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9.243.8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玉米螟 的原始碼
←
玉米螟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玉米螟</big> ''' |- | [[File:玉米螟.jpg|缩略图|居中|[https://ss0.bdstatic.com/70cFvHSh_Q1YnxGkpoWK1HF6hhy/it/u=4076628103,3450184227&fm=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7%8E%89%E7%B1%B3%E8%9E%9F&step_word=&hs=0&pn=0&spn=0&di=8382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4076628103%2C3450184227&os=54807885%2C2950494012&simid=3352539947%2C377492698&adpicid=0&lpn=0&ln=1763&fr=&fmq=1603770246338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www.qnong.com.cn%2Fuploadfile%2F2015%2F0427%2F20150427035706499.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qg5g2_z%26e3Bv54_z%26e3BvgAzdH3Fzi5g2zitAzdH3Fstwg2fitAzdH3Fdd08_n_z%26e3Bip4s&gsm=1&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来自百度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玉米螟 '''拉丁学名''':Ostrinia nubilalis '''别称''':钻心虫 '''界''':动物界 '''纲''':昆虫纲 '''目''':鳞翅目 '''科''':螟蛾科 |} 玉米螟(Pyrausta nubilalis,Hubern)是[[玉米]]的主要虫害。主要分布于[[北京]]、东北、河北、河南、四川、广西等地。各地的春、夏、秋播玉米都有不同程度受害,尤以夏播玉米最重。可发危害玉米植株地上的各个部位,使受害部分丧失功能,降低籽粒产量。《玉米螟并非人类》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玉米螟 '''拉丁学名''':Ostrinia nubilalis '''别称''':钻心虫 '''界''':动物界 '''纲''':昆虫纲 '''目''':鳞翅目 '''科''':螟蛾科 '''分布区域''':亚洲温、热带;澳州;大洋洲克罗尼西亚;欧州;北美;西北非;小亚细亚 =='''形态'''== *成虫 黄褐色,雄蛾体长10-13毫米,翅展20-30毫米,体背黄褐色,腹末较瘦尖,触角丝状,灰褐色,前翅黄褐色,有两条褐色波状横纹,两纹之间有两条黄褐色短纹,后翅灰褐色;雌蛾形态与雄蛾相似,色较浅,前翅鲜黄,线纹浅褐色,后翅淡黄褐色,腹部较肥胖。 *卵 扁平椭圆形,数粒至数十粒组成卵块,呈[[鱼鳞]]状排列,初为乳白色,渐变为黄白色,孵化前卵的一部分为黑褐色(为[[幼虫]]头部,称黑头期)。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25毫米左右,圆筒形,头黑褐色,背部颜色有浅褐、深褐、灰黄等多种,中、后胸背面各有毛瘤4个,腹部1~8节背面有两排毛瘤 前后各两个。均为圆形,前大后小。 *蛹 长 15~18毫米,黄褐色,长纺锤形,尾端有刺毛5~8根。 =='''繁殖'''== 玉米螟的发生代数随纬度而有显著的差异:在中国,北纬45°以北1代,45°~40°2代,40°~30°3代,30°~25°4代,25°~20°5~6代。海拔越高,发生代数越少。<ref>[https://www.360kuai.com/pc/9781bec31c2b2297c?cota=3&kuai_so=1&sign=360_da20e874&refer_scene=so_3 了解玉米螟发生的危害及防治技术,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产量]</ref> 在四川省一年发生2~4代,温度高、海拔低,发生代数较多。通常以老熟幼虫在玉米茎秆、穗轴内或高粱、向日葵的秸秆中越冬,次年4~5月化蛹,蛹经过10天左右羽化。成虫夜间活动,飞翔力强,有趋光性,寿命5~10天,喜欢在离地50厘米以上、生长较茂盛的玉米叶背面中脉两侧产卵,一个雌蛾可产卵350~700粒,卵期3~5天。幼虫孵出后,先聚集在一起,然后在植株幼嫩部分爬行,开始危害。初孵幼虫,能吐丝下垂,借风力飘迁邻株,形成转株危害。幼虫多为五龄,三龄前主要集中在幼嫩心叶、雄穗、苞叶和花丝上活动取食,被害心叶展开后,即呈现许多横排小孔;四龄以后,大部分钻入茎秆。玉米螟的危害,主要是因为叶片被幼虫咬食后,会降低其光合效率;雄穗被蛀,常易折断,影响授粉;苞叶、花丝被蛀食,会造成缺粒和秕粒;茎秆、穗柄、穗轴被蛀食后,形成隧道,破坏植株内水分、养分的输送,使茎秆倒折率增加,籽粒产量下降。玉米螟适合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育,冬季气温较高,天敌寄生量少,有利于玉米螟的繁殖,危害较重;卵期干旱,玉米叶片卷曲,卵块易从叶背面脱落而死亡,危害也较轻。 =='''防治'''== *越冬期 处理越冬寄主秸杆,在春季越冬幼虫化蛹。羽化前处理完毕。 *抽雄前 掌握玉米心叶初见排孔、幼龄幼虫群集心叶而未蛀入茎秆之前,采用1.5%的锌硫磷颗粒剂,或呋喃丹颗粒剂,直接丢放于喇叭口内均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穗期防治 花丝蔫须后,剪掉[[花丝]],用90%的敌百虫0.5 公斤、水150公斤、粘土250公斤配制成泥浆涂于剪口,效果良好;也可用50%或80%的敌敌畏乳剂600-800倍液,或用90%的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75%的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滴于雌穗顶部,效果亦佳。 *人工摘除 发现玉米螟卵块人工摘除田外销毁。 *生物防治 玉米螟的天敌种类很多,主要有寄生卵赤眼蜂、黑卵蜂,寄生幼虫的寄生蝇、白僵菌、细菌、病毒等。捕食性天敌有瓢虫、步行虫、草蜻蛉等,都对虫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释放赤眼蜂: 赤眼蜂是一种卵寄生性昆虫天敌。能寄生在多种农、林、果、菜害虫的卵和幼虫中。用于防治玉米螟,安全、无毒、无公害、方法简单、效果好。在玉米螟产卵期释放赤眼蜂,选择晴天大面积连片放蜂。放蜂量和次数根据螟蛾卵量确定。一般每公顷释放15万~30万头,分两次释放,每公顷放45个点,在点上选择健壮玉米植株,在其中部一个叶面上,沿主脉撕成两半,取其中一半放上蜂卡,沿茎秆方向轻轻卷成筒状,叶片不要卷得太紧,将蜂卡用线、钉等钉牢。应掌握在赤眼蜂的蜂蛹后期,个别出蜂时释放,把蜂卡挂到田间1d后即可大量出现。<ref>[https://www.360kuai.com/pc/920871be91c2d2ef0?cota=3&kuai_so=1&sign=360_da20e874&refer_scene=so_3 玉米夜蛾科害虫和玉米螟该怎么选择药剂?]</ref> 利用[[白僵菌]]: ① 僵菌封垛 白僵菌可寄生在玉米螟幼虫和蛹上。在早春越冬幼虫开始复苏化蛹前,对残存的秸秆,逐垛喷撒白僵菌粉封垛。方法是每立方米秸秆垛,用每克含100亿孢子的菌粉100g,喷一个点,即将喷粉管插入垛内,摇动把子,当垛面有菌粉飞出即可。 ② 白僵菌丢心 一般在玉米心叶中期,用500g含[[孢子]]量为50亿~100亿的白僵菌粉,对煤渣颗粒5㎏,每株施入2g,可有效防治玉米螟的危害。 ③ Bt可湿性粉剂 在玉米螟卵孵化期,田间喷施每毫升100亿个[[孢子]]的Bt乳剂Bt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有效控制虫害。 [[File:玉米螟成虫111.jpg|缩略图|玉米螟成虫]] 居右|[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603780510949&di=9d50071eb148e3e5cf07dc00b3dd3000&imgtype=0&src=http%3A%2F%2Fupload.nfncb.cn%2Fgw%2F729386-c90d6ed1dbefc821f63b067957876ca9.jpe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7%8E%89%E7%B1%B3%E8%9E%9F&step_word=&hs=0&pn=4&spn=0&di=176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2862992599%2C2406468559&os=1638116018%2C1893568235&simid=3476004608%2C332871159&adpicid=0&lpn=0&ln=1763&fr=&fmq=1603770246338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img.jf258.com%2Fi%2F2a1867418827x1420520653b27.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3udcb_z%26e3Bv54AzdH3Fpw2AzdH3F%25E0%25bE%25bl%25E0%25B8%25Bn%25Eb%25lE%25lF%25Em%25bb%25la%25Eb%25ll%25ABAzdH3F&gsm=1&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来自百度图片]]] =='''其他防治'''== 1、灯光诱杀:利用高压汞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玉米螟成虫。开灯时间为7月上旬~8月上旬。 2、生物防治:利用赤眼蜂防治,放蜂时间在当地玉米螟化蛹率达到20%后10天第一次放蜂,间隔1周后第二次放蜂。 3、化学防治:在玉米心叶末期(5%抽雄),将40%辛硫磷乳油配成0.3%颗粒剂,撒在喇叭筒里。<ref>[https://www.360kuai.com/pc/92d63ce90e348ab04?cota=4&kuai_so=1&tj_url=so_rec&sign=360_da20e874&refer_scene=so_3 玉米螟最佳防治时期是什么时候?常用药剂有哪些?]</ref> =='''药用价值'''== *【药名】:玉米螟 *【来源】:为野螟科动物玉米螟的虫体。 *【功效】:凉血止血,清热解毒。 *【主治】:用于热毒泻痢、下痢脓血之证。用于温热病热毒入于血分、发斑、神昏、壮热、烦躁等证。 *【性味归经】:苦、咸,寒。入心、大肠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一15条。 *【别名】:玉米钻心虫、玉米髓虫、粟野螟、钻心虫、挖心虫、钻茎虫、箭杆虫(《中国药用动物志》)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我国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江苏、浙江、四川、广西、广东、台湾。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多于春季劈开有虫口的秫秸,取出幼虫,鲜用或用沸水烫死晒干备用。 *【考证】: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参考消息'''== {{Reflist}}{{Reflist}}{{Reflist}} =='''相关视频'''== 玉米螟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iDisplay:u05218q1dam |480|360|qq}} [[Category:433 農業氣象與災害]]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Category:386 無脊椎動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玉米螟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