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252.5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加西亚·马尔科斯 的原始碼
←
加西亚·马尔科斯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加西亚·马尔科斯</big> ''' |- | [[File:B3119313b07eca8072c996d9ad2ceddba04483d1.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s7.baidu.com/feed/b3119313b07eca8072c996d9ad2ceddba04483d1.jpeg?token=ac235cd2acc4e02759d34cc53a3b3d08 原图链接]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63316772083588226&wfr=spider&for=pc 来自爱生活爱快乐]]]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 文 名'''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外 文 名'''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别 名''' :贾西亚·马奎斯 '''国 籍''' :哥伦比亚 '''出 生 地''' :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阿拉卡塔卡<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9453532/6ade4wxU4WTAkwii-AVR8G0GOpvWtWqLGHJTDJsRxmFA1huuQ_jkMSVHLoY7TzCG6LnGIirwao3iHwluCaZ0oLxnsooA6qii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豆瓣.2019-10-08]</ref> '''出生时间''' :1927年3月6日 '''逝世时间''' :2014年4月17日 '''毕业院校''' :波哥大大学肄业 '''代表作品''' :《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 |} <p style="text-indent:2em;">'''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José de la Concordia García Márquez,1927年3月6日-2014年4月17日),[[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马尔克斯18岁考入国立波哥大大学法学系,可是作家对法律毫无兴趣。<br> * 后因时局动荡,马尔克斯中途辍学,随后进入《观察家报》任记者,并逐渐走上文学创作道路。 *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马尔克斯陆续发表了一系列中短篇小说。其中有《枯枝败叶》(1955)、《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1961)、《恶时辰》(1962)、《格兰德大妈的葬礼》(1962)。1965年开始创作《[[百年孤独]]》,1967年小说出版后被誉为杰作,短时间内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并饮誉全球,奠定了作家在文坛上的地位。随后又创作了《家长的没落》(1975)和《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1981)等小说。 * 1982年,马尔克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后,马尔克斯潜心创作,不断有新作推出,《[[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和《迷宫中的将军》(1988)等都是影响比较大的作品。<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9453532/69a5viuYFMbDoBzaVZhUPuoVkUasPWTwxCYzk4-gUpLw6Pdf75N8YQFaC47GsUG3D-A5t7n7Kri_k_g0Zk2TlkmVJb8_tJV8hk95Lj1sA4gXlA 马尔克斯辞世哥伦比亚默哀三天 奥巴马克林顿缅怀.中新网.2019-02-17]</ref> == 人物生平 == === 早年经历 === * 加夫列尔·马尔克斯1927年3月6日生于[[哥伦比亚]]阿拉卡塔卡。他的童年时代在外祖父家度过。外祖父是个受人尊敬的退役军官,曾当过上校,性格倔强,为人善良,思想激进。外祖母博古通今,有一肚子的神话传说和鬼怪故事。马尔克斯7岁开始读《一千零一夜》,又从外祖母那里接受了民间文学和文化的熏陶。在童年的马尔克斯的心灵世界里,他的故乡是人鬼交混,充满着幽灵的奇异世界,以后,这就成了他创作的重要源泉。 * 1940年,马尔克斯迁居首都波哥大,1947年入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并开始文学创作,在大学期间,马尔克斯如饥似渴地阅读西班牙黄金时代的诗歌,这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f name="MY5">张绘.马尔克斯的文学观与文本特征 云南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3</ref> * 1948年因哥伦比亚内战中途辍学。1955年,他因连载文章揭露被政府美化了的海难而被迫离开哥伦比亚,任《观察家报》驻欧洲记者,不久那家报纸被哥伦比亚政府查封,于是他被困在欧洲。同年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枯枝败叶》。1958年,马尔克斯与他相爱已久的恋人梅尔塞德结婚,1959年,马尔克斯为古巴通讯社“拉丁社”在波哥大、古巴和纽约工作。 <ref name="MY6">[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9453532/099do-zJQyI6JEpt9pnEtgNwi3w901Gq4gtyawINkCLSfS-7Ctyli2R2-XTxMqCQ3V1il5qgvT5MImnyaWESFwX_t67Hv-_l3Y5-akZtqUOulWH9xqlXwdqgJJJdEb_T 加西亚·马尔克斯小传 .凤凰网.2014-03-01] </ref>.1959年应邀参加古巴革命胜利庆典并在切·格瓦拉领导的拉丁通信社工作。 === 辉煌时期 === * 1961年到1967年,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妻子梅尔塞德斯、两个儿子罗德里戈和贡泽洛主要居住在墨西哥,在那里他担任记者、公关代理人,从事电影脚本写作,并继续创作小说。1967年《百年孤独》出版后,立即被评论家誉为一部杰作,被译成多种文字,并为他赢得各类奖金,并使马尔克斯可以全身心投入写作。1972年,他的又一部非凡的短篇小说集《一个难以置信的悲惨故事——纯真的埃伦蒂拉和残忍的祖母》出版。1975年,他又发表了《家长的没落》,这是一部关于一个独裁者的长篇小说,马尔克斯花了很长时间才写完它。同年,他为抗议智利政变举行文学罢工,搁笔5年。 * 1975年以后,马尔克斯大部分时间住在墨西哥城,尽管他们一家在巴黎和波哥大也有寓所。他涉足新闻行业的许多方面,并发表了许多公开的政治宣言。他是一个地道的左派,并与古巴的菲德尔·卡斯特罗有很好的私交;但他经常提醒采访者,他从来不是一名共产党员。他坚认,拉丁美洲人应该有寻找解决自己问题的方式的自由。 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并任法国西班牙语文化交流委员会主席。同年,哥伦比亚发生地震,他回到祖国。1985年,《霍乱时期的爱情》发表,被加西亚·马尔克斯称为“一个老式的幸福的爱情故事”。1986年,他的报告文学《里丁智利历险记》第一版被智利政府在圣地亚哥公开销毁,不过这一事件保证了它后来几版的畅销。小说描述一个流亡国外的著名电影导演,秘密地回到他的祖国智利,拍摄一部皮诺切特政府统治下的人民的生活纪录片的经历。 <ref name=MY6/> === 晚年经历 === * 1990年,马尔克斯与代理人卡门到访京沪,随处可见的盗版书惹恼了马尔克斯。此行后马尔克斯撂下狠话,死后150年都不授权中国出版自己的作品,包括《百年孤独》。 1999年得淋巴癌,此后文学产量遽减,2006年1月宣布封笔。马尔克斯家族有老年痴呆遗传史,马尔克斯在患淋巴癌后为了抗癌接受了化疗,导致大量脑部神经元缺失,这加速了他罹患老年痴呆症。据悉,今后可能无法再从事创作活动。在2008年。卡门等人来到中国,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考察、评估。终于,2010年,中国得到了《百年孤独》的出版授权。之后,《我不是来演讲》、《霍乱时期的爱情》等多部马尔克斯作品在中国陆续出版。 * 2014年4月18日,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墨西哥城去世,享年87岁。 * 2020年8月15日,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遗孀梅塞德斯·芭莎于周六在[[墨西哥]]城去世,享年87岁。<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9453532/ec9fjwCwi5eqAPhQhEip9UU_vf7aEVBm6SbxW3JfI0GfRUzxr-45FQDKboYVvy61Diu3dKiLhrA6oomcQmpkrmM-XeCtidNH7VPM3dCnnP1eE7MSe8K7ATrSLk42r46p1ZAI 《百年孤独》作者马尔克斯遗孀去世,享年87岁.百家号[引用日期2020-08-18] </ref> == 人物思想 == * 马尔克斯与其说是一位因孤独而出名的作家,莫如说他是因谴责孤独而出名的。马尔克斯在努力地提醒人类,孤独是一种异乎寻常的现实,一种每一分钟都发生在世界范围内的实验。“这一现实不是写在纸上的,而是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它每时每刻都决定着我们每天发生的不可胜数的死亡。