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9.108.23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豆豉 的原始碼
←
豆豉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豆豉.jpg|350px|缩略图|右|<big>豆豉</big>[http://img.hezhou520.com/attachment/forum/201402/25/144026mcxuvw4hcxcwuw22.jpg 原图链接][http://www.hezhou520.com/thread-453179-1-1.html 来自 贺州520网 的图片]]] '''豆豉''',又称为大苦、幽菽、嗜,方言名称有豆豉颗([[贵阳]])、豆发([[雷州]])、荫豉([[闽南]]、[[台湾]])、豆咸([[厦门]])等,是用[[黄豆]]或[[黑豆]]经过蒸煮,冷却后加入曲菌发酵,盐渍,最后晒干而成。 豆豉是调味料,也入药,《[[本草纲目]]》言“黑豆性平,作豉则温,能升能散。得葱则发汗,得盐则能吐,得酒则治风,得韭则治痢,得蒜则止血,炒熟则又能止汗”<ref>[https://www.zhzyw.com/zycs/dg/161131719CA1CLF1D9AD127I.html 王勃与中药豆豉],中医中药网</ref>。 ==历史== 在先秦文献中未发现关于豆豉的记载。豉最早出现在汉代。《[[史记·货殖列传]]》提到豉,《[[前汉书·货殖列传]]》中记述两个商人因因经营豉的生意而致富;马王堆汉墓中126、301两个缸里盛豉。两汉、[[三国时期]],豉是日用的调味品,也可以入药。《[[齐民要术]]》<ref>[https://so.gushiwen.org/guwen/book_184.aspx 《齐民要术》],古诗文网</ref>、《[[本草纲目]]》都记载有咸豆豉和淡豆豉的制法。 ==制作== 第一阶段:制豆曲。将[[大豆]](黄豆或黑豆)浸泡三天,蒸透,平摊草席上三寸厚,用[[灯芯草]]覆盖;三天后豆面长满黄色[[菌丝]],将豆在水中浸泡,取出晾干。此时,[[霉菌]]的酶水解大豆中的[[蛋白质]],产生使豆带苦味的[[物质]],必须水泡去苦,但必须还保留很多酶。 第二阶段:将豆曲拌上[[豆汁]]、盐放入陶制的[[大缸]]中,用泥巴封口,在院子停放27天发酵,取出发酵的大豆,晒干,蒸煮,摊晒,再蒸煮,反复三次,三晒后即得成品豆豉。在此阶段,[[真菌]]在[[厌氧]]环境下被抑制,而残留的酶继续分解大豆的蛋白质,产生[[乳酸菌]],进一步抑制其他[[细菌]]生长;在反复蒸晒中,芳香[[氨基酸]]被氧化变黑,赋予豆豉特有的色香<ref>[https://www.tech-food.com/kndata/detail/k0163409.htm 豆豉的功效作用及做法],食品科技网,2015-1-29</ref>。 ==中药功效== 性味归经,甘微苦平,入肺,胃经。治伤风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治热病<ref>[http://tag.120ask.com/jibing/qita/1178275.html 热病是什么病 简单介绍热病的三大分类],快速问医生,2018-9-3</ref>后虚烦不眠;本品重用一两以上可治血尿;抗凝血。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140"> File:豆豉香菇.jpg|<big>豆豉香菇</big>[https://i3.meishichina.com/attachment/recipe/2015/06/26/c640_201506261435305089637.jpg?x-oss-process=style/c320 原图链接][https://www.meishichina.com/YuanLiao/DouChi/ 来自 美食天下 的图片] File:麻油豆豉.jpg|<big>麻油豆豉</big>[https://i3.meishichina.com/attachment/recipe/2017/06/20/20170620149794773258413.jpg?x-oss-process=style/c320 原图链接][https://www.meishichina.com/YuanLiao/DouChi/ 来自 美食天下 的图片] File:香椿豆豉窝窝头.jpg|<big>香椿豆豉窝窝头</big>[https://i3.meishichina.com/attachment/recipe/2017/10/17/20171017150821033398113.jpg?x-oss-process=style/c320 原图链接][https://www.meishichina.com/YuanLiao/DouChi/ 来自 美食天下 的图片] </gallery> ==有关传说== 传说[[唐代]],[[南昌]]都督在重阳节为滕王阁重修完成而大宴宾客。当时[[王勃]]恰好路过,也被邀请而来。席间,都督请王勃为滕王阁作序,王勃提笔一气呵成,众人称绝。都督当日贪杯又感外邪,只觉得浑身发冷,汗不得出,骨节酸痛,咳喘不已,胸中烦闷,夜不得寐。府里人请来多位名医诊治,众医都主张以麻黄为药,但都督最忌麻黄,死活不用,医生们一筹莫展。 王勃听说此事后,想起几天前在河旁遇见的情景。王勃见一位老翁正在翻晒大豆,看到还有两口大缸,一口缸里浸泡着药汁,有[[青蒿]]、[[藿香]]、[[佩兰]]、[[苏叶]]、[[荷叶]]等。老人指着另一缸说:“这是麻黄浓煎取汁。两缸药汁相混,用以浸泡大豆,再煮熟发酵,做成豆豉,便可以做小菜。”王勃尝了几粒豆豉,只觉香气直冲鼻窍,就买了一大包。此时王勃见众医束手无策,便说:“就用豆豉吧!”众名医只得同意,让厨房用豆豉做菜给都督吃,都督胃口大开,吃了三天,果真见效,不久后痊愈。 从此,豆豉美名就传开了。 ==相关记载== 刘熙《[[释名]]》<ref>[http://www.cngdwx.com/xianqinlianghan/shiming/ 释名],古典文学网</ref>说:“豉,嗜也。五味调和须之而成乃可甘嗜也。故齐人谓豉声如嗜。”可见[[汉代]]以前就有豉。古代调味,如果没有豉,其他味道便不能显示作用,放了豉,才能出味儿。 《[[楚辞•招魂]]》说:“大苦咸酸,辛甘行些。”王逸注说:“大苦,豉也。”“辛谓椒姜也,甘谓饴蜜也。言取豉汁,调和以椒姜咸酸,和以饴蜜,则辛甘之味皆发而行也。 《[[史记]]》有“蘖面盐豉千答”之说。《[[后汉书]]》说:“羊续为[[南阳]]太守,盐豉共壶”,《[[宋书•张畅传]]》说:“魏主又遭送毡及九种盐并胡豉”,都以“盐”、“豉”并提。所以,豉是主咸味的,百肴无咸而失味,没有豉,椒姜蜜酢不出味。 ==视频== ===<center> 豆豉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中国影像方志:已有千年历史的豆豉是如何制作而成的 </center> <center>{{#iDisplay:c0845ihlnoq|560|390|qq}}</center> <center> 豆豉的功效与作用 </center> <center>{{#iDisplay:w30160g1rs2|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427 飲食;烹飪]] [[Category:420 家政總論]]
返回「
豆豉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