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6.4.24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蓝源村 的原始碼
←
蓝源村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蓝源村</big> ''' |- | [[File:蓝源村1.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蓝源村 别名;蓝源畲 所属地区;广东梅州 政府驻地;上村 方言;客家话-梅州话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机场;梅州客都机场 火车站;梅州站、梅州西站 人口;2000余人 辖;2个自然村 特点;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 '''蓝源村'''隶属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南礤镇,位于南岭南部,韩江上游,广东省东北部,地处粤闽赣三省结合部。蓝源村下辖2个[[自然村]](蓝源村、浒竹坪村),人口2000余人, ==序言介绍== ===林业资源=== 蓝源村松竹杉资源丰富,为粤东著名的[[毛竹]]抚育示范基地。 ===茶叶资源=== 蓝源村出产的特色乡土茶品--"蓝源茶",采用农家全[[手工制茶]],甘味悠长。 ===蜂蜜资源=== 蓝源村拥有优美纯净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盛产优质[[百花蜜]]。 ===南药资源=== 蓝源村属亚热带地区海洋性季风气候,夏长冬短,光照充足,雨季长,雨量充沛,地形复杂多变,[[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其中药用植物有数百种,分隶数十个科。 折叠旅游资源 自然赋予了蓝源良好的气候条件,使得这里[[森林]]茂盛,溪流遍布。人在竹海行,常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村内环境优美,青山绿水,竹海逸翠,适合在村内进行登山、徒步、[[自行车]]等运动;民风淳朴,客家民俗氛围浓厚,适合在年节时进入村内体验客家民俗;蓝源建筑保存良好,可在敬简堂、五经第等百年建筑里体验客家建筑艺术。 ===植物资源=== 蓝源村的古树奇树有古檀、古桂花、古酸枣、迎客松等;观赏花卉,春季有旱塘绚烂的桃花,满山洁白的李花和高山上的野兰花,夏季有高山上的野百合、[[野蔷薇]]、野芙蓉和壮观的"十里竹海",秋有金钟花可赏,冬有霜后红叶。 ==食在蓝源== ===蓝源菜=== 蓝源菜,属于粤菜中的客家菜系(又称"东江菜"),口感偏重"肥、咸、熟"。蓝源客家菜以家常菜和山珍见长,讲究原汁原味,主要源于三个方面:一是选料讲求野生家养粗种的[[食物]], 即没有污染的"绿色食品"。这些食品的质量好、味道好与蓝源的生态环境,尤其是水好有着很大的关系;二是烹调方法采用煮、煲、蒸和炖等居多,不破坏食物的营养与[[纤维]];三是极少添加甚至不加过重过浓的佐料,一般用生葱熟蒜调味。 蓝源农家菜代表:梅菜扣肉、焖糯[[米饭]]、笋干焖块肉、松源豆腐、猪肉牛肉捶丸、鲜煮红鲤、炒面、东坡肉、苦笋猪骨汤、炒白菜、[[饺子]]、鲜毛竹笋炒肉。 ===蓝源节庆=== 值得一提的是蓝源立秋的民俗活动之一-打糍粑。正所谓"立秋到,糍粑香",将新糯米蒸熟后放在石臼里,用大木槌击打直至糯米粘连在一起,然后捏成小段蘸白糖、[[花生]]、芝麻等材料即可食,美味可口,但吃多容易腻人。<ref>[https://www.meizhou.cn/2019/0406/583446.shtml 客家菜师傅工程名村丨蕉岭蓝源村30年出了300名厨师] , 梅州网 2019-04-06 </ref> ===蓝源土产=== 蓝源红菌(红蘑菇),产自蓝源深山老林的一种红色菌类,鲜煮或晒干煲汤均可。由于其对生长环境、季节等条件较为苛刻,产量非常有限,晒干后的[[红菌]]可以卖到600-1000元/500g。 ==蓝源建筑== ===敬简堂=== "敬简堂"最早得名于清朝,取"敬以无识,简而有闻"之意,为蓝源王氏第十六世宏兆公(春草眠羊)手上新建的单层穿堂骑马楼,经过数代几易格局,到蓝源王氏第廿一世[[德洋公]](阴栽先生),敬简堂格局有了较大的改变,最明显的是建筑形态由单层的穿堂骑马楼改建成两横三杠的双层楼房,整体[[建筑]]坐西北朝东南,经过数十年扩建,其中上堂最终完善于1931年,下堂最终完善于1935年,遂成现今格局。 "敬简堂"是百年中医草药世家,也是当地知名的军戎世家。其中廿一世德洋公曾经随船下南洋并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地生活一年有余,后因水土不服回到当时有着"粤东第一大镇"的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的"广春堂"当坐堂医生。[[医术高超]]、武艺精湛、为人正派且仁厚,名为四方称。 ===志成堂(湖羊角)=== 志成堂原由蕉岭县黄氏十七世裔孙焕彩公大选址,酝酿了一百多年后由裔孙解放初历尽艰辛建设而成。