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74.6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普惠金融下的互联网金融创新与风险控制研究 的原始碼
←
普惠金融下的互联网金融创新与风险控制研究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www0.kfzimg.com/sw/kfz-cos/kfzimg/16726188/306a4d0c6b5abd00_s.jpg width="260"></center> <small>[https://www0.kfzimg.com/sw/kfz-cos/kfzimg/16726188/306a4d0c6b5abd00_s.jpg 来自 孔夫子网 的图片]</small> |} 《'''普惠金融下的互联网金融创新与风险控制研究'''》,吕秀梅 著,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传播知识信息手段<ref>[https://www.sohu.com/a/131814077_620113 涨知识:古人用什么方法传递信息?],搜狐,2017-04-03</ref>,除了书籍、[[报刊]]外,其他工具也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但书籍的作用,是其他传播工具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在当代,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书籍仍然是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传播工具<ref>[https://www.sohu.com/a/158173666_573074 书究竟有何用?],搜狐,2017-07-18</ref>。 ==内容简介== 互联网金融化和金融互联网化及两化融合发展是互联网条件下现代金融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并由此掀起金融大众化和民主化浪潮,使长期饱受金融排斥与抑制的广大中小微企业、“三农”和社会弱势群体也能平等享受到现代金融服务,使普惠金融理念从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落地落实。但由于发展时间短,相关制度欠缺、监管缺失和经验缺乏,互联网金融前期的野蛮生长暴露出许多风险和弊端,为我国尚不完善的金融体系增加了许多不稳定因素,因此迫切需要对互联网金融“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有清醒的认识,厘清互联网金融的本质,给[[互联网]]金融创新的“烈马”配上风险可控的“缰绳”,做好“踩油门”与“踩刹车”的动作配合,引导互联网金融既普惠化创新发展,又合规化健康发展。因此,《普惠金融下的互联网金融创新与风险控制研究》抓住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应具有的本质属性,利用互联网金融发展带来的机遇助力普惠金融发展。研究结果应用对发展普惠金融,缓解我国金融排斥与抑制,让金融更好地回归到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之中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 1.1.1 普惠金融与金融排斥和歧视 1 1.1.2 传统金融难以实现普惠金融 3 1.1.3 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契合 3 1.2 相关的研究综述 6 1.2.1 互联网金融普惠与创新 6 1.2.2 互联网金融风险与监管 7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10 1.3.1 研究目标 10 1.3.2 研究内容 10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2 1.4.1 研究思路 12 1.4.2 研究方法 13 1.5 主要创新及特色 14 1.5.1 主要创新 14 1.5.2 研究特色 14 1.6 研究的主要价值 14 第2章 互联网[[金融]]本质:服务实体经济的普惠金融 16 2.1 互联网金融本质属性的认识 16 2.1.1 互联网金融本质是金融 16 2.1.2 传统金融的帕累托改进 17 2.2 互联网金融创新的理论基础 19 2.2.1 普惠金融理论 19 2.2.2 金融创新理论 22 2.2.3 长尾效应理论 22 2.2.4 金融脱媒理论 24 2.2.5 金融中介理论 26 2.3 互联网金融创新的驱动力量 26 2.3.1 金融抑制是创新的土壤 26 2.3.2 金融科技是创新的条件 27 2.3.3 客户改变是创新的导向 28 2.3.4 普惠金融是创新的动力 28 2.3.5 监管包容是创新的环境 29 2.4 互联网金融创新的空间维度 29 2.4.1 创新概念界定 29 2.4.2 基础设施创新 31 2.4.3 网络平台创新 32 2.4.4 渠道整合创新 32 2.4.5 应用场景创新 34 2.5 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普惠体现 35 2.5.1 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 35 2.5.2 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 36 2.5.3 提高金融服务的满意度 36 2.5.4 提高金融服务的可持续性 37 2.5.5 提高金融风险的可控性 37 2.6 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的创新表现 38 2.6.1 为实体服务的创新导向 38 2.6.2 面向消费者的金融创新 38 2.6.3 面向生产者的金融创新 39 2.6.4 面向供应链的金融创新 39 2.6.5 面向“三农”的金融创新 39 第3章 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普惠金融的服务方式 41 3.1 P2P网络借贷 42 3.2 众筹融资 