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8.137.1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上李屋邨 的原始碼
←
上李屋邨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上李屋邨'''<br><img src="https://cdn.hk01.com/di/media/images/1351933/org/45b76c86bb87092e98b23fedd449d467.jpg/7QsE7fLSs9F0rEo4RfOi-3TTeeB8GBc0M2MhQzNjIUM?v=w1440"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hk01.com/%E7%A4%BE%E6%9C%83%E6%96%B0%E8%81%9E/175202/%E6%88%BF%E5%8D%9470%E5%B9%B4-%E6%B6%88%E5%A4%B1%E7%9A%84%E9%A6%96%E5%80%8B%E5%85%AC%E5%B1%8B%E4%B8%8A%E6%9D%8E%E5%B1%8B-%E5%B1%85%E6%B0%91%E6%86%B6%E7%8D%A8%E7%AB%8B%E5%BB%9A%E5%BB%81%E6%88%BF%E5%BA%A6%E7%84%A1%E6%86%82%E7%AB%A5%E5%B9%B4 圖片來自hk01]</small> |} '''上李屋邨''',正式名稱為'''上李屋'''({{lang-en|Sheung Li Uk}}),是[[香港房屋協會]]首個出租屋邨,以及全[[香港]]首兩個發展的公營房屋之一(另一個是由[[香港模範屋宇會]]興建的[[北角]][[模範邨]])。該屋邨位於[[九龍]][[深水埗區]]東北部的[[保安道]]、[[順寧道]]東端一帶,第一期共四幢樓宇在1952年8月落成,9月11日正式開幕,建立的時間比起由[[英屬香港|港府]]興建,在上李屋附近的[[石硤尾邨|石硤尾徙置區]](今石硤尾邨,1954年落成)還要早。1958年2月,加建一座樓,使屋邨樓宇座數增為五座。該屋邨落成時開放予市民申請並獲得超額認租,不少人因搶不到而失望而回。另一方面,雖然為早期的公屋,但因[[鄔勵德]]的主張下,所以居民能夠有獨立廚廁,而這個主張是為「鄔勵德原則」。不過由於樓宇老化,房協於1990年決定將上李屋清拆,原址重建成[[樂年花園]]。 == 屋邨結構介紹 == 上李屋邨總共有五座長型大廈,佔地近9,300[[平方公尺]],合共提供360個單位,容納達1,900名租戶,建築成本為250萬[[港元]]<ref>{{cite web |title=上李屋(已拆卸) |url=https://www.hkhs.com/tc/housing_archive/id/27 |website=出租屋邨 |publisher=香港房屋協會 |accessdate=2020-05-09}}</ref>,當時港府以市值三分之一的地價撥交房協,並提供了40年低息貸款。其中A、B、C、D座於1952年落成,單位分甲種大型單位(供四至六人家庭用)和乙種小型單位(供四人以下家庭用),僅前者有獨立[[廚房]]及[[廁所]];而E座則於1958年落成,是房協為試驗興建工人住宅而加建,每個單位則皆有獨立廚房及廁所。在A至D座當中,每座大廈有五至六層樓,而每層樓至少有十個單位,即每座大廈至少有50個單位,至於E座就有90個單位。除了上述的獨立廚廁外,每戶不單有獨立門戶,還有六扇鋼窗及附設小[[露台]]以供晾曬衣物。 這個內部設計安排,是依據後來歷任房協執行委員和[[工務局|工務司]]的工務局[[建築師|總建築師]][[鄔勵德]]提議,並由T.S.C.Feltham建築師設計<ref>{{cite news |title=房協成立70載 歷盡滄海桑田 20幅圖片走入時空隧道見證歷史時刻 |url=https://www.hk01.com/社會新聞/148446/房協成立70載-歷盡滄海桑田-20幅圖片走入時空隧道見證歷史時刻 |accessdate=2020-05-10 |work=香港01}}</ref>,鄔勵德當時主張除了公共房屋的[[建築物]]需要足夠的採光和空氣流通,更重要的是為居民提供獨立廚廁。這個主張後來得到房協接納,並應用在部分房協發展項目,是為「鄔勵德原則」,不過後來的[[徙置區]]卻因興建之急切和空間之不足而未能應用。 == 歷代樓宇 == 以下是上李屋邨內的歷代樓宇,全部現已拆卸重建。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 center" |- ! 樓宇名稱 !! 落成年份 !! 拆卸年份 !! 重建後建築 !! 安置屋邨 |- | A座 || rowspan="4" | 1952 || rowspan="5" | 1990 || rowspan="5" | [[樂年花園]] || rowspan="5" | [[家維邨]] |- | B座 |- | C座 |- | D座 |- | E座 || 1958 |} == 歷史 == 自[[第二次國共內戰]]開始,大量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湧入[[香港]],人口大增下造成嚴重住屋問題,而大批移民現象衍生出不少[[寮屋]]。港府為鼓勵私人機構或團體可以多建房屋,自1946年中開始以「私人協約」方式,邀請他們提出非牟利建屋方案,獲港府批准後便可透過優惠地價獲得土地建屋,這個政策除了促使不少建屋合作社的成立外,後來更吸引[[香港房屋協會|房協]]、[[香港模範屋宇會]]、[[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和[[葛量洪夫人新村|香港經濟屋宇會]]等機構響應。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920 建築藝術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new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Lang-e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上李屋邨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