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6.17.14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陋规:明清的腐败与反腐败 的原始碼
←
陋规:明清的腐败与反腐败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www.kfzimg.com/sw/kfz-cos/kfzimg/faeefcdf/aea33730f249e44e_n.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ook.kongfz.com/16354/5821691353/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small> |} == 内容简介 == 历史是连续的,在从明至清的王朝更迭中,权力结构的基本盘,始终保持着强大的惯性。腐败,正是分析这个权力结构的入口。 本书聚焦明清,以清晰的逻辑和鲜活的细节完整讲述了朱元璋、弘历等人的反腐始末,通过对其背景、历程、结局及影响的阐述,集中探讨了明清两朝深陷腐败泥潭的种种困境。并以“陋规”这一贯穿明清两朝的腐败现象为切入点,再现当时的帝国制度结构以及官场生态,深探明清衰败的根本原因,提出跨越时代的反思。 ★ 继《[[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饥饿的盛世]]》之后,著名历史学者张宏杰回归明清命题,以“腐败与反腐败”为切入点,带来一部全新的、关于明清史的另类解读。 ★ 独特视角剖析明清败局之根源,深入探究陋规背后明清两朝的权力黑洞和财政危机。 ★ 透彻分析封建王朝共通的腐败症结与反腐阻碍,以史为鉴,看清真相,一部明清纪检监察报告、反腐启示录。 ★ 明清官场群像,满足读者对官场生态的想象。 == 作者简介 == [[张宏杰]],蒙古族,1972 年生于辽宁。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现供职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著有《简读中国史》《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等。曾在《百家讲坛》主讲《[[成败论乾隆]]》。大型纪录片《[[楚国八百年]]》总撰稿。 == 书评 == 自秦朝至清末,从政治层面讲,中国历史基本上就是一段皇权专制不断强化的历史,而皇权专制本身,就是最大的腐败。 在每个王朝的衰落期,尤其是吏治腐败的时候,哪怕是清官单单靠工资养家糊口都有困难,社会上约定俗成的形成了一系列陋规陋习,这种灰色收入才是最大的进项,陋规不是非法的收入款项,是一个皇帝心里清楚,并与官员达成默契的一个默许收入。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大部分读书人的梦想就是升官发财,一旦有了功名,就会不择手段地捞钱。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买官卖官,收受贿赂,成了常态,盘剥老百姓成了日常之举,长此以往,老百姓如何能忍受呢? 好在明朝有个海瑞,典型的清官,清朝有个曾国藩,当官不为发财。曾国藩的金钱观还是值得学习的。 1、军队廉洁才有战斗力 曾国藩是一介书生,没当过兵,也从来没有摸过武器,但是他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起兼任过数年的兵部左侍郎,对清朝军队现状很了解。他认为,国家正规军腐败习气已经“深入膏肓”,没法治 了。要挽救这个国家,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赤地立新”,抛开正规军,从头开始,自己动手练出一支崭新的湘军。 曾国藩创建湘军,在制度上最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实行“厚饷”原则。因为他认为军饷太低是军队风气败坏的主要原因,所以他规定的湘军士兵的收入,是国家正规军的三倍左右。这样高的军饷标准,使士兵能够专心训练,这就为湘军形成战斗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曾国藩深知廉洁才出战斗力,所以他对军队中的廉政建设一直抓得很紧。他对军官们反复提醒,士兵们对一个军官服不服气,有两点,一是打仗时你敢不敢冲在前面,二就是看你在钱上头干不干净。只有你本身不贪污,士兵才服你,打仗时才听你的指挥。 2、 奢侈的生活环境不利于子孙的发展 曾国藩日记中记载,他有一次与左宗棠聊天。左宗棠对他说,人生一世,不要给子孙们留什么遗产:“收积银钱货物,固无益于子孙,即收积书籍字画,亦未必不为子孙之累云云。” 不光不要给他们留金钱,也别留什么字画、古玩之类。为什么呢?因为穷人家的孩子才有奋斗精神。 富人家的孩子往往不争气,因为富人家的孩子有依靠、有指望,即便不争气,他们也不会缺钱花。所以曾国藩认为大富之家,不利于一个人良好成 长。 他说:“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就是说,富人家的孩子,如果从小艰苦朴素,懂得约束自己,将来才可能成大器。如果从小锦衣玉食,肯定没大出息。 所以他说他决不“蓄积银钱为儿子衣食之需。盖儿子若贤,则不靠宦囊,亦能自觅衣饭;儿子若不肖,则多积一钱,渠将多造一孽,后来淫佚作恶,必且大玷家声” 。 这就是说,我这个孩子将来要是有出息,我没有遗产,他也能生活得不错;要是没出息,我给他留太多钱,反而是帮他造孽。多留一文钱,他就会多造一孽。 所以,曾国藩从家庭教育这个角度考虑,担心奢侈的生活会败坏家风,不给孩子多留钱财。 <ref>[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5060251/ 豆瓣网]</ref> ==參考文獻== {{reflist}} [[Category:文學類]]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陋规:明清的腐败与反腐败
」頁面