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52.14.204.5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有機太陽能電池 的原始碼
←
有機太陽能電池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有機太陽能電池'''<br><img src="https://www.xoer.cc/wp-content/uploads/2020/03/378AbA003958_2826734.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xoer.cc/2826734 圖片來自xoer]</small> |} '''有机太阳能电池'''是成分全部或部分为[[有机物]]的[[太阳能电池]]<ref>[https://www.materialsnet.com.tw/DocView.aspx?id=7271 高分子有機太陽能電池技術發展概況],materialsnet,2008/10/13</ref> ,他们使用了[[导电聚合物]]或小分子用于光的吸收和[[电荷转移]]。有机物的大量制备、相对价格低廉,柔软等性质使其在光伏应用方面很有前途。通过改变聚合物等分子的长度和[[官能团]]可以改变有机分子的[[能隙]],有机物的[[摩尔消光系数]]很高,使得少量的有机物就可以吸收大量的光。相对于[[无机太阳能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的主要缺点是较低的[[能量转换效率]],[[稳定性]]差和[[强度]]低。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材料== 太阳能电池是一个特别的[[半导体]][[二极管]],它可能将[[可见光]]能转化为[[直流电]],一些太阳能电池可能转化[[红外]]和[[紫外]]光的能量为直流电。通常用于有机光伏电池的材料都是有大量[[共轭键]]的,共轭键是由交替[[碳碳单键]]和[[双键]]组成的,共轭键的电子的[[简并轨道]]是[[离域]]的,形成了离域[[成键轨道]][[π轨道]]和[[反键轨道]][[π*]]。离域π键是[[最高占据轨道]]([[HOMO]]),反键轨道π*是[[最低未占据轨道]]([[LUMO]])。HOMO和LUMO的[[能级]]差被认为是[[有机电子]]材料的[[带隙]],带隙一般在1-4 eV。 当这些材料吸收了一个[[光子]],就形成了[[激发态]],并被局限在一个分子或一条聚合物的链,激发态可以被看作是在静电力作用结合的一个电子和空穴,也就是[[激发子]],简称激子。在光伏电池中,激子在不同物质的异质结形成的[[有效场]]中成为自由的电子空穴对,有效场使电子从吸光体(也就是电子给体)的导带降到受体分子的导带上从而破坏了激子,因此电子受体材料的导带边界,也就是它的LUMO必须低于吸光体材料。 ==工作原理== 以有機太陽能電池結構,可區分成單層及雙層(或稱異質接面)太陽能電池。單層主要以陽極,有機材料及陰極所組成。而雙層主要以陽極,可當電子予體有機材料,可當電子受體有機材料及陰極所組成。 有機太陽能電池其發光原理,以電子予體/受體異質接面(electro donor-acceptor heterojunction)元件結構為例,首先予體(donor)接收光,光激發生成電子電洞對(electron-hole pair)或可稱為激子(exciton)。當激子擴散至Donor-Acceptor介面,激子將分解成獨立傳導的電子及電洞。由於donor及acceptor兩者的LUMO、HUMO能階差異的關係,電子會往acceptor材料,而電洞則往donor材料傳遞。接著透過電極,經由外電路,生成電流。 不論是小分子或高分子有機材料,他們都具有共同特性:高共軛系統這些pz軌域非定域化電子混成形成一非定域化π及π*軌域。其中非定域化π軌域為HOMO,而非定域化π*軌域為LUMO。而兩者的能階差,被認為是有機導電材料的能隙,而通常能隙值約為1~4 eV。一般而言,延長有機分子共軛碳鏈長度,可降低能隙值。有機太陽能電池仍然有許多發展空間,例如藉由有機分子設計,研究出更適合的感光層材料,使其能更充分利用到太陽光能中各種光波段的能量;發展出使載子移動率更快的材料,使其電子-電洞對分離的效率能提升;改善元件的光吸收率,使其轉換效率大幅提升。 ==分类== 依有機材料不同特性,有機太陽能電池又可區分為: *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DSSC),1991年[[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的M. Graumltzel教授的研究團隊,發明具光敏性質之染料吸附於半導體奈米多孔洞結構之TiO2電極,搭配具有氧化-還原性質(I– / I3-)之電解液,製作出光電轉換效率高達7 %之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目前這種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最高已超過 11%,其發展潛力備受矚目。 * 小分子有機太陽能電池(Molecular Solar Cells)。 * 高分子有機太陽能電池(polymer solar cells),1981 年時A. Takahashi研究團隊最早將共軛高分子材料使用於製作太陽能電池。目前高分子有機太陽能電池常用的材料為聚 3-己烷基噻吩(poly (3-hexylthiophene), P3HT) [[聚合物半導體]](p 型材料)、苯基-C61 丁酸甲酯 (phenyl-C61-butyric acid methylester, PCBM)(n 型材料)所組成。其做法是將這兩種有機半導體材料以溶劑溶解後進行混合,而後再塗佈到元件上。均勻混合後的 pn 介面面積能有效提高,增加激子被拆解的機會而提升電池效率。 * ==優缺點== 太陽能電池主要目的是將光能轉換成電能。而有機太陽能電池主要係以具有半導體性質之有機材料製作,其優點: # 製造成本低 # 化合物結構可設計性 # 材料質輕 # 加工性能好 # 製造大面積的太陽能電池及大量生產 # 高吸光係數 # 具有可撓曲,半透明等特性。 但目前亦有多項缺點待克服,如功率轉換效率低,載子遷移率低,高電阻,耐久性差等問題。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336 光;光學]]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有機太陽能電池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