44 3.3 第三方支付 48 3.4 虚拟货币 50 3.5 互联网金融门户 53 3.6 大数据金融 55 3.7 “互联网+银行” 60 3.8 “互联网+证券” 63 3.9 “互联网+保险” 66 3.10 “互联网+理财” 69 第4章 互联网金融风控:发展普惠金融的前置条件 72 4.1 互联网金融风控的理论分析 72 4.1.1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生成机理 72 4.1.2 互联网普惠金融与金融风险 73 4.1.3 互联网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 74 4.2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识别 75 4.2.1 风险类型 75 4.2.2 风险评估 80 4.2.3 风险体系 83 4.3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度量 84 4.3.1 模型构建 84 4.3.2 模型分析 85 4.3.3 结论建议 89 4.4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控制 90 4.4.1 借鉴传统的策略 90 4.4.2 大数据技术风控 91 4.4.3 其他的金融科技 93 第5章 互联网金融监管:让金融在阳光下普惠大众 96 5.1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理论分析 96 5.1.1 市场与监管 96 5.1.2 普惠与监管 97 5.1.3 风险与监管 98 5.2 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问题 98 5.2.1 监管现状 98 5.2.2 监管问题 100 5.2.3 问题根源 101 5.2.4 监管借鉴 102 5.3 互联网金融创新与监管研究 104 5.3.1 问题提出 104 5.3.2 模型构建 105 5.3.3 模型分析 106 5.3.4 政策启示 114 5.4 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措施 115 5.4.1 思路:宏观审慎+功能监管+行为监管 115 5.4.2 格局:中央银行+审慎部门+行为部门 117 5.4.3 体系: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中介辅助 117 5.4.4 宗旨:助力普惠+鼓励创新+适度监管 120 5.4.5 方式:传统监管+数据监管+创新监管 121 第6章 互联网消费金融:对消费者的普惠金融服务 123 6.1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理论分析 123 6.1.1 理论基础 123 6.1.2 概念界定 124 6.1.3 普惠体现 126 6.1.4 驱动力量 128 6.2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创新方向 129 6.2.1 需求场景创新 129 6.2.2 产品形态创新 132 6.2.3 服务模式创新 133 6.3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风险控制 142 6.3.1 风险识别 142 6.3.2 风险评估 144 6.3.3 风险控制 149 6.4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趋势 155 第7章 互联网公司金融:对生产者的普惠金融服务 156 7.1 互联网公司金融的理论分析 156 7.1.1 理论基础 156 7.1.2 融资理论 157 7.1.3 普惠体现 158 7.1.4 驱动力量 164 7.2 互联网公司金融的创新方向 166 7.2.1 P2P网贷融资 166 7.2.2 电商平台融资 167 7.2.3 众筹模式融资 170 7.2.4 共享模式融资 171 7.2.5 传统金融网络融资 172 7.3 互联网公司金融的风险控制 173 7.3.1 问题提出 173 7.3.2 理论分析 173 7.3.3 实例分析 180 7.3.4 研究结论 183 7.4 互联网公司金融的发展展望 185 第8章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对供应链的普惠金融服务 186 8.1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理论分析 186 8.1.1 理论基础 186 8.1.2 生态系统 190 8.1.3 普惠体现 194 8.1.4 驱动力量 195 8.2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创新方向 198 8.2.1 资产端创新 198 8.2.2 资金端创新 202 8.2.3 服务模式创新 209 8.3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控制 218 8.3.1 风险识别 218 8.3.2 风险评估 220 8.3.3 实证分析 224 8.3.4 风控措施 225 8.4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趋势 229 第9章 互联网农村金融:对“三农”的普惠金融服务 231 9.1 互联网农村金融的理论分析 231 9.1.1 理论基础 231 9.1.2 普惠体现 235 9.1.3 驱动力量 239 9.2 互联网农村金融的创新方向 242 9.2.1 需求场景创新 242 9.2.2 供给主体创新 245 9.2.3 服务模式创新 250 9.3 互联网农村金融的风险控制 255 9.3.1 主要风险识别 255 9.3.2 风控模型分析 256 9.3.3 风险管控措施 260 9.4 互联网农村金融的发展展望 261 第10章 研究结论及决策建议 265 10.1 研究结论 265 10.2 决策建议 267 10.3 研究展望 270 参考文献 272 ==参考文献== [[Category:040 類書總論;百科全書總論]]
返回「
普惠金融下的互联网金融创新与风险控制研究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