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朴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黃朴民 | |
---|---|
出生 |
1958年8月 浙江紹興市 |
黃朴民[1]男,原籍浙江諸暨市,1958年8月生於浙江紹興市。曾先後就讀於杭州大學(今浙江大學)、山東大學歷史系。1988年在山東大學獲歷史學博士學位。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執行院長,兼任中國史學會理事兼副秘書長、《國學學刊》執行主編。在《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多篇,著有《春秋軍事史》《何休評傳》《天人合一》《中國傳統軍事文化教論》《孫子評傳》《黃朴民解讀孫子兵法》等。
簡介
1988年獲歷史學博士。曾任軍事科學院戰略研究部三室副主任,研究員。2002年以大校軍銜從軍隊系統退役,並進入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擔任教授、博士生導師。2008年調入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擔任常務副院長。主要從事先秦兩漢政治思想與華夏古代軍事文化的研究,是國內極有影響的軍事史專家、《孫子兵法》研究專家。曾在《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學術月刊》《文獻》等海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九十餘篇,並撰有《春秋軍事史》《董仲舒與新儒學》《孫子評傳》《何休評傳》《戰國軍事《史》(合著)、《道德經譯註》《先秦喋血》等著作。研究方向為中國思想文化史和中國軍事史,出版近二十部學術專著,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此外,還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欄目、陝西電視台"開壇"欄目、《人民日報》"強國論壇",中央電視台央視國際網、福建東南電視台、浙江人文大講堂以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山東大學等地多次作專場講座。
黃朴民,浙江諸暨人,1958年8月生於浙江紹興市。1982年杭州大學歷史系本科畢業,獲學士學位;1985年杭州大學歷史系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1988年畢業於山東大學歷史系,獲博士學位。同年入伍,到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戰略部從事軍事史、古代兵法的研究,曾任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專業博士生導師。2002年7月退役,2003年7月任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副主任,2004年7月至2006年7月任歷史系主任。2007年至2014年先後擔任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常務副院長、執行院長。
現為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館長、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文化網絡傳播研究會會長 、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理事兼副秘書長、中國先秦史學會特聘理事、中國秦漢史研究會理事、教育部省屬高校重點社科人文研究基地山東師範大學齊魯文化中心專職研究員"
主要作品
代表著作
《春秋軍事史》《天人合一:董仲舒與兩漢儒學思潮》《孫子評傳》《何休評傳》《刀劍書寫的永恆:中國傳統軍事文化散論》《孫子兵法解讀》《中華統一大略》(合著)、《中國古代的皇權與將帥》。
主編有《孫子探勝》《孫子兵法及其現代價值》《中國歷代軍事思想教程》等"
代表論文
《夷夏觀與文明圈》,《浙江社會科學》2003年1期;
《早期兵學的發展脈絡與時代特徵》,《大學演講錄(第二輯)》,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1月;
《率真可親的子路》,《光明日報》2003年2月18日;
《齊魯兵學的時代精神與文化特徵》,《中國軍事科學》2003年2期;
《從基本原則看美英攻打伊拉克的得與失》,《光明日報》2003年5月7日;
《論中華文化與國家統一》,《光明日報》2003年5月27日;
《齊魯兵學及其文化價值》,《光明日報》2003年8月12日;
《孔子的人格魅力》,《光明日報》2003年9月16日;
《齊桓公的成功秘訣》,《光明日報》2003年12月23日;
《孫子兵法解讀》,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3年;
《秦穆公的戰略短視》,《光明日報》2004年2月3日;
《漢代"獨尊儒術"的背後》,《光明日報》2004年5月11日;
《"大一統"與秦漢歷史地位再評價》,《光明日報》2004年6月1日;
《不走運的馬謖》,《光明日報》2004年8月7日;
《人才任用上的"尊賢"與"使能"》,《光明日報》2004年11月16日;
《先秦諸子的"愚民"觀》,《光明日報》2004年12月7日。
專業: 軍事學-戰術學
所教課程:
研究方向: 先秦兩漢思想史、中國軍事史
取得成績
出版近二十部學術專著,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此外,還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欄目、陝西電視台"開壇"欄目、《人民日報》"強國論壇",中央電視台央視國際網、福建東南電視台、浙江人文大講堂以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山東大學等地多次作專場講座。
學術事業
在黃朴民的學術事業中,軍事史研究已取代儒學史研究而成為主攻的方向,在軍事史研究過程中,他始終貫徹了四個基本理念與主要方法:
第一,從文獻釋讀、資料積累入手,奠定研究的雄厚基礎,努力造就一種注重實證,學貴篤實的健康治學風格。這方面他所做的主要工作是譯註詮釋古代著名兵書,整理先秦諸子以及漢唐文集、類書、政中書中有關軍事文獻資料,對一些具體的軍事學術問題進行考證辨析。為此他先後撰寫了一系列單篇論文,出版了幾部具有研究價值的兵書譯註讀本。這些基礎性工作對他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它使得黃朴民對中國軍事文化有了基本的了解,為從事深層次的軍事史研究作了資料、文獻方面充分的準備,黃朴民把這界定為"點"的深化。
第二,從宏觀的視野、整體的角度切入,認真梳理先秦兩漢至隋唐的軍事歷史發展基本線索,揭示這一時期軍事嬗變的內在動因、文化淵源、主要形態、顯著特點以及時代精神、歷史影響,在此基礎上提出黃朴民自己有關該時期軍事國防問題的理性認識與價值判斷。這方面他所做的工作實績,主要反映在獨立完成的《春秋軍事史》《先秦兩漢兵學文化研究》和參與撰寫的《戰國軍事史》《插圖本中國軍事史》《中國軍事學術史》之中,同時還包括《先秦喋血》《中國歷史上的皇權與將帥》。這部分工作,黃朴民把它定位為我在軍事史研究方面"史"的貫通,也就是"線"的勾畫。
第三,在把握古代軍事史發展基本脈絡的基礎上,對先秦兩漢軍事的相關學術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讀,力爭在軍事學術層面上,對軍事史研究的某些關節點予以突破或開拓。黃朴民把這理解為是"理"的,也可以說是"面"的提高。這就他本人而言,是軍事史研究領域中最艱難的跋涉,但同時也是最有意義的努力。這方面的工作結晶,自然是《刀劍書寫出永恆:中國傳統軍車事文散論》《大一統:中國歷代統一戰略研究》等著作,以及其他散見于海內外各類報刊的多篇學術論文。
第四,立足於現代人的立場、觀點,按現代人的思維模式和話語系統,致力於實現軍事歷史研究對象客體和研究者主體之間的溝通與圓融,在揭示軍事嬗變的內在規律,着重借鑑和汲取其中具有超越時空質的價值內涵,為當今社會生活提供智慧的啟迪,理性的昭示。用親切自然的方式敘述高深精確的學術內涵,雅俗共賞,深入淺出,從而感化挹注,激發儘可能多的人對軍事歷史生髮興趣。黃朴民把自己的這些努力,確認為是研究功能的轉化與思維的延伸,即"網"的輻射。
參考資料
- ↑ 黃朴民:企業管理要將東西方理論相結合,搜狐商學院,201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