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9.255.17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退却 的原始碼
←
退却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退却'''亦作" 退却 "。 1.却行;倒退。《三国志·魏志·董卓传》" 卓 闻之,以为 毖琼 通情卖己,皆斩之"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 卓 送至合中, 孚 因出刀刺之。 卓 多力,退却不中。"《[[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同父 将马三跃,马三次退却。" 茅盾 《子夜》十四:"车子动了,然而女工们不再退却。"<ref>[https://www.360kuai.com/pc/929a308bd5700a71e?cota=3&kuai_so=1&refer_scene=so_3&sign=360_da20e874 浦洋:相信这波降价潮来得凶猛退却也快,蔚来不会通过减配减权益来参与降价]快资讯</ref>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img src=" https://p2.ssl.qhimgs1.com/sdr/400__/t016da57748632ed038.jpg " width="180"></center><small>[]</small> |} == 一种战术 == 军队放弃所占领的阵地或地区,向后转移的行动。是防御的继续。亦称撤退。目的是为了保存力量,争取主动,待机歼敌。分战术退却、战役退却和战略退却。退却通常在强敌面前,处于不利地位的情况下,根据上级命令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独立遂行任务时,则根据上级意图和情况自行决定。在与敌直接接触的情况下,退却从退出战斗开始。退却要周密计划,秘密准备,正确选定退却的时机、方向、路线、顺序和终点;派出先遣支队,预先占领退却路线上的重要地区;组织强有力的掩护部队和必要的调整勤务;加强对空防御,防止敌从空中机动实施截击;对追击之敌可能利用的桥梁、隘路、渡场等进行破坏或设置障碍;保持顺畅的通信联络,采取伪装、佯动和各种反侦察措施,隐蔽退却企图,以达成退却的突然性。不论是主动或被迫采取的退却,都要坚定沉着,保持高昂的士气和高度的战斗准备。 == 解释 == tuìquè 退却 1.却行;倒退。《[[三国志·魏志·董卓传]]》“卓闻之,以为毖琼通情卖己,皆斩之”裴松之注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卓送至閤中,孚因出刀刺之。卓多力,退却不中。”《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同父将马三跃,马三次退却。”茅盾《子夜》十四:“车子动了,然而女工们不再退却。” 2.畏缩后退。宋叶适《[[刘靖君墓志铭]]》:“作邑者,要路之储也,以改官为急。盖有因缘属托於破白之初矣,未有逡巡退却於及格之际也。”浩然《艳阳天》第四一章:“马之悦不能退却,不能倒下!” 3.谓军队在作战中向后撤退。《[[后汉书·皇甫规传]]》:“郡将知规有兵略,乃命为功曹,使率甲士八百,与羗交战,斩首数级,贼遂退却。”毛泽东《论持久战》六八:“退却,属于防御一类,是防御的继续。”王西彦《眷恋土地的人·在退却的路上》:“船夫队长杨老二离开板渡,跟随着部队一起退却。” 4.谓迫使撤退。《[[七国春秋平话]]》卷上:“臣乞三千兵,出城退却齐兵。” 退却·退缩 退却·前进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退却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