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2.179.20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台灣鼴鼠 的原始碼
←
台灣鼴鼠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10px 0 10px; text-align:left"> {| class="wikitable" |<center>'''台灣鼴鼠'''<br><img src="https://c2.staticflickr.com/2/1904/45595091192_15791874c9_b.jpg" width="250"></center><small>[https://c2.staticflickr.com/2/1904/45595091192_15791874c9_b.jpg 原圖鏈結] [https://teia.tw/zh-hant/natural-valley/species/16899 圖片來自台灣環境資訊協會]</small> |} </div> '''台灣鼴鼠'''<ref>[https://cmfarm.pixnet.net/blog/post/218204567-%E5%8F%B0%E7%81%A3%E9%BC%B4%E9%BC%A0-%E5%9C%9F%E6%92%A5%E9%BC%A0 台灣鼴鼠],痞客邦清茂農常,2016-05-25</ref>([[學名]]:''Mogera insularis insularis'')又稱'''高砂鼴鼠'''、'''穿地鼠'''、'''悶鼠'''、'''逩地龍''',是[[小缺齿鼴]]的[[指名亚种]],為台灣特有亞種。 ==分布== 台灣鼴鼠分布在台灣本島的平地和中高海拔約3000公尺的山區。 ==命名由來== 台灣鼴鼠最早記錄於1862年,由[[英國]]外交官[[史溫侯]](Swinhoe)發現,命名為“''Talpa insularis''”。之後[[鼴鼠科]]內的屬名重整,學名改為“''Mogera insularis insularis''”。 ==特徵== *體長約10到13公分,尾長約1到1.5公分,具保暖性的灰黑色柔軟短毛。 *眼睛退化成細小尖形,上下眼瞼均不會眨動。 *前肢掌部與趾部合成一個像鏟子便於挖土的平面。 ==習性== 台灣鼴鼠日間活動於地底,夜晚會至草地、果園等底層覓食,食物以昆蟲幼蟲和蚯蚓為主。 ==參考文獻==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Exhibition/Detail.jsp?OID=429878 台灣鼴鼠]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Category:388 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門]]
返回「
台灣鼴鼠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