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龍昌期(宋代官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龍昌期(宋代官員)字起之,北宋陵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人。著書講學,取重鄉閈。著書百餘卷,嘉祐四年(1059)詔取其書,時年八十餘,詣京師,賜五品服,以歐陽修等反對,追奪所賜遣歸,卒(《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九○)。另有《竹軒小集》、《龍昌期集》,不傳。

朝堂詆毀者眾,洶洶欲誅之,昌期乃喟然嘆曰:「道未亨矣,吾其歸歟。」[1]

[]

相關作品

關於龍昌期的作品,《文獻通考》卷二百十四·經籍考四十一載:有《泣岐書》三卷,陳氏曰:蜀人龍昌期稱撰,稱「上昭文相公」。有後序,言求薦進之意。有《天保正名論》八卷,陳氏曰:龍昌期撰。其學迂僻,專非周公,妄人也。

龍昌期在福州講學時,寫有《三山即事》一詩,留下了當時福州的一幅全景素描:「蒼煙巷陌青榕老,白露園林紫蔗甜。百貨隨潮船入市,萬家沽酒戶垂簾。」

人物簡介

龍昌期,字起之,成都仁壽人。仁宗寶元中,為國子四門助教,改秘書省校書郎,遷太子洗馬,致仕,又以恩遷殿中丞。

軼事典故

《澠水燕談錄》卷六·文儒載:龍昌期,陵州人。祥符中,別注《易》、《詩》、《書》、《論語》、《孝經》、《陰符》、《道德經》,攜所注游京師。范雍薦之朝,不用。韓魏公(韓琦)安撫劍南,奏以為國子四門助教。文潞公(文彥博)又薦,授校書郎,講說府學。明鎬再奏,授太子洗馬致仕。明堂泛恩,改殿中丞。又注《禮論》,注《政書》、《帝王心鑒》、《八卦圖精義》、《入神絕筆書》、《河圖》、《照心寶鑑》、《春秋復道三教圖》、《通天保正名等論》、《竹軒小集》。昌期該洽過人,著撰雖多,然所學雜駁,又好排斥先儒,故為通人所罪,而其書亦不行。年八十九卒,鮮于侁(鮮于子駿)為志其墓。

文彥博在奏舉中說:「(龍昌期)氣正行介,學純慮深,窺古今治忽之原,窮聖賢變通之旨,旁貫百氏,闡發微言。別注六經,...高出諸儒之疏舛,洞見聖人之旨歸。...而昌期疏於聲利,樂於丘園。說經誨人,取重鄉閈;著書傳道,動成簡編。年逾七十之齡,家無斗升之祿。觀其所守,益勵初心。」

《宋史》胡則傳載:(胡)則無廉名,喜交結,尚風義。丁謂貶崖州,賓客隨散落,獨則間遣人至海上,饋問如平日。在福州時,前守陳絳嘗延蜀人龍昌期為眾人講《易》,得錢十萬。絳既坐罪,遂自成都械昌期至。則破械館以賓禮,出俸錢為償之。

昌期者,嘗注《易》、《詩》、《書》、《論語》、《孝經》、《陰符經》、《老子》,其說詭誕穿鑿,至詆斥周公。初用薦者補國子四門助教,文彥博守成都,召置府學,奏改秘書省校書郎,後以殿中丞致仕。著書百餘卷,嘉祐中,詔取其書。昌期時年八十餘,野服自詣京師,賜緋魚,絹百匹。歐陽修言其異端害道,不當推獎,奪所賜服罷歸,卒。

宋朝呂希哲撰《呂氏雜記》載:龍昌期少時為僧,嘗上朱台符詩曰:「先硯書名紙,磨錢擲卦爻。侯門千萬仞,應許老僧敲。」台符愛其材,勸之業儒。昌期博極群書,而議論怪僻。蜀人張公祐之徒、知名士皆師事之,其徒甚眾。文潞公薦於朝,得官。仁宗詔給筆札,令進所撰經義。嘉祐書成,詣闕上進,賜五品服及金帛。其書謂:「詩無比興,如鴛鴦者,遂仰也。」大率如此。又以周公為周之賊,於是台諫交攻。昌期自詣登聞鼓院,還納所賜,聽之(景純家兄時判鼓院,今國史但言以人言追奪,誤也)。昌期過洛,潞公責其不能為己辯明。潞公曰:「朝廷方崇尚周孔之教而先生非之,故至此耳。」昌期曰:「某何嘗非孔子,但非周公耳。」潞公曰:「亦足矣。」

對此事,《續資治通鑑·卷第五十八》也載:仁宗皇帝嘉祐四年(1059)癸未,賜龍昌期五品服,絹百匹。昌期,陵州人,上所著書百餘卷,詔下兩制看詳,兩制言:「昌期詭誕穿鑿,指周公為大奸,不可以訓。乞令益州毀棄所刻版本。」昌期年幾九十,詣闕自辯。文彥博少從昌期學,因力薦之,故有是賜。翰林學士歐陽修、知制誥劉敞等劾昌期異端害道,當伏少正卯之誅,不宜推獎。同知通進銀台司兼門下封駁事何郯亦封還詔書,乃追奪昌期所賜,遣歸。

晏殊給范雍的信中說:「惠貺與侍講孫公書,述岷山人武陵昌期博貫諸經,召置門下,樞鉉之隙,與之論議。」范仲淹在為范雍所撰的墓志銘中說:「岷山處士龍昌期治《易》,深達奧微。以昌期所著書奏御,遂行於時。」

文彥博《送龍昌期先生歸蜀序》:「其勵志墳典遊心聖奧蓋亦鮮矣,達斯道者其惟武陵先生龍君乎,先生陵陽人也,藏器於身,不交世務,閉闗卻掃,開卷自得,著書數萬言,窮經二十載,浮英華而沉道徳,先周孔而後黃老,楊墨塞路,辭而辟之,名動士林,高視兩蜀......乃喟然嘆曰:道未亨矣,吾其歸歟。因假道閬川,獲挹眉宇,是故經籍奧義得以諮焉,或撞鐘待問則多多而益辦,或時衡高論則亹亹而來逼,搢紳之流靡不推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