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109.1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王匡(东汉) 的原始碼
←
王匡(东汉)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王匡(东汉)'''<br><img src="https://pic.gerenjianli.com/mingren_larger/2472/60495553.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gerenjianli.com/Mingren/43/002n564itp.html 圖片來自36O]</small> |} '''王匡(东汉)''' 王匡(2世纪?-190年代?),字公节,中国东汉末年的地方军阀。兖州泰山郡(位于当今中国[[山东]]省[[泰安]]市东北方)人。 官至[[河内郡太守]]。起初,在大将军何进底下,担任大将军府掾。何进去世后,受拜为河内郡太守。董卓执政时,与各地群雄,同时起兵来讨伐董卓。最后,因妹夫胡母班的亲属和曹操的联手攻击,而离世。在纪传体史书《三国志》和《后汉书》中,皆有叙述到相关事迹;但是,没像其他群雄一样,拥有个人传记。 == 人物生平 == 仕于何进年轻时的王匡与当时清流派名士蔡邕的交情要好。本身不吝啬财物,热衷地将金钱大量的施舍他人。因为这些事迹而使他闻名天下。 中平年间,王匡被大将军何进任用,担任大将军府掾。当时何进有意诛灭宦官,在强迫其妹何太后支持他后,于中平六年(189年)征召许多名豪杰一同招兵买马,做好歼灭宦官的准备。因此,属于何进部属的王匡为了执行他的命令,返回家乡兖州泰山郡征兵。他成功征招五百名强健的弓箭手,并且运往位于西边的京师洛阳,准备在起事时使用。然而,在同年八月戊辰日(9月22日),以张让为首等多名宦官抢先杀害何进,使得整体计划化成泡影。王匡知道消息后有意躲避家乡。不久,袁绍再度联合大家讨伐宦官,使得王匡决定与袁绍等人联手。最后,以袁绍、王匡为首的人马率军进入承明堂,顺利地除掉中常侍高望等二名宦官,以及其他宦官。政变发生后,王匡返回故乡观察时事,不久受朝廷的征召,成为河内郡太守。 起兵讨董初平元年(190年)正月,由于董卓专政,控制汉献帝,时任河内太守的王匡与各地的群雄(大多是关东地区)以讨伐董卓为名义起兵。王匡与袁绍在河内郡驻扎军队,接着群雄互相结为联盟,共同推举袁绍为盟主。后来,王匡派从事韩浩率领兵马,于孟津(离当今河南省孟县西南方三十五里一带,隶属于河内郡河阳县)驻守,并且派遣“泰山兵”到河阳津驻守。不过,由于董卓虚张声势,使王匡军误认敌方会从平阴县(为今河南省孟津县东方,隶属于司隶河南尹)渡河,而死守河岸。使得董卓得以用精锐部队经小平津渡河到其后方袭击,最后王匡军几乎全灭。王匡在得知自己的军队被全灭后,返乡招募兵马。没多久,获得数千名强悍又勇猛的兵卒。东山再起的王匡转而与张邈商讨双方的盟约。 在讨伐董卓期间,为了稳固基地河内郡,王匡派几名读书人到郡县中暗中观察官民的行为。只要发现有人犯罪,就抓来押入牢房,严刑拷问他们。这些嫌犯必须拿出钱财或物资才可以抵罪,否则就要与其宗族一同处刑。王匡想要借由这个手段提升个人威严。在实行的过程中,王匡由一名读书人的报告得知常林的叔父殴打宾客。他的心情感到不悦,决定派人收押。事后,王匡收到一封由胡母彪写的书信。在信中才知道这样的策略已使百姓们批评不断。最后他饶恕常林的叔父,并且免除其罪名。 战败去世同年,董卓派遣[[大鸿胪]][[韩融]]、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循、越骑校尉王瑰等数名朝廷重臣,携带诏书到河内郡,游说驻守在当地的袁绍。然而,袁绍不接受他们的游说,于是派遣王匡收押他们进入牢狱,并为了在众军面前,做处刑的准备。受押解的官员中,胡母班为王匡的妹夫,故在狱中寄书给王匡,并在书信中批判王匡,同时请托王匡在自己死后,要多多照料被遗留下的二位儿子。王匡读完胡母班的书信后,抱起胡母班的二位儿子而开始哭泣。此后,胡母班与吴循、王瑰等人,同时被斩首。王匡虽是奉命行事,但还是让胡母班的亲属感到不满,于是找曹操达成联手合作的协议,最终使王匡因他们的攻击而去世。但是,具体情况仍无法得知。 == 历史评价 == 《英雄记》曰:“轻财好施,以任侠闻。” 对于王匡的评价多由时人评论,但负面的比正面的较多。东汉末年文学家王粲在《英雄记》对匡的介绍中,赞赏他是一位不吝啬钱财并愿意施舍的侠客。另外,在明代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中,肯定他是位“仗义疏财,挥金似土”的诸侯。 至于,负面评价方面,许多是在讨伐董卓期间出现。像是,他借由拷问河内郡当地官民,提升威严及获得资源,引起胡母彪以寄送书信,批评他对待官民的施压。还有,胡母班在被他关入牢房时,透过送匡书信,针对匡押解他到牢狱的举止,感到不满。但是,仍把自己孩子的往后照料,交给匡全权处理。 另外,过去跟王匡有良好关系的蔡邕,在写给董卓的文章,直言被卓打败的王匡是名“逆贼”。 == 家族成员 == 根据存世于今的文献记载,王匡有一位妹妹,嫁给同地出生的胡母班。此外,胡母彪虽与匡为同县出身,但并无证据说明胡母彪为胡母班、王匡之亲戚。 == 后世影响 == 因使妹夫胡母班斩首而去世,影响到王匡必须照顾胡母班的二位儿子。除此以外,也影响到他的存活。方诗铭在《三国人物散论》提出一种说法,认为曹操为了掌握兖州,决定屏除兖州地方势力,而王匡为他的眼中一钉。接着,就以班的亲属对于王匡的仇恨,作为与他们的一时联合,更促使曹操有机会,攻灭王匡及他的势力;先前,有跟王匡结为盟军的张邈,也因此被削弱能作为外援的势力范围。 另外,在王匡派遣的“泰山兵”败于董卓军没多久,蔡邕藉这场战役结果,写一篇祝贺董卓的文章。 == 文学形象 == 在明朝嘉靖年间刊行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当中,王匡最早在卷一的第九回〈曹操起兵伐董卓〉被提起,直到同样是收录在卷一的第十回《虎牢关三战吕布》为止,就没在出现往后的任何一回目。后来,在毛宗岗修订的版本中,王匡惟独在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出现。然而,在赵聪之对整部书进行修增的版本中,使王匡在第四回《十常侍施计杀何进》首次登场,直到第七回《焚金阙董卓行凶》,宣告他去世的消息。 上述这三种版本在内容上有些差异,但提起匡在起兵讨董的介绍几乎相同。曹操发檄诏至各方群雄后,已任河内郡守的匡,跟袁绍等人同时起兵,并成为第五镇部队。接着,向众人提醒以奉著大义之名讨董,就必须推举一位能够发号施令的盟主,随后众人一致同意推绍为盟主。不过,嘉靖本没王匡的提议。而在使绍为盟主的提名人设定方面,毛版写是曹操,但在赵版改为臧洪。 <ref>[https://wenda.so.com/q/1515495087218145 中国著名历史人物]</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30 中國文化史]] [[Category:军政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王匡(东汉)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