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2.133.4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慧经和尚 的原始碼
←
慧经和尚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慧经和尚</big> ''' |- | [[File:6b5ee29e718f2ede.jpg|缩略图|居中|[https://pic.sogou.com/pics?ie=utf8&p=40230504&interV=kKIOkrELjboLmLkElbcTkKIMkbELjbgQmLkEkL8TkKIRmLkEk78TkKILkbGIOzzgjb0Ew%20dBxfsGwOVFmUHpGz2IOzXejb0Ew%20dByOsG0OV%2FzPsGwOVFmULyMzzlWaIPjfdJj%20lHzo%3D%3D_200714756&query=%E8%95%B4%E7%A9%BA%E5%B8%B8%E5%BF%A0%E7%A6%85%E5%B8%88 原图链接][https://i03piccdn.sogoucdn.com/6b5ee29e718f2ede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慧经法师,江西人,俗姓裴,十七岁求出家。 无明慧经和尚,江西人,俗姓裴。 出胎时难产,祖父诵《[[金刚经]]》,而得生产,故名慧经。 慧经禅师生得形仪苍古,天性淡然,无有所好。 九岁入乡校,读孔孟章句。 一日,慧经禅师问乡校老师“浩然正气是个甚么?”乡校老师感到非常诧异。 慧经禅师从十七岁开始弃学,对世间功名之事,了无意趣,向道之心却日渐浓厚。 二十一岁那一年,慧经禅师偶然来到一居士家,见案头上有一本《金刚经》,遂展卷阅读,忻然如获旧物。 从此以后,他开始断荤腥,决志出家。 父母不能夺其志,遂从其愿。 即访[[廪山常忠]],忠∶『著急作麽?待汝成就,我为汝师。』 侍从三年,疑《金刚经》四句偈。 二十四岁,某日看[[傅翕]]偈云∶『'''若论四句偈,应当不离身。'''』 豁然大悟。 曾阅大藏一览,看到[[宗眼品]],始知教外别传的意旨; 曾疑五宗的差别,彻疑八个月,豁然有悟。 即入峨峰,自誓∶『大事不成,誓不下山。』 留宿三年,无人认识; 曾看《传灯录》,乃至「僧问兴善∶『如何是道?』善曰∶『大好山。』」 疑情顿发,日夜精究,而忘饮食; 某日搬石,豁然大悟,偈呈廪山,即得印可。 二十七岁,返回旧隐,自己耕作,打石开田,不嫌劳苦,不顾形骸,不下山,二十四年如一日。 五十一岁,主持宝方以后,百般维新,学徒云集。 僧问∶『和尚在此山,曾见何人?』 经∶『总末行脚。』 僧∶『岂以一隅,而小天下乎?』 他以为不错,决心远游; 经过南海,拜谒莲池,返来少林,礼六祖塔; 问于无言宗主「西来意」; 到京师拜谒达观,进入五台,拜谒端峰广通; 即返南方,归锡宝方,开堂说法。 无异元来,当第一座,学者云集。 六十岁,请住寿昌寺,不借外护,不发化主,与众耕耘,乃至年老无懈怠。 学僧问道,即把锄头当禅杖,用过锄头无数,新建庵院二十余所。 =='''悟道因缘'''== 蕴空常忠禅师正在本邑廪山开法接众。 慧经禅师于是投其座下,请求剃度。 常忠禅师一见他,便道:“着急作么?待汝瞥地(指开悟见性),我为汝师。” 于是慧经禅师便留在常忠禅师身边,服勤三载。 在常忠禅师座下参学过程中,慧经禅师对《金刚经》中的四句谒,常存疑问。 一日,慧经禅师偶然见到傅大士的一首偈颂,中有“若论四句偈,应当不离身”二句,当下不觉释然。 当时慧经禅师才二十四岁。 后来,慧经禅师又读《大藏一览》,至《宗眼品》,始信有教外别传之旨,但是他对禅宗五家之差别颇多疑惑。 他一度独自参究,迷闷了八个月,终于有所悟入。 于是他急切地想游方参学。 不久,慧经禅师便辞别廪山常忠禅师,来到峨嵋山,卓庵隐居。 他自誓道:“不发明大事,决不下山。” 在峨嵋山,慧经禅师勤苦参学了三年,人们竟不知道他的踪迹。 他曾经登上峨嵋山的绝顶,顾盼足下峰峦如聚,遂作偈云: “踏上云头第一峰,眼中广博小虚空。 当时欲见无由面,今日相逢处处同。” 