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89.189.19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柏林洪堡大學 的原始碼
←
柏林洪堡大學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柏林洪堡大學.jpg|350px|缩略图|右|<big>柏林洪堡大学</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231/032e41d68e3c4602aeba96cd6472b51e.jpe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285770236_99905155 来自中德商经 的图片]]] '''柏林洪堡大学'''([[德语]]:'''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HU Berlin'''),是[[德国]]首都[[柏林]]目前四所公立大学中最古老的大学,在城中区中央,于1809年由[[普鲁士]]王国文教部长[[威廉·冯·洪堡]]、哲学家费希特及神学家施莱尔马赫以「柏林大学」之名所创立,并与1810年秋天开学,是第一所新制的[[大学 (教育)|大学]],拥有十分辉煌的历史,是世界著名的顶尖学府,也是欧洲顶尖大学之一。从1810年建校,它的正式名称为“弗里德里希-威廉-大学”(德语:''Friedrich-Wilhelms-Universität''),被世人简称为柏林大学。在1949年,为了纪念学校的创始人著名的洪堡兄弟,而重新命名为柏林洪堡大学。 柏林洪堡大学有九个学院,其中包括与柏林自由大学共享的医学院。该校是世界影响巨大的“洪堡高等教育”模式的开创者,被称为世界“现代大学之母”,对于[[欧洲]]乃至于全世界的影响都相当深远,该校后因[[二战]]缘故,而与[[柏林自由大学]]诞生关联密切。柏林洪堡大学2012年6月入选为11所德国“[[德国大学卓越计划|精英大学]]”之一。在2019年7月揭晓的第三轮卓越计划评选中,同[[柏林自由大学]]和[[柏林工业大学]]以“柏林大学集团”的名义共同提出申请,并再次获得了“精英大学”的称号。 截止2017年,共有[[各大学诺贝尔奖得主列表|55位校友、教师及研究人员]]获得过诺贝尔奖<ref>[http://gra.hnu.edu.cn/info/1159/3473.htm 曹杰:在“现代大学之母”感受学术前沿(化工学院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公派攻博)],湖南大学研究生院</ref>。该校在哲学,[[艺术]],法律,政治,数学,物理,化学科学上有众多著名校友。 == 创校理念 == [[File:洪堡大学校徽.jpg|260px|缩略图|右|洪堡大学校徽[http://image.wangchao.net.cn/baike/1258395918361.jpg 原图链接][http://tc.wangchao.net.cn/baike/detail_117307.html 来自王朝网络 的图片]]] 1809年8月16日普鲁士教育改革中,由当时国王[[:de:Friedrich_Wilhelm_III._(Preußen)|腓特烈·威廉三世]]依文教部长[[威廉·冯·洪堡|威廉·冯·洪保特、哲学家费希特和神学家施莱尔马赫的建议]]创立「柏林大学」(Universität zu Berlin),拉丁文名称 「Alma Mater Berolinensis」。于1810年开始运作校务。1810年至1945年间,全名为「腓特烈-威廉-大学」(Friedrich-Wilhelms-Universität)。1949年更名为「柏林洪堡大学」(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 柏林洪堡大学是依据创校者[[洪堡|洪保特]]「'''研究与教学合一'''」的精神所创立,于1810年所创立的新制大学,他也希望柏林洪堡大学能成为「现代大学之母」('''Mutter aller modernen Universitäten''')。根据洪堡的理念,现代的大学应该是「知识的总和」('''Universitas litterarum'''),教学与[[研究]]同时在大学内进行,而且[[学术自由]],大学完全以知识及学术为最终的目的,而非实务人才的培育。洪堡认为大学兼有双重任务,一是对科学的探求,一是个性与道德的修养。他说的科学指纯[[科学]],即[[哲学]]。而修养是人作为社会人应具有的素质,是个性全面发展的结果,它与专门的能力和技艺无关。根据纯[[科学]]的要求,大学的基本组织原则有二:寂寞和[[自由]]。寂寞意味着不为政治、经济社会利益所左右,与之保持距离,强调大学在管理和学术上的[[民主]]性。在洪堡看来,自由与寂寞是相互关联、依存的,没有寂寞(独立)就没有自由。大学全部的外在组织即以这两点为依据。在此之前,不论欧洲或美国的大学,都还是沿袭[[修道院]]教育的传统,以培养教师、公职人员或贵族为主,较不重视研究。此后洪保特的理念传递至欧、美各地,也成为许多大学仿效的对象<ref>[https://www.xzbu.com/9/view-1022220.htm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洪保特大学是德国最著名的思想家的诞生地],行知部落</ref>。 == 历史 == [[File:1850年的洪堡大学.jpg|260px|缩略图|右|1850年的洪堡大学[http://image.wangchao.net.cn/baike/1258395918931.jpg 原图链接][http://tc.wangchao.net.cn/baike/detail_117307.html 来自王朝网络 的图片]]] === 初创与扩张 === 洪保特大学起初名为腓特烈-威廉-大学(1810年),在[[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的支持下设立。成立初期分别有[[法律]]、[[医学]]、[[哲学]]与[[神学]]等4个[[学院]],学校老师共有52名教师及256位学生,而哲学院的[[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黑格尔]]、法学院的[[弗里德里希·卡尔·冯·萨维尼|萨维尼]]、古典语言学家(德语:)、医学院的及农学家,则象征了当时洪保特大学各学院的精神。在过去的两个世纪,洪保特大学是德国最著名的思想家的诞生地,其中包括唯心主义哲学家[[约翰·戈特利布·费希特|费希特]];神学家[[弗里德里希·施莱尔马赫|施莱尔马赫]];哲学家[[黑格尔]]、[[亚瑟·叔本华|叔本华]]、[[弗里德里希·谢林|谢林]]、文化批评家[[瓦尔特·本雅明|本雅明]]以及著名的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和[[马克斯·普朗克|普朗克]]。 马克思主义奠基人[[卡尔·马克思|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恩格斯]]也求学于洪堡大学。诗人[[海因里希·海涅|海涅]]、德国统一首相[[奥托·冯·俾斯麦|俾斯麦]]、德国共产党创建人[[卡尔·李卜克内西|李卜克内西]]、欧洲议会主席[[罗伯特·舒曼 (政治家)|舒曼]]都是该校毕业生。在过去的200多年中,洪保特大学诞生了5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包括任职教师、研究人员和毕业校友)。洪保特大学的办学模式为世界上的许多大学,如日本的东京大学、美国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州立大学所效仿。 除了传统的学科,如科学、法律、哲学、历史、神学和医学,洪保特大学大力发展了许多其它新兴学科。在19世纪下半叶,洪保特大学的自然学科诞生了许多伟大的学者,如化学家[[奥古斯特·威廉·冯·霍夫曼|霍夫曼]];物理学家[[赫尔曼·冯·亥姆霍兹|亥姆霍兹]];数学家[[恩斯特·库默尔|库默尔]]、[[利奥波德·克罗内克|克罗内克]]、[[卡尔·魏尔斯特拉斯|维尔斯特拉斯]];内科医生[[约翰内斯·彼得·缪勒|缪勒]]、、[[鲁道夫·菲尔绍|菲尔绍]]、[[罗伯特·科赫|科赫]](德语:Robert Koch)等。在这段迅速发展的时期,洪保特大学逐渐合并了柏林其它一些独立的学院,比如夏里特(Charité)医学院等。在20世纪20年代,洪保特大学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的学术中心,这一时期也被称为「黄金[[柏林1920年代]]」<ref>[http://www.deliuxue.com/news/02833791.html 德国柏林洪堡大学著名校友分析介绍],德国留学云</ref>。洪保特大学从建校时起就开始进行自然博物馆的建设和藏品的搜集,至今,大学博物馆尤为著名。 === 女性参与 === 与欧美大部分大学一样,大学最早并没有[[女性]]的空间,一直到1908年,洪保特大学才开始收女学生,但不久之后就开始有女的助理与兼任女[[教授]],著名的核分裂学者[[莉泽·迈特纳|迈特纳]]就曾于1926年以特聘教授的身份任教于洪保特大学,不过大学真正颁发教授教席给女性,则是1945年之后的事情。 === 纳粹德国时期 === 在1933年之后,像其他的德国大学一样,柏林大学被纳粹法西斯政权严重影响,校图书馆内20000余册图书因“腐化堕落”和由纳粹政权反对者所著,被在3月10日被焚烧。250名教授和学校犹太裔雇员在1933年到1934年被迫害开除。大量的学位被撤销。持有不同政见的教职工和学生被拒收、开除和勒令退学,这期间共有三分之一的学校人员被开除。 === 两个「柏林大学」 === [[File: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原柏林大学)校园.jpg|500px|缩略图|居中|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原柏林大学)校园[http://upload.hqrw.com.cn/2016/0112/1452568838123.jpg 原图链接][http://www.hqrw.com.cn/2016/0112/44476_2.shtml 来自环球人物网 的图片]]] 1810年柏林大学创校,校区原址位于[[菩提树下大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柏林原本只有一个「柏林大学」,而大学师生也很骄傲地以[[拉丁文]]校名「柏林大学」自称。[[冷战]]期间,柏林大学被划入[[东柏林]]境内,部分师生从原校出走,并在美英等西方阵营的支持下,1948年于西柏林成立了「自由的柏林大学」(即今[[柏林自由大学]]),成为西德学术重镇<ref>[http://www.sohu.com/a/249786236_100075176 柏林自由大学介绍],搜狐,2018-08-25 16:30</ref>。