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松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黃松村 |
該村隸屬於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通甸鎮,是蘭坪縣通甸鎮的一個行政村,地處通甸鎮東南邊,東鄰麗江,南鄰劍川,西鄰縣城,北鄰河西,到鎮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距通甸鎮政府所在地4公里,距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縣城42公里。該村下轄3個自然村6個村民小組。全村國土面積22062.2畝,海拔2460米,年平均氣溫11.7℃,年降水量95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小麥、馬鈴薯等農作物。該村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黃松村
行政區類別: 村
所屬地區: 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通甸鎮
電話區號: 0886
郵政區碼: 671402
地理位置: 通甸鎮東南邊
面積: 22062.2畝
人口: 1624
車牌代碼: 雲Q
海拔: 2460米
目錄
1自然資源
2人口衛生
3基礎設施
4文化教育
5基層組織
6村務公開
7農村經濟
8發展重點
9特色產業
自然資源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有耕地總面積2226.9畝,其中:旱地2226.9畝,人均耕地1.5畝,主要種植玉米、小麥、馬鈴薯等作物;擁有林地19685.3畝,森林覆蓋率89%,其中經濟林果地253.1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1畝,主要種植蘋果、梨、木瓜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150畝。
人口衛生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有農戶356戶,共有鄉村人口1624人,其中男性1071人,女性553人。其中農業人口1576人,勞動力1096人,從事第一產業人口915人,外出務工人數109人。該村以白族為主,其中白族1450人,其他民族174人。到2009年底,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有1361人,參合率84%;享受低保284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通甸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48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通甸鎮衛生院4公里。
基礎設施
該已實現通電,通水,通路,通電視,通電話。據有關資料顯示,全村有255戶通自來水,占總農戶數的71%;有60戶飲用井水,占總農戶數的16%;其它方式取水飲用水的有41戶,占農戶總數的11%;有316戶通電,占總農戶數的88%;有244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73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68%、7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電話的農戶數192戶,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戶數148戶,分別占總數的53%、41%。
該村到通甸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距離最近的車站1公里,距離集貿市場4公里。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925畝,有效灌溉率為86%,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631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1畝。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46戶,裝有太陽能農戶9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46戶。 該村村民的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居住為主,農戶居住於土木住房的有319戶,還有13戶居住於其它結構的住房。2009年底全村共擁有汽車23輛,拖拉機22輛,摩托車17輛。
文化教育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建有小學1所,校舍建築面積4933平方米,擁有教師12人,在校學生243人,距離鎮中學4公里,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74人,其中小學生243人,入學率100%;中學生131人,入學率100%。2009年底,該村大專以上文化0人,中專(高中)文化58人,中學文化667人,小學文化756人,文盲143人。全村建有圖書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圖書室1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基層組織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4個黨小組,共有黨員35人,其中男黨員6人。女性黨員6人,年齡在60歲以下25人,60歲以上10人,2007年,該村黨支部被評為雲南省委級先進基層黨組織。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共有團員28人。
村務公開
該村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主要以粘貼公告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收支情況、"一事一議"籌勞工數、規劃建設項目等。到2009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35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226.9畝;一事一議籌勞340工(勞均0.3工),集體總收入279萬元,有固定資產120萬元。
農村經濟
2009年,該村經濟總收入356.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76萬元,占總收入的49%;畜牧業收入67.66萬元,占總收入的19%(其中出欄肉豬1007頭,肉牛43頭,肉羊143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收入39.79萬元,占總收入的11%;工資性收入58萬元,占總收入的16%;。農民人均純收入1584元,農民所得收入1380;全村外出務工收入5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09人(占勞動力的9%),在雲南省內務工53人,到雲南省外務工56人。
發展重點
我村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是:
1.村委會陣地建設年久陳舊,無法滿足正常工作,需重建;
2.村道硬化和太陽路燈建設還未完善,致使部分村民反映強烈;
3.黃木水庫流經我村水溝路線和通甸河黃松段治理工程急需完善。
我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1.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對太陽能路燈、村道硬化等工作納入我村重點工作內;
2.繼續完善中藥材種植,擴大中藥材種植面積;
3.繼續加大美麗鄉村,民族特色示範村建設申報力度,力爭在2020年前把我村這些工作完成;
4.環境衛生工作及村道硬、綠化工作是近期我村的工作重點,力爭在2016年前把這些工作完成。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蔬菜、瓜子,主要銷售往縣內,2015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26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蔬菜、瓜子、藥材等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蔬菜產業。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1631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631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97畝。 該村到2015年底,有5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3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