在住山期间,慧经禅师一日阅读《传灯录》,看到下面这样一则公案—— 僧问兴善:“如何是道?”善曰:“大好山。” 慧经禅师不明其意,疑情顿发,于是日夜提撕,以至于废寝忘食。 一天,慧经禅师在庵前搬一块石头,那石头的一端埋在土里,坚不可移。 慧经禅师使尽平生力气来推它。 就在这个时候,他豁然大悟,遂作偈云: “欲参无上菩提道,急急疏通大好山。 知道始知山不好,翻身跳出祖师关。” 慧经禅师于是径直回到廪山,将自己所写的悟道偈,呈给常忠禅师。 常忠禅师览其偈,遂给予印可,并为他落发授戒。 当时,慧经禅师二十七岁。 从此以后,慧经禅师便执侍于常忠禅师身边,朝夕温研,殷勤请益,躬耕劳作,凿石开田,不惮劳苦,影不出山者二十四年。 慧经禅师五十一岁才开始出世接众,初住宝方,后一度游方,又复归宝方。 一时门庭兴盛。座下弟子最著名者当推无异元来。 慧经禅师气柔而志刚,心和行峻,不修边幅而容仪端肃,严霜煦日,不怒而威,接人单提宗门向上之事,远近参请如银山铁壁,未尝轻易印可一人,以真参实究为要。 年逾七十,犹混迹劳侣,耕凿不息。其平生佛事,不离钁头边,故人称“寿昌古佛”。 =='''正风二事'''== 一、当时'''益王'''仰慕慧经禅师之名,欲前来斋香修敬。 慧经禅师漠然不答。 知事僧担心这样怠慢益王,会牵连丛林安全,于是请求慧经禅师顺乎时宜。 慧经禅师呵斥道:“吾佛制,不臣天子,不友诸候。 为佛儿孙,而违佛制,是叛佛也。 吾岂作叛佛之人哉!” 益王听说之后,对慧经禅师益发恭敬,感叹道:“去圣时遥,幸遗此老!” 二、曾有檀信出钱,请求寺院僧众为他个人做佛事。 慧经禅师知道后,呵斥那位居士道:“汝邀一时之刹,开晚近流弊之端(指出家人赶经忏获得钱财),使禅坊流为应院,岂非巨罪之魁也!”慧经禅师严守丛林古制如此。 =='''示寂'''== 大明神宗万历四十五年(1617)腊月初七,慧经禅师从田间干活回来,告诉大众云:“老僧自此不复作矣。” 大众听了都非常惊愕。 除夕之夜,慧经禅师上堂, 嘱咐大众云: “今年只有兹时在,试问诸人知也无?那事未曾亲磕着,切须痛下死功夫。” 第二年正月十三,慧经禅师示微疾圆寂。 春秋七十一岁。 临终时,有辞众偈及举火偈。 辞众偈云: 人生有受非偿,莫为老病死慌。 可笑无生法忍,将何业识消亡。 一时云净常光发,佛祖聊安此道场。” 举火偈云: 无始劫来只这个,今日依然又这个。 复将这个了那个,这个那个同安乐。” =='''念佛法要'''== 慧经禅师曾有念佛法要,把禅净二法结合在一起,讲得非常到位。 现录之如次: 念佛人,要心净,净心念佛净心听。 心即佛兮佛即心,成佛无非心净定。 念佛人,要殷勤,净念相继佛先成。 佛身充满于法界,一念无差最上乘。 心念佛,绝狐疑,狐疑净尽即菩提。 念念不生无系累,十方三界普光辉。 念即佛,佛即念,万法归一生灵焰。 灵焰光中发异苗,自然不落诸方便。 念佛心,即净土,净念诸佛依中住。 念佛心胜万缘空,空心早上无生路。 念佛人,要心正,正心一似玻璃镜。 十方明净物难逃,万象森罗心地印。 念佛人,要真切,切心念佛狂心歇。 歇却狂心佛现前,光辉一似澄潭月。 波澜浩荡不相干,凡圣示现离生灭。 念佛心,听时节,时节到时心自悦。 似遭网,打破大散关,如失珠,抒教黄河竭。 见有是利不思议,非为饶舌为君说。 念佛心,须猛究,直下念中追本有。 非因念佛得成佛,佛性自然常不朽。 剔起眉毛须自看,瞥然亲见忘前咎。 念佛人,有因由,信心不与法为俦。 参禅讲解全不顾,直下心明始便休。 露地牛耕翻大地,漫天网收摄貔貅。 生擒活捉威天下,越祖超宗异路头。 普劝念佛参禅者,莫把家亲当怨仇。” <ref>[https://baike.sogou.com/v83450896.htm?fromTitle=%E6%85%A7%E7%BB%8F 慧经和尚] 搜狗百科 - baike.sogou.com/v...- 2018-3-22</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225 佛教佈教及信仰生活]]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慧经和尚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