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8.119.5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 的原始碼
←
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10px"> {| class="wikitable" ! <p style="background: #003D79;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 </p> |- |<center><img src="https://travelimg.yamedia.tw/20180811/20180810155110893.jpg" width="280" > </center> <small>淡水小白宮<br>[https://travel.yam.com/Article.aspx?sn=47125 圖片來自輕旅行] </small> |- ! <p style="background: #003D79;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基本資料</p> |- |<small> '''別稱''' 埔頂洋樓<br> '''位置''' [[中華民國]][[新北市]]<br> [[淡水區]]真理街15號<br> '''成立日期''' 大清同治9年(1870年)<br> '''類型''' 衙署<br> '''歷史等級''' 直轄市定古蹟 |}</small> </div> '''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為[[清朝]]淡水關稅務司的官邸,別稱'''小白宮''',建於1870年,位於[[新北市]][[淡水區]][[埔頂]],因之又名「埔頂洋樓」,1997年經[[中華民國內政部]]評定為三級[[古蹟]]。 臺灣洋關之設,源於[[1858年]](清咸豐8年)清朝在英法聯軍時戰敗後與英、法分別簽訂「天津條約」,被迫將臺灣開放為通商口岸。[[1860年]](咸豐10)天津條約([[1858年]]簽訂,[[1860年]]互換)之後,英國首任駐臺副領事[[郇和]](Robert Swinhoe)於[[1861年]]7月(咸豐11年6月)抵臺勘查通商港口的情況,因臺灣府城海口淤滯、船隻難停泊不適合做為通商港口,最後議定[[滬尾]]作為通商碼頭,率先談妥在[[淡水]]開港事宜,海關業務主要是徵收進出口船隻裝載貨物的稅款,同時擔任償還列強賠款、外債擔保的角色。而後[[1862年]](清同治元年)6月22日,在滬尾設洋關正式開市徵稅,洋關亦正式設立,並興建海關官邸提供稅關長、秘書(書記)及其他海關官員居住。 == 建築特色 == 整棟建築設計以[[英國]]洋樓風格設計,擁有大面積的涼台、外觀有數個拱圈及落地門窗、及許多獨特的建築設計匯聚而成。 == 介紹 == [[淡水港]]開港後,於1862年([[同治]]元年)6月22日開關徵稅。1863年,福州海關稅務司[[美理登]](Eugène-Herman (baron) de Méritens)提議在台灣也聘用外國人為稅務司。經[[五口通商大臣]][[李鴻章]]認可後,首位到任的稅務司為英國人麥士威(W. Maxwell),後來由美國人斯甄克接任。在稅務司的管理下,淡水港確實面目一新。稅務司公署衙門在今[[紅毛城]]停車場前,是當年最豪華的建築。本棟殖民地式白堊迴廊的建築建於同治末年,原本有三棟,本地人稱「埔頂三塊厝」,是當時稅務司官邸,他們在此工作輕鬆,生活之享受非當時台灣百姓所能想像。[[日本領台]]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也曾慕名到此下榻一宿,留下風流韻事。 日治時代這棟建築物屬稅關,因關務大減而廢除,被附近[[淡江中學]]學生稱為「化物敷屋」([[鬼屋]])。[[二戰]]後,其東側另二棟同型洋樓被拆除。1996年,[[財政部關稅總局]]曾決定將此建築報廢、改建員工住宅,引起所謂「搶救小白宮」的行動;在淡水[[仕紳]]及專家學者的強力奔走下,才保住這棟具有歷史意涵的白色建築,永久維護;而臺北縣淡水鎮公所也提報古蹟評鑑,以保存此文化資產。1997年,內政部臺閩地區古蹟評鑑審議會議評定為三級古蹟。2004年重新整建為現今的樣貌。 ==管理== 最初淡水海關設置是由中國人管理,清廷為斷絕華人官吏貪墨的陋規並確保關稅之徵收,聘洋人為稅務司總管,清廷派任的海關監督,僅能管理原來的常關事務,稅務司完全掌握洋關的行政與關稅大權。首任副稅務司長是英國人侯威爾擔任,至此正式開始淡水的洋關史。海關公署就在舊的[[滬尾水師守備署]](即今[[紅毛城]]西側停車場)做為辦公之用,碼頭就設在正前方的淡水河畔,依洋關務編制屬於徵稅部門,可分為洋人、華人兩系統,洋人又分內班、外班、海班。內班設有稅務司、副稅務司、幫辦、供事、醫師;外班有各等總巡等驗貨、巡役等。 == 歷史事件== *1870年:淡水海關稅務司官邸興建完成<ref>海天雜文。周明德。第332頁</ref>。 *1896年:[[台灣總督府]]舉辦「台灣始政周年紀念」,時任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來台,當時即在小白宮住宿<ref>海天雜文。周明德。第334頁</ref>。 *1995年:臺北縣淡水鎮公所認為小白宮具有歷史意義及保存價值,因之檢送古蹟調查表,要求將小白宮列入古蹟<ref>臺北縣淡水鎮公所「北縣淡民字第8412895號函」</ref>。 *1996年:11月,臺北縣淡水鎮民代表會決議將小白宮列入古蹟保存,並呈請內政部審核同意。 *1997年:2月,內政部臺閩地區古蹟評鑑審議會議評定小白宮為三級古蹟。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733 臺灣]]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