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有機太陽能電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有機太陽能電池
圖片來自xoer

有機太陽能電池是成分全部或部分為有機物太陽能電池[1] ,他們使用了導電聚合物或小分子用於光的吸收和電荷轉移。有機物的大量製備、相對價格低廉,柔軟等性質使其在光伏應用方面很有前途。通過改變聚合物等分子的長度和官能團可以改變有機分子的能隙,有機物的摩爾消光係數很高,使得少量的有機物就可以吸收大量的光。相對於無機太陽能電池,有機太陽能電池的主要缺點是較低的能量轉換效率穩定性差和強度低。

有機太陽能電池的材料

太陽能電池是一個特別的半導體二極管,它可能將可見光能轉化為直流電,一些太陽能電池可能轉化紅外紫外光的能量為直流電。通常用於有機光伏電池的材料都是有大量共軛鍵的,共軛鍵是由交替碳碳單鍵雙鍵組成的,共軛鍵的電子的簡併軌道離域的,形成了離域成鍵軌道π軌道反鍵軌道π*。離域π鍵是最高占據軌道(HOMO),反鍵軌道π*是最低未占據軌道(LUMO)。HOMO和LUMO的能級差被認為是有機電子材料的帶隙,帶隙一般在1-4 eV。

當這些材料吸收了一個光子,就形成了激發態,並被局限在一個分子或一條聚合物的鏈,激發態可以被看作是在靜電力作用結合的一個電子和空穴,也就是激發子,簡稱激子。在光伏電池中,激子在不同物質的異質結形成的有效場中成為自由的電子空穴對,有效場使電子從吸光體(也就是電子給體)的導帶降到受體分子的導帶上從而破壞了激子,因此電子受體材料的導帶邊界,也就是它的LUMO必須低於吸光體材料。

工作原理

以有機太陽能電池結構,可區分成單層及雙層(或稱異質接面)太陽能電池。單層主要以陽極,有機材料及陰極所組成。而雙層主要以陽極,可當電子予體有機材料,可當電子受體有機材料及陰極所組成。 有機太陽能電池其發光原理,以電子予體/受體異質接面(electro donor-acceptor heterojunction)元件結構為例,首先予體(donor)接收光,光激發生成電子電洞對(electron-hole pair)或可稱為激子(exciton)。當激子擴散至Donor-Acceptor介面,激子將分解成獨立傳導的電子及電洞。由於donor及acceptor兩者的LUMO、HUMO能階差異的關係,電子會往acceptor材料,而電洞則往donor材料傳遞。接著透過電極,經由外電路,生成電流。

不論是小分子或高分子有機材料,他們都具有共同特性:高共軛系統這些pz軌域非定域化電子混成形成一非定域化π及π*軌域。其中非定域化π軌域為HOMO,而非定域化π*軌域為LUMO。而兩者的能階差,被認為是有機導電材料的能隙,而通常能隙值約為1~4 eV。一般而言,延長有機分子共軛碳鏈長度,可降低能隙值。有機太陽能電池仍然有許多發展空間,例如藉由有機分子設計,研究出更適合的感光層材料,使其能更充分利用到太陽光能中各種光波段的能量;發展出使載子移動率更快的材料,使其電子-電洞對分離的效率能提升;改善元件的光吸收率,使其轉換效率大幅提升。

分類

依有機材料不同特性,有機太陽能電池又可區分為:

  •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DSSC),1991年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的M. Graumltzel教授的研究團隊,發明具光敏性質之染料吸附於半導體奈米多孔洞結構之TiO2電極,搭配具有氧化-還原性質(I– / I3-)之電解液,製作出光電轉換效率高達7 %之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目前這種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最高已超過 11%,其發展潛力備受矚目。
  • 小分子有機太陽能電池(Molecular Solar Cells)。
  • 高分子有機太陽能電池(polymer solar cells),1981 年時A. Takahashi研究團隊最早將共軛高分子材料使用於製作太陽能電池。目前高分子有機太陽能電池常用的材料為聚 3-己烷基噻吩(poly (3-hexylthiophene), P3HT) 聚合物半導體(p 型材料)、苯基-C61 丁酸甲酯 (phenyl-C61-butyric acid methylester, PCBM)(n 型材料)所組成。其做法是將這兩種有機半導體材料以溶劑溶解後進行混合,而後再塗佈到元件上。均勻混合後的 pn 介面面積能有效提高,增加激子被拆解的機會而提升電池效率。

優缺點

太陽能電池主要目的是將光能轉換成電能。而有機太陽能電池主要係以具有半導體性質之有機材料製作,其優點:

  1. 製造成本低
  2. 化合物結構可設計性
  3. 材料質輕
  4. 加工性能好
  5. 製造大面積的太陽能電池及大量生產
  6. 高吸光係數
  7. 具有可撓曲,半透明等特性。

但目前亦有多項缺點待克服,如功率轉換效率低,載子遷移率低,高電阻,耐久性差等問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