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5.249.11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回忆我的母亲(曹永远) 的原始碼
←
回忆我的母亲(曹永远)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回忆我的母亲'''<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6209496/pexels-photo-6209496.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4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回忆我的母亲》'''是[[中国]]当代作家曹永远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回忆我的母亲=== -回忆我的母亲- 母亲离开我们整整32年了。“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中秋合家团圆之际,我要用自己伤感的笔,记下母亲对我们兄妹四人的精心养育之恩,记下我们作为子女对母亲的无限思念之情! 母亲是在47岁那年因一个意外离我们而去的,她走的时候,是在秋天收割黄豆的时节。那年我刚刚毕业参加工作,发了第一个月的工资拿回家交给她,劝说她重新换口牙(母亲是全口假牙),我跟她说“您才这个年纪,往后免不了总得换一次的。”母亲欣慰地收下了,不过说“给你留着、攒着,等你[[结婚]]时交还给你。”没想到一个月后,她就意外出事了,永远离我们而去了。这是今生我为母亲做的第一件事,也是唯一一件事,心愿未成给我留下了终生[[遗憾]]! 母亲是一个命苦的人。我从没见过黄连,可每当看到野外的苦菜,就想到了她。听说母亲嫁到我家时,家有爷爷(奶奶早已去世),还有两个年幼的姑姑。先前为了给奶奶治病,家中向四邻左一毛右一块地借了不少钱,据父亲说有近千元。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一个农村家庭背负这么多外债,可谓是个“天文数字”了。也许当时母亲看上的是父亲这个人,不在意家庭负担,无怨无悔地嫁过来了。那时来我家讨债催债的人很多,即使有邻居闲来串门,母亲会误以为是来讨债的,条件反射地赶紧说出“过过这段时间马上就会还”之类的歉意话。 等我们兄妹四人陆续出生后,家里的窘境一直在持续而没有改变。爷爷因家庭压力过大受刺激而得过病,病好后只能在生产队里当饲养员,算半劳力,父亲因干民办教师拿的是本队劳力平均工分,母亲是妇女算半劳力,家里没有一个整劳力,挣的工分少,换算成粮食也相应就少。孩子们又小又多,光吃不能干。年底去队里领口粮时社员颇有微词。母亲在队里平时所承受的冷眼、挖苦、排挤可想而知。 母亲在队里干完活回到家中,还要无休止地洗衣、做饭、喂猪,照顾孩子,辛劳不言而喻。母亲的身体很单薄,力气也不多,但她一直是在默默地坚持操劳,任劳任怨。 母亲来到我家过的一直都是穷困的日子,所以她对财物很是看重。曾因为玉米地里拔出的青草(晒干后卖2分钱一斤)归属问题和本队某干部的老婆互不相让发生争执,至今我也搞不清那事谁是谁非。那家是个大户,在队里亲戚多,此后我家一直倍受那家族的欺侮排挤。 虽然家境困难,但父母对孩子读书受教育却是一贯重视、无比支持的。为了孩子的[[学习]],他们再苦再累,从不拖累我们。学校收学杂费她总是千方百计地筹借,从不难为我们。 母亲一生过的是操劳的[[生活]],因为劳累,她的身体一直不好。她一般是不去医院的,缺钱更怕花钱。我上八年级那年,在收割麦子的夏季,母亲终因积劳成疾连续得了三场大病,接二连三住院吃药动手术,家中光景好不凄凉!多亏那年我考上中专、父亲“民转公”,两喜冲三忧,才淡化了家中凄凄气氛。 母亲照顾家中老少三代尽心尽力。爷爷的病隔上几年遇事上火就要犯,狂躁性的精神病,一般人是没有毅力在这个家庭挺下去的。两个姑姑年幼时我母亲就来了,她担起了照顾小姑子的责任,直到把她们负责地先后嫁出。两个姑姑对这个嫂子感情也是至深的,后来连我小姑夫到了母亲的灵前都是长跪不起,口喊“嫂娘”痛哭流涕! 母亲常年承受着强体力劳动,生活上却是再简单不过。她多年都不给自己添置一件衣服,在最后给她整理遗物时,以至于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我家清明节从来没煮过鸡蛋,还是考上师范之后见同学清明节吃鸡蛋,我才知道过清明吃鸡蛋的习俗。曾记得端午节煮鸡蛋我家一贯是煮21个,爷爷、爸爸、我们兄妹四人各3个,她那份拿出两个分给我和妹妹。鸡蛋是不能多煮的,得攒着卖钱供家中打油买盐和供孩子读书。曾记得1979年我刚上小学一年级时,老师布置学生回家要钱置办学习用品,母亲拿不出钱,只好给我一枚鸡蛋,让我到供销社卖。一个鸡蛋换了一毛钱,买来一支铅笔一块橡皮一个拼音本而办齐了入学的全部“家当”,可见那时“钱”的“值钱”耐用。还曾记得我家除夕吃的那顿“年饭”是几片肥肉加猪血(两毛钱买一盆)炒的大白菜。不逢年、不过节、不来客我家平时从不舍得买肉,即使来客买点肉炒肴剩余的也总是用盐培着,等下一次来客时再用,不留臭了家人舍不得吃。当时我曾哭着抱怨母亲“我们家过的是'牛马不如的生活’”。[[常遗]]憾的是,等子女们毕业工作领工资、成家立业[[生活]]好了,却再没机会给母亲买点好吃的可穿的,再没机会给母亲哪怕是过一次生日! 母亲爱我们,我们更爱母亲。记得她最为高兴的时刻是我们兄妹放假回家见到我们的那一刻,那种喜悦无法掩饰地洋溢在她脸上,更深藏在她心里。我们子女也都很自觉,一放假就赶紧往回赶,回家后尽最大能力把承包地责任田里的农活承担起来,把母亲从田地里解放出来,村里人都夸我家的孩子勤快懂事。等到假期结束开学之际,母亲总是把学费生活费筹集足够,缝在我们贴身内衣里。总是不忘特意买些新鲜猪肉,肉多菜少炒上几样可口菜肴,给我们送行。 母亲虽没有高大结实的身躯,却有着博大宽广的胸襟。[[母亲]]的勤劳、忍耐、宽容、无私的品格和为人处事原则给子女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在我们今后漫长的工作生活中受益终生、享用不尽。 母亲是平凡的,母亲又是无比伟大的。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比娘更亲更近的人吗?母亲出事那年,我们兄妹四人都已参加工作,对她来说,牵挂或许已经不大了,也许可以没有遗憾地长眠了;但是,作为儿女,尽孝的时刻才刚刚开始啊! 娘啊,难道苍天注定您的一生就只能是受苦受难?享福的时刻就要来临,您却撒手离我们而去,仅仅四十多岁的年纪,哪怕您再活上十年八年也好啊! 泪水朦胧了儿女双眼,[[思念]]萦绕在亲人心间! 母亲,愿您在地下安息!<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963138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曹永远,1971年生,[[山东]]诸城人。1990年毕业于诸城师范学校,1992年毕业于潍坊教育学院。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回忆我的母亲(曹永远)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