「真理、公平、自由」是柏林自由大学建校以来的校训。柏林大学分裂之后,位于东柏林的原址校区则于1949年改名为现今的柏林洪保特大学,以纪念大学创办人、德国著名教育改革家[[威廉·冯·洪堡|洪保特]]兄弟。 在华文世界中,「柏林大学」一词在1948年之前专指今天的柏林洪保特大学(例如小说围城中所称的柏林大学)<ref>[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EFK52VAG05384JC5.html 赴柏林留学,不可错过的资讯!],网易,2019-05-20</ref>。冷战结束前,「柏林大学」则普遍又指的是柏林自由大学。这两所「柏林大学」如今是各自独立的大学,但由于政府预算吃紧,两所「柏林大学」逐渐开始在较多领域合作、合并。例如两校的[[医学]]院就于2003年合并成柏林大学夏里特医学院。 === 教学研究 === 柏林洪保特大学位于柏林市中心[[菩提树下大街]],所在地为原先的[[海因里希王子宫]]Palais des Prinzen Heinrich,是[[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为其弟弟[[亨利 (普鲁士)|亨利亲王]]修建的宫殿。两德统一后,洪堡大学在柏林市东南部的Adlershof科技园区兴建了新校区,并在1998年以后将该校的自然科学系陆续迁往本区。 目前共有9个[[学院]]、11个交叉研究中心、18个研究生院、2百多个专业或科系,[[学生]]3万多人。 [[File:法律科学学院.jpg|260px|缩略图|右|法律科学学院[https://ss3.bdstatic.com/70cFv8Sh_Q1YnxGkpoWK1HF6hhy/it/u=3645335695,834719430&fm=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s://cn.dreamstime.com/%E5%BA%93%E5%AD%98%E7%85%A7%E7%89%87-%E5%A0%A1%E5%A4%A7%E5%AD%A6%E6%B3%95%E5%BE%8B-%E7%9A%84alte-bibliothek%EF%BC%8C-bebelplatz%EF%BC%8C%E6%9F%8F%E6%9E%97-image43450438 来自Dreamstime 的图片]]] * [[法学|法律科学]]学院 *[[数学|生命科学学院]]([[物理]],[[生物]],[[化学]],[[农学]]与[[园艺]]) * [[数学]]与[[自然科学]]学院([[地理]],[[数学]],[[计算机]],[[心理]]) *[[医学]]院-[[Charité]] * [[哲学]]学院([[哲学]],[[历史]],欧洲[[民族]],[[图书馆学]]和 [[信息]]学) * [[哲学|语言与文学科学学院]]([[文学]],[[语言学]],[[斯堪的那维亚]]研究,[[罗曼语|拉丁语]]文学,[[英语]]和[[美语]]研究,[[斯拉夫语]],古典文献学) * [[哲学|文化、社会与教育科学学院]]([[社会学]],[[文化]]学/艺术,[[亚洲]]/[[非洲]][[研究]](包括[[考古学]]),[[性别]]研究、[[体育]],[[教育]]等) * [[神学]]学院 * [[经济]]科学学院 其它两个独立的研究机构: * [[英国研究中心]](德语:Grossbritanien Zentrum) * [[柏林自然博物馆|自然博物馆]] 联合研究中心: * 跨文化教育与交流研究中心(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建立,是洪堡大学与其他国外高校第一次共同合作成立的研究中心。) === 新制学位 === 洪保特大学从2000年开始,为了配合旨在衔接欧洲诸国高等教育的“[[波隆纳进程]]”(Bologna Agenda),开始设立拥有[[学士]]学位及[[硕士]]学位的英美制的学系,例如[[统计学]]学士、统计学硕士、跨[[大西洋]]区域研究硕士、[[高分子]]硕士等科系。 == 著名校友 == 柏林洪保特大学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可以说是世界学术的[[中心]]。许多知名学者、政治家都在这边留下了他们的身影,柏林洪保特大学也产生过55位'''[[诺贝尔奖]]'''得主,成就惊人。 === 教师 === 柏林洪保特大学的教师阵容十分强大,包括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马克斯·普朗克|普朗克]]、[[亥姆霍兹]]、[[薛定谔]]、[[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赫兹]]、[[韦恩]]等,生物化学之父[[费歇尔]],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冯·诺伊曼|诺伊曼]],化学家[[拜耳]],哲学家[[费希特]]、[[谢林]]、[[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黑格尔]]、[[亚瑟·叔本华|叔本华]]、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李特尔]],神学家[[弗里德里希·施莱尔马赫|施莱尔马赫]]、法学家[[萨维尼]]、[[法兰兹·封·李斯特|李斯特]]、历史学家[[兰克]]都曾在此任教。 === 学生 === 共产党理论的创始者[[卡尔·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都曾就读过柏林洪保特大学,其他曾在此就读的还包括欧洲议会主席舒曼、哲学家[[费尔巴哈]]、著名诗人[[海涅]]、铁血宰相[[俾斯麦]]、火箭专家[[冯·布劳恩|布劳恩]]及作家[[库尔特·图霍尔斯基|图霍尔斯基]](Kurt Tucholsky)等。 柏林大学也吸引了不少中国[[留学生]],[[国立中央大学|中央大学]]老校长[[罗家伦]]、美学家[[宗白华]]、书画家[[溥心畬]]、哲学家[[陈康]]、物理学家[[王淦昌]]、气象学家[[吕炯]]、地球物理学家[[赵九章]]、兽医学家[[盛彤笙]]、历史学家[[陈寅恪]]、[[傅斯年]]、[[韩儒林]]以及[[周恩来]]、[[马君武]]、[[顾孟余]]、[[朱家骅]]、[[谷正纲]]、[[关吉玉]]、[[章伯钧]]、[[张君劢]]、[[俞大维]]和[[包尔汉]]等人曾在此就读。 === 诺贝尔奖得主及知名人士 === * [[米歇尔·巴切莱特]](1951年~年),儿科及流行病学家,智利总统 * [[阿兹米·比色拉]](1956年~年),[[政治家]] *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1809年~1882年),神学,圣经评论家和哲学家 *[[贝克(Jurek Becker)}}(1937年~1997年),作家 * [[奥托·冯·俾斯麦]](1815年~1898年),首任德国总理 * [[迪特里希·潘霍华]](1906年~1945年),神学家 * [[马克斯·玻恩]](1882年~1970年),物理学家,1954诺贝尔奖得主 * [[布尔达(Michael C. Burda)}},宏观经济学家 * [[恩斯特·卡西尔]](1874年~1945年),哲学家 * [[Adelbert von Chamisso||夏米索(Adelbert von Chamisso)}}(1781年~1838年),自然科学家及作家 * [[威廉·狄尔泰]](1833年~1911年),哲学家 *[[杜波依斯]](1868年~1963年),美国非裔活动家 * [[保罗·埃尔利希]](1854年~1915年),物理学家,1908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 *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年~1955年),物理学家,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 *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年~1895年),记者和哲学家 * [[路德维希·安德烈斯·费尔巴哈]](1804年~1872年),哲学家 * [[费希特]](1762年~1814年),哲学家 * [[赫尔曼·埃米尔·费歇尔]](1852年~1919年),现代生物化学创始人,190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 [[沃纳·福斯曼]](1904年~1979年),内科医生,1956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 * [[詹姆斯·弗兰克]](1882年~1964年),物理学家,1925年诺贝尔奖得主 * [[Ernst Gehrcke||格尔克(Ernst Gehrcke)}}(1878年~1960年),实验物理学家 * [[雅各布布·格林]](1785年~1863年),语言学家和文学评论家 * [[威廉·格林]](1786年~1859年),语言学家和文学评论家 * [[弗里茨·哈伯]](1868年~1934年),化学家,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 [[奥托·哈恩]](1879年~1968年),化学家,194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 [[William Reginald Halliday||哈勒代(Sir William Reginald Halliday)}}(1886年~1966年),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校长(1928年~1952年) *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1770年~1831年),哲学家 * [[海因里希·海涅]](1797年~1856年),作家和诗人 * [[维尔纳·海森堡]](1901年~1976年),物理学家,1932年诺贝尔奖得主 * [[赫尔曼·冯·亥姆霍兹]](1821年~1894年),医生和物理学家 * [[古斯塔夫·赫兹]](1887年~1975年),物理学家,19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 [[海因里希·赫兹]](1857年~1894年),物理学家 *[[赫谢尔(Abraham Joshua Heschel)]](1907年~1972年)哲学家和神学家 * [[雅各布布斯·亨里克斯·范托夫]](1852年~1911年),化学家,190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 [[Max Huber||胡伯(Max