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2.182.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转型中的地方政府 的原始碼
←
转型中的地方政府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www.kfzimg.com/G06/M00/D5/56/p4YBAFqgnbKABAonAABsVb7rgVk357_s.jpg width="210"></center> <small>[https://book.kongfz.com/476106/6138640932/ 来自 孔夫子网 的图片]</small> |} 《'''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副标题:官员激励与治理,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合理阅读使一个人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ref>[https://www.sohu.com/a/118132866_476211 什么是时代的知识结构——汤胜天],搜狐,2016-11-04</ref>,全面提升人文素质<ref>[https://www.sohu.com/a/206238408_558455 陈丹青:何谓人文素质教育? ],搜狐,2017-11-24</ref>,为走向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内容简介== 《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探究中国国情的特殊性与发展道路的独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在改革三十年中所经历的变革和转型过程。中国的改革开放30年间,华夏大地上演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变迁,世人称之为“中国奇迹” 。中国发展的历史记录、经验不同于西方国家,鉴于此,现有西方经济学理论就不能完整地解释中国发展。 ==作者介绍== 周黎安,[[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副教授、副系主任,北京大学莫里斯经济政策研究所(IERR)副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地方官员的激励与行为、产业组织、经济转型与发展。在国内外一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目录== 1 导论 1.1 地方政府与中国经济增长之谜 1.2 地方政府的独特地位 1.3 “把政府激励搞对” 1.4 本书的基本内容 2 政府内部的激励与治理:理论背景 2.1 经济学的激励与治理理论 2.2 政府组织中的激励与治理 2.3 政府间关系:分权与财政联邦主义 3 行政逐级发包和属地管理 3.1 [[中国]]政府间关系的特征:文献回顾 3.2 属地管理与行政逐级发包:历史原型 3.3 古代行政逐级发包制的内在逻辑 3.4 建国以来政府间关系架构的演变 4 政治锦标赛模式 4.1 逐级淘汰的政治锦标赛模式:基本描述 4.2 有效实施的前提和条件 4.3 政治锦标赛作为一种激励机制 4.4 干部人事制度的调整与改革 4.5 干部异地交流制度及其效果 4.6 政治锦标赛的成本 4.7 最近的发展 5 转型中的地方分权 5.1 改革之前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5.2 改革以来的地方分权 5.3 条块关系的演变与最近的发展 5.4 县乡基层政府问的关系:历史演变 6 转型中的财政分成 6.1 改革前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 6.2 传统体制下的财政激励与承诺问题:进一步的分析 6.3 财政包干与分税制改革 6.4 预算外财政 6.5 省及以下政府问的财政关系 7 行政发包与晋升竞争:理解中国地方政府治理的一个分析框架 7.1 纵向发包和横向竞争 7.2 中国行政体制的“集权一分权”悖论及其解释 7.3 政府层级问的“责任状”和“数目字管理” 7.4 地方政府治理的变迁与中国经济增长之谜 7.5 传统地方政府治理的弱点 8 区域经济竞争与合作:地方官员激励的影响 8.1 区域互动中的地方保护主义、重复建设与过度竞争 8.2 被忽略的角落:行政区交界地带的经济发展问题 8.3 地方官员的激励与合作:理论及其解释 8.4 区域经济互动中的“抱团竞争” 9 地方政府与企业 9.1 地方政府与国有企业:历史与现实 9.2 地方政府与国有企业:理论分析 9.3 地方政府与乡镇企业的兴盛 9.4 政企关系的新特征 9.5 从“经营企业”到“经营城市” 9.6 中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差异:一个理论假说及其证据 10 地方政府治理的改革 10.1 问题与挑战 10.2 地方政府治理的转型 10.3 从发包制向官僚制过渡?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Category:040 類書總論;百科全書總論]]
返回「
转型中的地方政府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