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頸鸊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黑頸鸊鷉 |
---|
圖片來自flickr |
基本資料 |
學名 Podiceps nigricollis 目/科/屬 鸊鷉/鸊鷉/鸊鷉 遷徏狀態 冬候鳥 普遍性 稀有 體長/體重 28-34cm/265-450g |
黑頸鸊鷉,雌雄同型。虹膜紅色。嘴黑、嘴先微翹。腳灰黑色。
- 繁殖期成鳥
- 眼後有金色飾羽。頭、頸至背黑色。腹側紅褐色,腹面白色。
- 飛行時,背及翼黑褐色,次級飛羽白色。
- 非繁殖期成鳥
- 整體色澤變淡。頭、頸至背黑褐色。
- 前頸灰色,眼下之頰、喉轉灰白色。
棲地&習性
通常在植被茂密的小型,淺層,富營養化水體上繁殖。
多單獨活動,偶爾成對。擅潛水。
主要尤其是在繁殖季節大多發生昆蟲,既成蟲和幼蟲,如水產臭蟲(半翅目),小型魚蝦,水生無脊椎動物。
繁殖
北半球的4月至8月(主要是5月至6月產蛋)季節,東非(坦桑尼亞)至少1月至2月,10月至4月的季節。
保育
不受全球威脅(最不關注)。
鳴聲
繁殖期間,重複發出一聲安靜,高音調,帶有吱吱作響的「pooeek」的哨聲。
外觀相似性
角鸊鷉嘴平不翹。羽冠為角狀。頭略大,嘴尖白。非繁殖期臉上白色範圍較大,黑白分界清晰。眼先至嘴基為紅色。
分佈
亞種和分佈
- P. n. nigricollis C. L. Brehm, 1831 – 歐洲至W亞洲,在西南太平洋古城越冬。和CE亞洲,東亞越冬。
- P. n. gurneyi (Roberts, 1919) –非洲東部(蘇丹和埃塞俄比亞從南到北,坦桑尼亞南部);還有南非。
- P. n. californicus Heermann, 1854 – 加拿大西南部和美國西南部遷至西北和墨西哥,冬天南到瓜地馬拉。[1]
參考書目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
視頻
參考文獻
- ↑ podiceps nigricollis,hb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