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河上的「桃花源」(王占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黃河上的「桃花源」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黃河上的「桃花源」》中國當代作家王占雨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黃河上的「桃花源」

自古以來,人們都在尋找桃花源,而我們所到的那個地方,也許就是真正神秘的「桃花源」。

今年五月中旬,星期天,我們自駕從西寧出發一路向南,翻過海拔4000米高的拉脊山,跑了省道,再沿曲里拐彎沿河窄路,急轉彎繞過高處的埡口,經過近兩個小時的顛簸,終於來到青藏高原大山裡的神秘村寨——青海省貴德縣松巴村。

松巴是個藏族村寨,坐落黃河岸邊峽谷灣,海拔2100米,有80餘戶,300口村民。入村遠望,是起伏重疊丹霞色貌的荒僻山體,黃河在村旁靜靜流淌,老鷹在空中悠悠盤旋,陽光照射水面折出耀眼的紅光。近看是桃花笑顏,青楊旱柳一片綠洲,水鳥浮遊河面,發出「咕咕」叫聲。村裡有石磨、古樹、泉流、神山和小寺;村外有盛開的桃杏梨花,片片小麥和蔬菜,自古以來村民們過着與外隔絕的生活。

當地政府近年大力保護這處黃河谷灣,原始藏族村落、黃河上奇景奇觀和古樹神山神泉,加大開發力度,修通了入村幾十公里道路,建了停車場,扶持多家村民辦起了農家樂,開辦了商店,綠化了道路,架起村中小石橋,以高原黃河上的美麗景觀,展現原始村落古樹林、神山神泉,打造出一幅鄉村桃花源,入選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

停靠了車,路過一家賣涼皮小攤。戴帽的年輕婦女笑容可掬打招呼,「來!嘗嘗我家的涼皮。」恰好旅途疲勞,我們要了三碗涼皮。

我問:「到你們村來的遊人不少啊?」

那婦女答:「五一節很多,這幾天人少了。「

又問:「這裡山高路遠,你們到山外去過沒有?

她又答:「現在能出去了,過去不行,許多老年人都沒出過山,也不知外面啥樣子。」

「村裡有學校嗎?」

「有所小學,到外邊上學可不容易啦。」

她是個藏族婦女,用不流利的漢語回答,我感到她說的很實在。旁邊有人插話,「別看寨子小,現在還出了兩個省上的幹部呢。」

那婦女:「是,俺村出的。」

沿着小道往前走,桃杏梨花,青楊旱柳,列隊迎候。最撩眼的是那一棵棵數百年的旱柳,四五個或六七個人才能合抱得住,走到樹下,人顯得很渺小。有的樹幹枯了,主幹又生出新枝,相互交纏在一起。特別粗大的老柳,下面用籬笆圍着,不讓遊人靠近,有棵樹冠足有半畝多大。

再往上走,老柳下面是一塊水塘,塘沿瀑布流注,水裡布滿水草,各色魚兒歡快遊動,這裡是它們的樂園。水是從上面的神泉流下來的。藏人信佛,兩個藏族婦女坐在小溪邊,拿着小盆子舀一瓢倒一瓢,輪流着不停,嘴角動着,不住地念念有詞。我猜想,她們一定是在祈禱吧!到此遊客都要喝上一杯湧出來的泉水,我自然也沒有離外。水清澈透明,冰冰涼涼,沁人心脾,木板搭成的小橋上,掛滿了無數小彩旗。

松巴寨人過着無憂無慮的世外桃園生活。他們也養雞養牛養羊,自養自食,或做成熟食出售給遊客。

桃花源是陶淵明筆下的人間仙境。一千多年來,無數的人都在尋找這塊地方。這座黃河上游的藏族松巴寨,就是陶老先生筆下真正的「桃花源」。[1]

作者簡介

王占雨,河南濟源老幹部通訊組副組長,熱愛通訊報道,出有《黃河文化》《濟華小品》《平凡人生》《大河裡逯寨村紅色文化》等小品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