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9.17.25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玉茗堂集 的原始碼
←
玉茗堂集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玉茗堂集.jpeg|有框|右|<big></big>[https://www.kfzimg.com/sw/kfz-cos/kfzimg/12691637/88cc947435af1814_s.jpg 原图链接][https://search.kongfz.com/product_result/?key=%E7%8E%89%E8%8C%97%E5%A0%82%E9%9B%86&status=0&_stpmt=eyJzZWFyY2hfdHlwZSI6ImFjdGl2ZSJ9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玉茗堂集'''》,[[明代]]诗文别集。汤显祖作。明天启、清康熙间均有刻本,1962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入《汤显祖集》内通行。 本书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内容简介== 本集天启刊本只收诗文,凡44卷,包括《玉茗堂诗》16卷,《玉茗堂赋》6卷,《玉茗堂文》16卷,《玉茗堂尺牍》6卷。崇祯[[刊本]]又编入其剧作,题《独深居点定玉茗堂集》,基本上反映了汤显祖的主要创作成就。诗文有2 000多篇,多愤世疾俗,有感而发,才情放逸,格调亦高,虽不及戏曲创作声名远大,也不失为明代大家。其文长于议论,感情色彩极浓,且铮铮有骨,畅舒放达,很为后人称道。明末清初钱谦益称其“少熟《文选》,中攻声律,四十以后,诗变而之香山、眉山,文变而之南丰、临川”(《列朝诗集》),可谓中肯的评价。戏曲作品主要是“临川四梦”,也称“玉茗堂四梦”,包括《牡丹亭》(又题《还魂记》)《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尤以《牡丹亭》为其代表作。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反映了情与理的斗争,揭露和批判了封建势力对青年人[[爱情]]的摧残,为大胆追求爱情幸福和个性解放的杜丽娘形象谱写了一曲千古绝唱,是中国戏曲史上的名篇。《紫钗记》依其前作《紫箫记》改编而成,衍唐传奇《霍小玉传》故事。《邯郸记》本唐传奇《枕中记》,写卢生的黄粱一梦,影刺封建官僚机制的腐败和人生命运的变幻莫测。《南柯记》本唐传奇《南柯太守传》,写淳于棼的南柯之梦,讽喻现世,表现人生如梦、富贵如烟的思想。这些剧作都成就很高,以有内容、富文彩著称于文坛,与当时重声律的吴江派鲜明对立,形成了后来阮大铖、吴炳等的玉茗堂派,一直影响到清代的李渔、洪升和蒋士铨等。时人沈德符称“《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吕天成推汤显祖为“绝代奇才”和“千秋之词匠”,王骥德甚至誉其“二百年来,一人而已。” ==作者介绍== 汤显祖(1550—1616),明代[[戏剧家]],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今抚州市)人。万历进士,曾任南京太常博士,礼部主事等职,因不附权贵免官,居家于玉茗堂书斋,读书著述以终。诗文剧作均有名,尤以剧作最著,为明传奇大家。 ==相关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以“齐全、新颖、系统、科学、稳定”为编纂原则<ref>[https://www.doc88.com/p-2751295827790.html (论文)百科全书的编纂体制与体例],道客巴巴,2015-07-08</ref>,选收了1985年以前出版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综合性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500多个学科(包括主要学科及其分支学科)的名著,以及世界各大[[宗教]]的重要典籍。其中有科学上各主要学派<ref>[https://www.docin.com/p-1759559556.html 第十讲科学学派_图文],豆丁网,2016-10-18</ref>的代表作,[[文学]]艺术上各主要流派的代表作,宗教上各主要宗派的主要典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重要著作。 ==视频== ===<center> 玉茗堂集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玉茗堂与环球剧院,东西方这两座演出场所,与汤公莎翁有何渊源?</center> <center>{{#iDisplay:l32535lxw77|560|390|qq}}</center> <center>5分钟读汤显祖的《牡丹亭》,我国戏剧文学发展史上里程碑式作品</center> <center>{{#iDisplay:h07025va90e|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040 類書總論;百科全書總論]]
返回「
玉茗堂集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