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6.164.5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奶奶的针线包(朱学玲) 的原始碼
←
奶奶的针线包(朱学玲)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奶奶的针线包'''<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20284349/pexels-photo-20284349.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奶奶的针线包》'''是[[中国]]当代作家朱学玲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奶奶的针线包=== 在我衣柜抽屉的一角,存放着一套手工制作的针线包,一个是蓝花的布包,布包里续了厚厚的棉花,用来存放针;一个是紫色石榴形状的布包,里面有粉笔末和粗线,线的两端各有一个桃心形状的布坠,线上沾有粉笔末,在被子上沾一下,就有浅浅的印,沿着这道印缝制,针脚非常整齐。 那是奶奶93岁高龄时,听闻我要学习自己做被子,凭着记忆,做了一套她儿时做女红用的针线包送给我的。后来我想奶奶的本意其实并不在我是否真的做被子,而是希望那些老物件能够传承下来。针线包做工精良,都是一针一线手工缝制的。当它展现在你眼前时,你多半猜不出它是干什么用的。这种手工制作的老物件现在的确很少见到了,别说年轻人了,即使我一个七零后也是第一次见到。 我的奶奶生于1924年,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两年了。两年来我的意识深处一直觉得奶奶还在,她就在她的哪个儿女家住着呢。然而在我回娘家的路上,恍惚间忽然明白,最爱我的奶奶真的不在了,我就会抑制不住地泪如泉涌,如万箭穿心般[[难受]]。我时常在想,人的一生,究竟要越过多少沟沟坎坎,跨过多少病厄灾祸,经历多少艰难挫折,才能一路平安顺遂地走到95岁无疾而终?我想,那一定是爱和[[善良]]同在,修身与修心同行。 奶奶出生在天津市区一户家境殷实的人家。小时候家里有奶妈照顾她的生活起居,并且读过三年私塾,因为是女孩,家里觉得上了三年私塾就够了,因此没有再继续学习。私塾里学的是繁体字,新中国成立后,奶奶通过看书看报自学了简体字。奶奶的[[记忆]]力[[非常]]好,她能清楚地记得全家每个人的生日、时辰;每一件物品的购买年份,并且会告诉我:这件樟木箱子是大奶奶的陪嫁,已经100多年了;那个小柜子是某年某月买的,至今已经多少年了,比你还大呢。如果奶奶是男孩子,能够继续上学,她的人生也许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奶奶十几岁时,因战乱不断,家道中落,奶奶和两个妹妹就各自嫁到郊区庄户人家了。而我的爷爷是在北平城里长大的,小时候也读过私塾。我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爷爷奶奶在昏暗的烛光中戴着老花镜一个读书读报,一个在做针线活。奶奶从富裕人家的小姐变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妇,洗衣做饭、操持家务、田间劳作,缝制一家人的被褥、衣服、鞋子,日夜操劳。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农村已有大集了,奶奶经常去集市上买来布头做针线活。村里的大妈、婶子们也都爱找奶奶一起去买。一是因为奶奶天性善良、脾气好,二是奶奶心灵手巧。一块布,奶奶一看就知道它用来做成什么最合适,包括花色的搭配,尺码的大小。家庭主妇们和奶奶挑完布头回来,或是让奶奶帮她们裁剪,或是讨要鞋样,或者有实在不会做的就直接送给她们一些成品。 在结伴买布头的女人中,有一个村子西头的婶子,男人常年在外地[[工作]],她在村副业加工厂上班,因为赶工期,常常很晚下班回家,家中上小学二三年级的两姐妹经常饿着肚子在家写作业。奶奶[[知道]]了这件事儿,很心疼孩子,就告诉婶子,只要下班晚了,就让孩子们去她那里和我妹妹一起作伴写作业,奶奶照顾她们吃饭。就这样一直到两姐妹小学毕业,婶子也不在加工厂上班了。两姐妹成年工作后非常感念奶奶的付出,每逢节日都回来看望奶奶,处得像亲人一样。 爷爷去世后,奶奶就在她的几个儿女家轮流住。我每次去看望奶奶,给奶奶捎去水果让她品尝时,奶奶总是说:先不吃,不到点儿。奶奶的生活起居非常规律,每天早上5点左右起床,然后从头顶到脚部逐一按摩一遍。三餐及吃水果的时间、外出散步的[[时间]]都比较固定。奶奶一生都没住过医院,平日里有个头疼脑热的小毛病也不吃药,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扛着。偶尔重感冒的[[时候]]被妈妈逼着吃药,只两三天就好了。而同样的情形,我吃一个星期的药都不一定能好。这可能和奶奶年轻时的田间劳作,操持家务,不爱闲着有关吧。记得小时候奶奶做完家务,赶着给爷爷做好饭,领着我去田间为爷爷送饭,奶奶简直健步如飞,我要使出全身的力气才能跟上奶奶的步伐。奶奶年老了也还是闲不住,每天都给亲戚邻里们做拖鞋,单的,棉的,素色的,花面的。闲暇时光或看报或收听广播。八九十岁了也不愿意坐着不动,还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因为奶奶识字,可以看懂说明书,所以电饭锅、燃气灶和家用电器都会使用,可以简单地熬粥、热饭。 我一度觉得我的奶奶一定可以长命百岁的。奶奶自己也期待着健康到百岁,一是不愿意给子女们添麻烦,要健健康康地活着;二是听说国家给百岁老人发的钱足可以养活自己。虽然我们这些晚辈都经常给奶奶零花钱,但是对于一位农村的老奶奶来说,能领到国家的工资养活自己,是一件多么光荣而自豪的事啊!可是身体这么好的奶奶,在93岁那年,还是不小心摔了一跤。在家人的精心[[照顾]]和自己顽强地锻炼下,奶奶又能下地走动了。只是需要拄拐走,而且走得很慢。经过这件事儿,奶奶的身体终究大不如前了。前年冬天的一天下午,刚给奶奶过完生日不久,就传来噩耗。奶奶走了,健康到百岁的愿望没能实现。 从奶奶七八十岁的[[时候]],我就想给奶奶写点东西。可是直到奶奶去世也没写成。奶奶去世后,我无数次提笔,总是因太过悲痛而搁笔。奶奶这一生,无论命运给予什么,她都能平静面对,坦然接受,总是心态平和地生活着。小时候即使我们顽劣调皮,奶奶也从不会大声斥责我们,而是告诉我们该怎样去做。奶奶曾教育我,学习就犹如爬台阶,只有下边这层台阶走扎实了,才能迈向更高一层台阶。我们工作后,爷爷奶奶总是告诫我们,现在的生活比过去不知好多少倍呢,你们一定要努力工作,回报社会。经历了旧社会战火纷飞的年代,经历了建国初期的一穷二白和三年困难时期,对于现在的生活,奶奶总是心怀感恩,倍加珍惜。 奶奶是一座宝藏,终其一生我都探索不完。给奶奶写点东西,我词穷。若真的有来世,我还做奶奶的孙女。<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aspx?userid=70840274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朱学玲,[[天津]]市静海区市场监管局工作。自幼喜爱文学写作,偶有作品发表。。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奶奶的针线包(朱学玲)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