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238.10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泥坯有痕(李连君) 的原始碼
←
泥坯有痕(李连君)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泥坯有痕'''<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21031394/pexels-photo-21031394.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泥坯有痕》'''是[[中国]]当代作家李连君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泥坯有痕=== 悄然而来的大数据[[时代]],主导着新的[[传统]],在新旧交替中,有人将几十年前的事与物锁定成为[[历史]],且不说这种界定科学与否,但过去与现代的分界线的确逐渐清晰起来。 六零后的我,站在时代边沿回望时,“回不去的故乡” 似乎成为了经典记忆,智能手机的[[微信]],便成了我《远去的风景》系列的平台,试图用老照片与简单文字的方式,留下一点点自己的乡愁。尽管不知道它的效果如何,但我依然努力并坚持着。 长久做一件事,必定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同样,我也是一样。想用老照片与[[简单]]文字表现“脱坯”这一主题背后的故事,但一直力不从心。所以,就产生了用纯[[文字]]记录的方式再现或重温那段艰难[[岁月]]里特有的情怀。 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的一个夏初,母亲晚上回家时,劳累一天的父亲已把我们吃完饭的桌子收妥,刚刚卷了一支烟点上。 刚进门母亲难为情地说:摊上事了,没办法。 父亲继续抽烟,没吭声。 母亲端起半碗剩粥,边吃边说着一件事: 今天后晌,西边老王家[[媳妇]]又生小孩,刚一觉得,我们姐几个就去了。因为事前没有准备,他家啥也没有。我们姐几个在土炕上垫了一层沙土,铺上被褥,刚把人顺放好,赤脚医生到了。这孩子生得苦,老王家媳妇出了很多血,把土炕浸塌,孩子生炕洞里了。 父亲问:大人孩子都没事吧! 母亲说:都没事。 父亲又问:炕呢,他们咋睡觉! 母亲说:我们姐几个帮老王凑合上了。 把孩子生炕洞了!父亲把这个事记在了心里,没怎么和[[母亲]]说话,倒头就睡。 有趣的是,尽管老王的这个孩子有名字,大家却一直叫他王炕洞,直到今天。 第二天,生产队在父亲的争取下,带几个叔叔自选场地去脱坯。 那时候,生产队家属房是统一配制的。 这种房子,简易得不能再简易。国营柏各庄建场初期,由于当时各种物资匮乏,基本上没有砖石,更不用说钢筋混凝土了。农工家属住房大多是用树干将四粱八柱支起来,干打垒或是泥坯垒墙约一米高,上面用秫结杆或冬芦苇扎成15公分粗细的草把子,一束一束排列填充好,再用草泥里外抹实,屋里南面搭土炕住人。 通常三年重搭一次新土炕。但土炕烧得[[时间]]久了,一是日积月累的烟焦油容易影响通烟,二是生产队还要将拆下来的旧炕坯和牲畜粪便堆积起来,来年拉进地里做肥料用。 驻地不远的土垛上,父亲带着几个叔叔将黑土一锹一锹翻起,平整松散,拌入水稻脱粒后留下的“稻草毛”,加入从排水渠挑来的水,用铁锹将土、稻草毛和水搅拌在一起,初步形成草泥状。 和泥、脱坯都是力气活儿,在北方农活“四大累”中占据两席。父亲和几个叔叔为了把草泥和均匀,纷纷挽起裤腿,赤脚在草泥中来回踩动着。 妈呀!突然一位叫喜头的[[年轻]]人惊呼一声,便飞快地跳出泥坑。 父亲和其他人不知情,本能地也跳出来,顺着喜头惊恐的眼神四处张望。 怎么了,怎么了?大家相互问着。 长虫(蛇),长虫爬我腿上了!喜头上下跳着脚,哆嗦着说。 在哪儿,在哪儿?大家一块寻找着。 父亲本来就胆大,他凑到喜头跟前,蹲下身子,双手在他泥泥乎乎的腿上来回摸索着,竟然从喜头腿上拽出大拇指粗细、约五六十公分的一节芦苇根。 原来,在踩草泥时,一节似干非干的芦苇根缠在了喜头的腿上。喜头很少经历这些事,加上那个年代水蛇随处可见,而且有关恶蛇的[[传说]]很多,他一害怕才有了刚才的状况。 大家一边干得满头大汗,一边把喜头一阵损骂,有说有笑,完全把劳累抛在了一边。 喜头从此多了一个新[[名字]]:长虫喜。 十二点多,几个人把和好的草泥堆成有三个坟头那么大,用铁锹围着草泥堆,将外围拍光压实,又从草泥堆中央做一个如做饭铁锅大小的口,里面加入水。这样做,目的是养生。数小时后,夹生的草泥会发透,脱好的坯会结实耐用。 第三天早上,父亲还是和那几个叔叔,把草泥堆周围的草和凸凹不平的地面铲平整,然后,抬泥的抬泥,脱坯的脱坯,一个一个干了起来。 脱坯,是将草泥装入木制的坯模里,压实刮平,依次反扣在地面上,等待晾干备用。 泥坯,用泥土制成的长方形土块,是未经放在窑里烧的砖瓦原坯型,可以用来砌墙。一般长26 公分,宽13 公分,高 5.6 公分。 按照事前分工,两个叔叔捣泥,两个叔叔端泥,一个叔叔挑水,父亲蹲在地上,将泥坯模子用水一蘸,装入草泥,用拳头把四角压实,提出坯模,一块泥坯脱好。然后,坯模蘸水,加泥、压实、提模…… 整整一天时间,父亲和几个叔叔把一大堆草泥变成了几百块泥坯。别看他们在干活儿中打打闹闹,一脸轻松,但回到各自家里却累得如一摊烂泥。 当天晚上九点多钟,在生产队中部住的马姓家一片嘈杂。大家赶过去一看才[[知道]]原委:马家两年一个,连着生了四个挨肩的大小子。人多粮食不够吃,马家每天晚上只给每人一碗棒子面粥。睡觉前,老小将中午吃剩的半块饼子拿出来吃,老三、老二上来就抢,老大管了这个管那个。来回一折腾,土炕塌了。 大家心情沉重,却一脸苦笑。 父亲说:炕,塌了不怕,先用旧泥坯补上,今年一准给你家盘新炕。 这之后,马家叔叔被大家改叫马抢炕他爹了。 其实,脱坯的活儿是干完了,但接下来的日子还是比较繁琐的,那就是翻晒泥坯。 每天在繁重的农活之外,[[父亲]]和叔叔们放弃中午[[休息]],总是要把那几百块泥坯翻晒一遍……<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aspx?userid=70840274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李连君:1961年生, 职业媒体人,《京津冀文学》微刊总编辑。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泥坯有痕(李连君)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