这个非凡的现实中的一切人,无论诗人、乞丐、音乐家、战士,还是心术不正的人,都必须尽量地求助于想像。因为对我们来说,最大的挑战是缺乏为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可信而必须的常规财富。朋友们,我就是我们的孤独之症结所在。”无知会造成孤独,自私会造成孤独,竞争与比较同样会造成孤独,而贫穷更是一种孤独,是孤独中最刻骨铭心的一种——甚至可能使一个落后的民族沉沦或枯萎。孤独是文明真正的敌人,不管它是来自主观的还是客观的。但孤独究竟为何物,仅靠马尔克斯一人,无法解释清楚。马尔克斯的意义在于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个问题,关注自身的命运以及别人(哪怕发生在另一个国度、地区或另一半地球)的命运:“如果不具体地采取合法的行动支持那些幻想在世界的分配中享有自己的生活的人民,仅仅同情我们的梦想不会使我们对孤独的感觉有所减少。”马尔克斯所谓的孤独,主要是建立在贫穷的基础上的。其实,物质上有限的孤独,导致的是精神上无限的孤独——孤独这个概念比马尔克斯所理解的还要广大。不管怎么说,人类虽然还无法详尽地解释孤独,但毕竟开始尝试着解剖孤独——逐渐意识到孤独的存在及其危害,在这样的努力中。孤独会变得渺小的,至少不再那么可怕。<ref>洪烛.马尔克斯的孤独.云南昆明: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ref> == 人物影响 == *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巨作《百年孤独》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部小说自1967年问世以来,已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影响之大,遍及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ref name=MY5/> * 马尔克斯不仅因其丰富的文学创作在世界文坛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且还以其深刻独到的文学创作观和美学追求著称于世。马尔克斯的创作立足于拉美大地,怀着深厚的民族感情,表现人民的生活和斗争,鞭挞各种各样的邪恶势力,同情弱小,反对强暴,表达人民对民主、自由和美好未来的渴望,揭示重要的社会问题,暴露形形色色的社会流弊等等,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拉丁美洲的历史和现实,展示当代拉美的社会面貌。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被认为是拉丁美洲“文学爆炸”时代的代表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ref name=MY5/> <br> == 人物评价 == “他的小说以丰富的想象编织了一个现实与幻想交相辉映的世界,反映了一个大陆的生命与矛盾。”(瑞典文学院评)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9453532/1029s6xV2plh93Go8H52c7PSee6-wEbMTAuRhLb0YS0CdBByWmQhkF6qCM5rksZFsAMmVsLzA2LWENQ8rKlaVqwYCq2sVZvtDmjrj3KNssTImqHLqlzL 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 .中国知网.2014-02-28]</ref> “其作品有着永恒的魅力”。(《时代》周刊,1982年11月1日评)<ref name="MY7">[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9453532/d1bbNBBjrCBJgg5m-U4QPNWaZ3-c3butd9JSCzP_EIDrje4DWam-s8-Z1-JY5weMrAGvpO-02lL6iBoqIXaxbA9zjxo-b6s5Suwk8RmXHKMCV3Na6dHE6psNpTL13Q9o 加西亚·马尔克斯小传 .凤凰网.2014-02-28]</ref> “他是个强有力的作家,有着丰富的想象。马尔克斯善于将个人生活与历史危机联系在一起。从他的作品中,你得不到关于拉丁美洲问题理论上的系统阐述,但当它们以活生生的形象出现在你面前时,你会看到它们。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继承了欧洲政治小说的伟大传统,其结果是历史剧与个人戏剧合二为一。”(评论家[[欧文·肖]]评)<ref name=MY7/> == 相关视频 == <div style="clear:center"> {{#iDisplay:page/g00147d7pe8|740|420|qq}} </div>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哥伦比亚人]] [[Category:人文社科藝術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加西亚·马尔科斯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