始建成三堂四横,楼房占地[[面积]]约为2500平米,共48间地脚,屋型为"击鼓弄狮"最初定名为瓒裕楼,后经梓叔商议改为"志成堂" [[File:蓝源村2.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五经第=== 远望整个下岐山,风景[[如诗如画]]。在这世外桃源中隐藏着一个古村落--下岐山五经第。"五经第",对联是"五经世第,千顷家声"。"五经第"的起源--传说[[秦始皇]]焚书时把四书五经都焚掉了,后来是一个姓黄的读书人凭着自己过人的记忆力将四书五经重述了出来。从此以后,五经第就成了黄姓氏人的堂号一直沿用到现在。 "五经第"始建于蓝源黄氏第十七世,现在最近的一代已延续到第二十八世,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五经第"是一个建筑群的统称,由三五座依地势而建,形态各异的建筑组合而成。它的门楼,无论近观远望都非常像一个画框,框里又是远方的一幅风景画。慢慢走近它时,你越发能感到它的古朴和雅韵。五经第中有个直睦楼,楼门上长有奇特的寄青,据说全梅州只有在这座建筑中才能找到。寄青的出现说明了"五经第"确实古老之外,还说明了"五经第"所处的小气候环境较为[[潮湿]]。另外,它的独特之处还有一座依地势而建的四层高楼,一面悬空可远望风景,另一面和直睦楼接通,在客家建筑中是难得一见的。从山底踏上"五经第"共有118级台阶,然而这"118级"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只是"五经第"的祖先们建好这恢弘的建筑之后,修筑台阶时不经意的[[作品]]。 ===清河堂、寿永楼=== "清河堂"位于蓝源下村,建筑坐南朝北,面对高山笔(梅州市梅县区与蕉岭县交界处一座海拔近千米的山)。最早得名于[[乾隆年间]],张氏从松源迁入蓝源村,数百年间经过数次修建、改建、重建。现今保留的"清河堂"为1976年重建的,建筑格局为三杠(区别与"三横"),两层楼共计22间房。"寿永楼"位于"清河堂"西侧,1955年由张氏戴寿、[[桂寿]]兄弟兴建,两层共12间房。 ===张氏楹联=== 支藩闽粤振家声,派盛清河绵世泽。关于张氏的一些族谱记载:汉侯门第,唐相家风。鼻祖肇青阳、[[公侯]]、将相、神仙、代光国史、大宗开白马、孝友、忠贞、[[道学]]、世笃家风,孝友传家,承百忍之风规,居同九世诗书裕后,诵十章之鉴照,宝重千秋像赞。 [[《文天祥撰七孙公像赞》]]:公之风采,气宇轩昂;公之品行,正直端庄;诗德书博览,忠孝名扬;作牧汀州,合群群黎;德泽开机杬邑,一门父子牧恩光;纂修宗谱,报本不忘;钟灵毓秀,桂馥兰芳;绵绵世泽,长发其祥。 ==蓝源地名== "蓝源"(蓝源村)是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南礤镇的一个[[山村]],"蓝"是岭南土著畲族人常用的姓氏之一,姓"蓝"之人与畲族有着密切联系,要么本身是畲族,要么就是祖上是族。"源"是"来源"、"起源"的意思。"蓝源"村在当地客家人的土话里还被称作是"蓝盘畲"或者"蓝蛮畲"(又称"蓝源畲")。客家人土话中有很多地名都带有"畲"(在客家话,里"畲"字的发音"斜"一致), "蓝盘畲"并没有任何歧视之意,只是到了后来,[[以讹传讹]]竟变成了"蓝蛮畲"--可能是由于旧时客家人和土著民族之间互相歧视的缘故,难道非得加上个"蛮"字才叫得起劲。离蓝源村不远的梅州市梅县区隆文镇梅州村,在客家土话里也成为"梅州畲",梅县区还有"畲江","畲坑"等地名,可见旧时梅州地区有非常多的畲族人聚居于此。 那么,这些少数民族,土著人今天在哪里呢?小学时,我们在上乡土[[文化]]课时,只听说过梅州市丰顺县潭江镇凤坪村有畲族人聚居,其他的市县区几乎都是客家人聚居。据了解,这些畲族人并非都平白无故失踪了,而是慢慢地,被来自中原的强势的客家文化所同化和融合了,畲汉两族虽然不断斗争,但是更多的是融合,尤其是客家文化在同化土著文化上,更显强势。就拿蓝源村来说,据说以前有非常多的土著畲族,但是到[[清朝]]期间,客家人进驻村里的时候,畲族人慢慢开始和客家人婚配,畲族女子慢慢地都嫁给了客家人,客家姑娘也和畲族小伙婚配,因为客家农耕文化的优越性,结果后代几乎都成了习得了客家文化,真正纯正的[[畲族人]]越来越少,最后只留下几家人,后来因为势单力薄搬离了蓝源村。整个历程,非常类似于[[生物]]学上的"演替",也是客家文化上的"后客"("新客")逐"前客"("土著")的现象。 客从何处来?中原故土[[黄河]]边。客家人的母语客家话,里面蕴含的是[[中华民族]]一千多年来的迁徙流亡奋斗的历史。追寻那一段又一段古老而美丽的[[故事]],亘古悠长的阿姆话,以这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朴素格调,向世人铺展了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y0549dggnsv|480|270|qq}} <center>相约在南源村</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 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返回「
蓝源村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