Huber)]](1874年~1960年),国际律师和外交家 * [[胡佛兰(Christoph Wilhelm Hufeland)]](1762年~1836年),微生物学创始人 * [[威廉·冯·洪堡|威廉·冯·洪保特]](1767年~1835年),政治家、语言学家和大学创始人 * [[亚历山大·冯·洪堡|亚历山大·冯·洪保特]](1769年~1859年),地理学家 * [[罗伯·柯霍]](1843年~1910年),内科医生,1905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 * [[阿尔布雷希特·科塞尔]](1853年~1927年),内科医生,1910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 * [[拉绍尔(Arnold von Lasaulx)]](1839年~1886年),[[矿物]]学家 * [[马克斯·冯·劳厄]](1879年~1960年),物理学家,1914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 * [[华西里·列昂惕夫]](1905年~1999年),经济学家,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 [[费迪南·冯·李希霍芬]](1833年~1905年),地理学家 * [[卡尔·李卜克内西]](1871年~1919年),社会主义政治家和革命家 * [[赫伯特·马尔库塞]](1898年~1979年),哲学家 * [[卡尔·马克思]](1818年~1883年),哲学家、社会学家 * [[恩斯特·麦尔]](1904年~2005年),生物学家 * [[莉泽·迈特纳]](1878年~1968年),物理学家,1966年费米奖得主 *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1809年~1847年),作曲家 * [[特奥多尔·蒙森]](1817年~1903年),历史学家,190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 [[马克斯·普朗克]](1858年~1947年),物理学家,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 [[利奥波德·冯·兰克]](1795年~1886年),历史学家 * [[罗伯特·雷马克]](1815年~1865年),细胞生物学家 * [[李特尔]](1779年~1859年),地理学家 * [[弗里德里希·谢林]](1775年~1854年),哲学家 * [[弗里德里希·施莱尔马赫]](1768年~1834年),哲学家 * [[本哈德·施林克]](1944年~),作家,''Der Vorleser''([[朗读者]]) * [[施耐尔森(Menachem Mendel Schneerson)}}(1902年~1994年),哲学家和神学家 * [[亚瑟·叔本华]](1788年~1860年),哲学家 * [[埃尔温·薛定谔]](1887年~1961年),物理学家,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 [[格奥尔格·齐美尔]](1858年~1918年),哲学家、社会学家 * [[梭罗麦契克(Joseph B. Soloveitchik)]](1903年~1993年),哲学家和神学家 * [[维尔纳·桑巴特]](1863年~1941年),哲学家、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 * [[汉斯·斯佩曼]](1869年~1941年),生物学家,1935年诺贝尔生物学奖 * [[麦克斯·施蒂纳]](1806年~1856年),哲学家 * [[库尔特·图霍夫斯基]](1890年~1935年),作家和记者 * [[鲁道夫·菲尔绍]](1821年~1902年),医生和政治学家 * [[阿尔弗雷德·魏格纳]](1880–1930年),地质学家和气象学家,发现大陆漂移 * [[卡尔·魏尔斯特拉斯]](1815年~1897年),数学家 * [[威斯特法尔(Wilhelm Heinrich Westphal)]](1882年~1978年),物理学家 * [[威廉·维恩]](1864年~1928年),物理学家,1911年物理学奖得主 * [[乌尔里希·冯·维拉莫维茨年~默伦多夫]](1848年~1931年),语言学家 * [[里夏德·维尔施泰特]](1872年~1942年),化学家,1915年诺贝尔奖得主 * [[马克斯·韦伯]] (1864年~1920年),社会学家、哲学家、政治经济学家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1101175500/http://www.hkcc-polyu.edu.hk/staff_directory/science_technology/CHAN,_Pat_Pik-wah-198.html 陈碧华] Dr Pat Pat (2018), HKCC lecturer ==视频== ===<center>柏林洪堡大學介绍视频</center>=== <center>{{#iDisplay:g0653lxpajy|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Category:525 高等教育]]
返回「
柏林洪堡大學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