅硬,縱劈之,內部有眾多之縱行纖維;橫斷面木質部有很多空隙,從中心向外放射,色淡黃。立秋後採挖,去淨鬚根及莖苗,曬乾。主要功能是治療盜汗。盜汗被認為是一種困擾許多人的心臟病。主產內蒙古、遼寧、江西、河北、陝西、甘肅等地。[1]
植物形態
麻黃根草本狀灌木,高20-40cm。木質莖匍匐臥土中;小枝直伸或微曲,綠色,長圓柱形,細縱槽紋常不明顯,節明顯,節間長2.5-5.5cm,徑1.5-2mm。麻黃根鱗葉膜質鞘狀,長3-4mm,下部約1/2合生,上部2裂,裂片銳三角形,先端急尖,常向外反曲。花成鱗球花序,通常雌雄異株;雄球花多成複穗狀,常具總梗;雌球花單生,有梗,成熟時苞片增大,肉質,紅色,成漿果狀。麻黃根種子2,包子苞片內,不露出,黑紅色或灰褐色,三角狀卵圓形或寬卵圓形,長4.5-6mm,直徑約4mm,表面有細皺紋。花期5-6月,種子成熟期7-8月。麻黃根直立小灌木,高70-100cm。木質莖粗長,直立,基徑1-1.5cm;小枝細圓柱形,對生或輪生的分枝較多,節間較短,通常長1.5-2.5cm,直徑1-1.5mm,縱槽紋細淺不明顯,被白粉,呈藍綠色或灰綠色。麻黃根鱗葉膜質鞘狀,下部約2/3合生,常呈棕色,上部2裂,裂片鈍三角形,長1.5-2mm。雄球花單生或3-4個集生於節上,無梗或有短梗;雌雄花單生,常在節上成對,無柄。雌球花成熟時苞片肉質,紅色,成漿果狀,長卵多或卵圓形。麻黃根種子通常1,窄長卵形,長5-7mm,直徑2-3mm,多有明顯的縱紋。花期6-7月;種子成熟期8-9月。[2]
生境分布
麻黃根適宜在沙質性土壤中生長,表土0-20cm的土壤基度質層對麻黃水平根的分布發育尤其重要。,麻黃不宜在低洼地和排水不良、通透性差的新土中生長,這與其容根櫱型的生物學特性有關。立秋後採挖,去淨鬚根及莖苗,曬乾。分布內蒙古、遼寧、江西、河北、陝西、甘肅等地。
功效與禁忌
- 麻黃根能止汗
麻黃根的重要作用之一止汗固表,平時婦性產後容易出現虛汗不止的症狀,這時可以及時服用中藥麻黃根進行治療。
- 麻黃根能補腎消瘡
麻黃根還有一定的補腎作用,它對人類的腎勞熱以及腎虛還有陰囊生瘡等症都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 麻黃根的禁忌
麻黃根藥用功效十分出色,但是服用時也有一些禁忌,它的主要功效就是止汗,那些表邪者中不能服用的,另外麻黃是一種解表藥,是一種發汗的中藥材,而麻黃根則是一種止汗的中藥材,兩者絕對不能同時服用。[3]
炮製方法
麻黃根淨制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炮炙蜜制先將蜜放火鍋內,用文火熔化,入藥拌炒,炒至蜜吸透呈黃棕色,取出攤開放涼,不粘手。每麻黃根片100kg,用蜜15kg。
相關配伍
- 治陽虛自汗,陰虛盜汗。麻黃根煎湯,3~5錢;或入丸,散.外用:研細作撲粉。
- 治腎勞熱,陰囊生瘡:麻黃根、石硫黃各三兩,米粉五合。上三味治下篩,安絮如常用粉法搭瘡上,粉濕,更搭之。
- 治諸虛不足,及新病暴虛,津液不固,體常自汗,夜臥即甚,久而不止,羸瘠枯瘦,心忪驚惕,短氣煩倦:黃芪(去苗、土)、麻黃根(洗)、牡蠣(米泔浸,刷去土,火燒通赤)各一兩。上三味,為粗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小麥百餘粒,同煎至八分,去滓熱服,日二服,不拘時候。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